蔡公吳傑乘坐馬車,從圖木府出發,前往距離他們最近的鐵路樞紐烏魯府。

他同時給立下功勳的各軍下達命令,換防之後全部匯聚到圖木府。

蔡公吳傑前往烏魯府,他還要處理戰後的瑣事。

這次華俄戰爭,大華投入將近二十萬的大華皇家陸軍。

這麼多的人,肯定不能全部趕往京城。

哪怕是為了京城的安全,文武百官也絕對不會同意這支虎狼之軍,剛從前線下來,直接就入駐京城。

蔡公吳傑作為這場戰爭的統帥,他要選拔出來一批這場戰爭的英雄和表現卓越的將士。

他帶領這批人,乘坐火車前往京城。

他們將會受到皇帝陛下與朝廷重臣的檢閱。

這也是包括他在內,所有人揚名的好機會。

入選的要求很清晰,將士們所立的功勞,能否被封爵。

大華帝國只有皇帝陛下才能給人封爵。

他們必然要面見皇帝陛下,這些人在軍中功勳卓越,所有人都服氣。

最關鍵的一點,某人因功封爵,他說立下的功勳,會受到大都督府和內閣的雙重稽核。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哪怕是關係通天的人,都無法弄虛作假。

這個入選條件,可以讓全軍所有人都信服。

其他的條件,都有可操弄的空間,無法讓大多數人信服。

蔡公吳傑前往烏魯府的另一個任務。

他就是給不能受到皇帝陛下接見的將士,宣讀他們得到的封賞。

這些將士剛經歷過生死魔力的大戰,他們會有長達三個月的探親假,用於緩解在戰場上的焦躁情緒。

蔡公吳傑這些年在軍中看到的情況,每當這個時候,都是單身青年回到老家解決人生大事的時候。

他透過馬車的車窗,看著外面正在揚起沙暴。

西北地區就是這一點不好,到處都是沙漠,經常刮沙暴。

大華帝國嘗試在西北種樹,這只能在還沒有被沙漠吞噬的綠洲附近有效。

蔡公吳傑組織過軍隊集體種樹,在沙漠戈壁地區,一棵樹都沒有存活。

他認識到沙漠這裡無法種樹,只能放棄這個想法。

馬車在水泥路上奔行,一路都是黃沙遮天的景象,看著這種景象太單調。

蔡公吳傑拿出世界地圖,思考著他在哪一個地區,建立屬於他的國家。

幾聲狗叫聲,把他的思緒拉回了現實。

道路右方有一個不大不小的綠洲,綠洲內有酒館飯店,供來往的行商居住休息。

蔡公吳傑看到這種情況,他感慨萬分。

他領兵前往西北時,這裡十分荒涼,沿途別說是人,動物都很少看到。

他再次走相同的道路,道路兩旁的綠洲已經出現人煙。

在這裡定居的人,依靠往來的行商而活。

但這些漢人定居在西北地區,就能穩固朝廷在這裡的統治。

戰爭佈置帶來死亡和毀滅,戰爭對於物資的龐大需求,還會促進商業的發展,讓本來荒涼的地區重現人煙。

蔡公吳傑乘坐馬車走一路,西北地區的變化,就讓他感慨萬分。

只是幾年的光景,這裡就與記憶中的情況完全不同。

當他走進烏魯府,立刻就被這個城市所震驚。

要不是看著很多當地面孔的人,正在沿街叫賣。

蔡公吳傑都以為自己走進了帝國繁華地區的一座小縣城。

他與烏魯府官員溝通好,在距離城外火車站不遠處紮下大營。

蔡公吳傑直接把一臺電報機,抱進他的營帳中。

這段時間他要頻繁與京城和各支部隊透過電報聯絡。

他聯絡最頻繁的衙門,那就是鐵路部門。

二十來萬兵力透過鐵路轉運,這對於大華帝國鐵路系統來說,都是龐大的壓力。

鐵路部門只能透過加開專列的方式,把時間拉長,分批運輸返鄉的軍人。

………………………………

第一騎兵師師長章萬思,他聽到蔡公吳傑的要求,瞪大了眼睛。

戰爭已經結束,蔡公吳傑自動卸任統帥。

章萬思對於吳傑的稱呼,也發生了變化。

他不可能再稱吳傑為統帥,這個稱呼被御史彈劾,會引起大麻煩。

“吳大人,多謝您提前通知,我們騎兵師立功的人選,才能快速透過軍政部的稽核。

至少在我們第一騎兵師,前往京城的人選已經確定。

將士們獲得的軍功也全部稽核完畢,應該獲得什麼樣的賞賜,他們都心中有數。

我們第一騎兵師,不用吳大人費心,隨時可以啟程前往京城,我也會協助吳大人封賞立功的將士。”

