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8年(公元1641年),五月十五日。

這天並非上朝的日子,文武百官卻穿著隆重的官服,全部在午門外等待。

皇帝蘇河今天在午門外檢閱軍中的功勳將士,對功臣進行封賞。

大都督李鳳鳴,主持儀式安排。

他從人群中站出來,向著皇帝蘇河躬身行禮後,站的筆直,語氣洪亮的說道:

“臣拜見陛下,有交趾諸國、緬甸、暹羅、倭國不尊王化。

陛下派遣大軍剿滅,大華王朝再一次開疆擴土。

軍隊俘虜倭國天皇、大越黎神宗、緬甸他隆王、暹羅巴塞通王等四衛國王。

現在俘虜的國王已經被帶到午門外,正準備對他們遊街示眾。”

皇帝蘇河一揮手,吩咐道:“准許。”

四輛由麒麟衛看管的囚車,從午門出發,繞著京城內城牆,遊走一圈。

這是向所有百姓,展示大華王朝的武力。

朝中大臣有人建議這四位被俘虜的國王,把他們封為安樂公。

這既能向外展示大華王朝的仁義,又能對內誇耀皇帝的英明神武。

蘇河想到後世漢人的屈辱,大半都是倭國侵略導致。

他如果輕輕放過倭國天皇,心裡非常不舒服。

他身為皇帝,這點小事無需考慮其他人的態度。

他決定讓倭國天皇在內的俘虜,全部成為階下囚。

俘虜乘坐囚車走出午門,大街兩邊很多百姓,觀看著囚車裡的小國國王。

他們主要是觀看功勳軍隊,手中沒有攜帶臭雞蛋和爛菜葉。

很多百姓,指著這些人在品頭論足。

“這就是倭國天皇,一個彈丸小國國王,被天朝上國封為倭王。

他們竟敢僭越,自號為天皇。

這種狂妄自大的表現,就是此取死之道,現在應驗了。”

“大越黎神宗黎維祺,聽說他是一位傀儡,大越南北對峙,他一點權力都沒有。

我就奇怪,為什麼把他遊街示眾,難道其他人戰死了。”

他隆王和巴塞通王兩位國王,事蹟沒有爆點,報紙很少報道,百姓們對這兩人不熟悉,沒有人點評他們。

………………………………

午門外,大都督李鳳鳴宣佈道:“功勳軍隊,依次登場。”

這幾場戰役中,精心挑選的立功將士,他們代表著大華皇家軍隊,接受皇帝蘇河的檢閱。

軍隊排成一排,在午門前準備接受檢閱。

皇帝蘇河走到科學院最新製造的話筒面前,高聲說道:

“軍隊獲得大勝,除了將領指揮的很出色,普通將士們的表現,也讓朕很驚喜。

朕不會忘了你們的付出,傷亡和傷殘的烈士,國家會按照相關政策撫養。

讓他們的父母老有所依,讓他們的孩子安穩成年,這是朕的責任。

地方官員敢貪汙撫恤金,烈士家屬可以來京城告御狀,朕親自給你們做主。

參與這場戰爭的所有將士,無論地位高低,全部獎勵三十兩銀幣。

沒有成婚的人,國家給你們分配妻子。

成婚的人,每人額外獎勵二百兩銀幣。”

皇帝蘇河的聲音,順著午門周圍安放的電喇叭,傳遞的很遠。

大華皇家陸軍和海軍,組成的方陣,全部都能聽清皇帝蘇河的講話。

他們激動萬分,高喊著萬歲。

軍人們大部分都解決溫飽,但現在娶妻對於他們來說,還是很大的難題。

有皇帝親自過問,娶妻不再是難題。

軍隊平復下來,大都督李鳳鳴安排軍隊入場檢閱。

李樂勝帶著第三軍第一旅的五百名將士,排列成整齊的方陣,順著文武百官隊形的外圍,走到皇帝蘇河前方。

他們都是軍中功勳卓越的代表。

李樂勝大喊一聲萬歲,他右手抬起,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同時扭頭看向皇帝蘇河所在的方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整個方陣動作整齊劃一,把頭偏向皇帝蘇河所在的方向,集體高