章萬思在來之前,還想拒絕騎兵乘坐火車前往京城。

乘坐火車,他們必然要與自己的愛馬分離。

對於一名騎兵,這個選擇太痛苦了。

人可以經歷在火車上長時間運輸,馬匹卻無法承受,很容易患病而亡。

這主要是給人類建的車廂,不適合馬屁生存。

進京的那幾匹馬,也不可能讓火車專門為馬打造特殊的車廂。

最便捷的選擇,那就是放棄戰馬,把這些還算壯齡的戰馬留給西北軍區。

想要與戰馬一同返回,只能採用傳統方式,騎著戰馬前往京城。

不說戰馬的體力與士兵的體力能否達到這個要求。

只是因為騎兵行軍速度慢,耽擱的時間就足夠讓其他人惱火。

章萬思仔細思考過後,他卻沒有提出這個要求。

他不能讓蔡公吳傑難做人。

騎兵師確實是這場戰爭的主角之一。

但也不能讓所有人,必須擔待騎兵師的做法。

蔡公吳傑聽到章萬思的彙報,他心中萬分開心,章萬思這才是做人的典範。

他把一切複雜的工作都處理好,留給蔡公吳傑的事物很少。

蔡公吳傑與章萬思兩人來到第一騎兵師的駐地。

走出房間之前,蔡公吳傑就叫來軍需官。

沒有什麼事情,比當場發錢還令人高興。

軍中祝的已經擺上,一個大喇叭,可以讓他們的聲音,傳遞到軍營任何一個角落。

蔡公吳傑來到話筒前,他輕拍兩下話筒,對著所有人說道:“我是吳傑,你們之中有人認識我,有人不知道我是誰,這都沒有關係。

我聽從皇帝陛下的旨意,今日在這裡對你們立下的功勳進行封賞。

人數太多,我不可能一一進行封賞。

軍中獲得軍功的公告,已經在軍營中貼出好幾天,你們對於軍功已經沒有異議。

我接下來讓你們的長官領取勳章和賞金,由他親自給你們頒發。”

蔡公吳傑說完,他讓第一騎兵師以團為單位,上前領取各團的獎勵。

第一騎兵師的速度最快,隨後的幾個騎兵師也會到達軍營。

接下來就是第四軍和第十九軍。

軍隊受傷的人數將近二十萬,吳傑哪怕是鐵人,他也處理不了二十萬這個人數。

他作為領導,最關鍵是要學會用人。

他不可能瞭解軍中每一個人的身份。

但基層軍官一定瞭解他麾下的士兵。

把這個任務分派出去,吳傑頓時感到輕鬆很多。

勳章某些士兵極為關注這兩項。

但大部分人,都關心能發下來多少銀幣。

團長帶領搬運大鐵箱子,箱子開啟之後,裡面是碼放整齊的銀幣。

所有人看到這麼多銀幣,他們呼吸都在加速。

蔡公吳傑看到這種情況,他非常滿意。

朝廷開始決定發傳單,這是成本最低的方法,直接被吳傑否決。

哪怕是同樣的價值,晃眼的銀幣和一張紙,對人的感官刺激完全不同。

將士們獲得到賞銀,他們是否為了方便攜帶,把銀幣存進銀行,這是將士們的自由。

蔡公吳傑主持獎賞,他必須發放銀幣。

正式他這個要求,只是運輸銀幣的火車就有三列。

將士們領完賞銀很高興,他們知道還有三個月假期。

申請乘坐火車前往他們的目的地。

第一騎兵師一萬多人,除了盛夏前往京城的人,其他將士透過幾天時間,全部坐火車離開西北。

各支軍隊陸續到達,蔡公吳傑開始忙碌起來。

但有了之前的準備,他沒有出現任何錯誤。

大部分普通將士們,已經被火車送出西北地區。

烏魯府駐地內的幾萬匹馬,都已經被西北都督府派來的人遷走。

蔡公吳傑召集所有人開會,參與的人員大概有一千人左右。

這些人大部分都只是獲得勳爵,剛剛步入貴族的門檻。

蔡公吳傑站在話筒前,高聲說道:“你們都是這場戰爭的英雄,將會受到皇帝陛下的檢閱,必須要拿出最好的姿態迎接檢閱。

這段時間,對於一些基本禮儀,你們都有練習。

今日一早,我已經向皇帝陛下彙報,我們將會乘坐火車出發,用時二十多天,就能到達京城。”

蔡公吳傑指著前方車門大開的火車,下達命令道:“所有人聽命,上車。”

這些人早已經等得不耐煩,他們聽到蔡公吳傑的命令,立刻有序登上火車。

火車站響起悠長的汽笛聲,最後一批軍隊離開了西北。

………………………………

京城酒館,兩名坐在火爐旁的工人正在聊天。

“我看報紙上的宣傳,皇帝將會在十里亭火車站,迎接得勝歸來的英雄們。

朝廷很多大人物,都會前往十里亭火車站迎接。

這個盛會還允許百姓在外圍觀看。

為了慶祝軍隊得勝歸來,皇帝特別下旨,全城放假一天。

這完全是破天荒的事情,是這次帶兵打仗的將領,更得皇帝的歡心嗎?”

兩名工人正在聊天,在一旁聽到這句話的讀書人很不滿。

他一拍桌子說道:“你們懂什麼?蔡公吳傑帶領軍隊解決俄國人的入寇,還為我們佔領了大片的土地。

奪下來的這片土地,那可有數個中原地區那麼大。

不考慮蔡公吳傑領兵擊敗俄國,俘虜大量的俄軍,逼迫俄國與帝國簽訂條約。

只看他能佔領大片土地,就知道蔡公吳傑本領一定很強。”

兩名工人相視一眼,他們都沒理會旁邊的吳吹,繼續聊著接下來的話題。

“現場肯定是人擠人,根本沒什麼看頭,我是不想去。

聽我一句勸,這種莊重的場合,不是我們說能擠進去就能擠進去。”

“這場盛世,我還是要看一看。

哪怕是在最外圍,今後也有與孩子吹噓的資本。”

他們商量完出門,京城已經萬人空巷。

很多人都選擇出城,觀看朝廷迎接英雄歸來。

十里亭火車站,這不是民用火車站,他緊靠著京營駐地,專門作為軍事用途。

但在4343年(公元1646年),二月十四日這一天。

十里亭火車站周邊,到處是觀禮的人群。

皇帝蘇河帶領文武百官,站在這座小小的火車站月臺上,他們等著華俄戰爭英雄到來。

這麼隆重的歡迎儀式,皇帝蘇河高興華俄乙酉條約的簽訂。

這徹底改變了他記憶中的歷史,華夏大地絕不會重蹈覆轍。

這在皇帝蘇河心中,是一件非常值得慶祝的事情。

皇帝蘇河說服文武百官的理由,那就是這場戰爭打的太好了。

這場戰爭付出的代價不高,但收穫的領土規模震驚世人。

大華帝國之前的戰爭,朝廷都準備消化當地人口,對外口徑都是對內戰爭。

大華帝國只是重新拿回歷史上丟失的領土。

這是華俄戰爭,是純粹的對外戰爭。

打贏這場戰爭,更值得紀念。

火車況且況且的聲音,傳到了所有人耳中。

眾人看到一輛冒著黑煙的火車,緩緩駛入十里亭火車站。

十里亭火車站外,看到英雄乘坐的專列已經到達,立刻點燃禮炮歡迎。

火車停穩之後,火車門開啟。

一群軍人在禮炮的歡迎聲中,氣宇軒昂的走出來。

他們很快在寬廣的站臺上,排成了橫隊。

將士們看到遠方明黃色的傘蓋,還有傘蓋下方穿著龍袍的身影。

他們早有心理準備,但看到皇帝陛下真的出城迎接他們,所有人心裡都激動萬分。

他們心中湧現出來士為知己者死的意念。

所有人都走下火車,禮炮聲也停止。

皇帝蘇河站在話筒前,他看著一臉堅毅的將士。

就是這群年歲不大的人,守護著大華帝國的安穩。

皇帝蘇河對著話筒說道:“將士們,你們辛苦了。

朕不會忘記你們的功勳,國家不會忘記你們的功勳。

你們在前線用血汗擋住敵軍的進攻。

朕與百姓才能安穩的在後方享福。

朕與百官和百姓,歡迎你們得勝歸來。”

皇帝蘇河說完,主動鼓起了掌。

隨後文武百官與觀禮的百姓,他們熱烈的鼓起掌。

皇帝蘇河這樣做,就是為了抬高軍人的地位,提升軍人的榮譽感。

好男不當兵這種話,絕不能在大華帝國再度出現。

在這種世界大變革時期,只有強大的軍隊,才能保證國家的安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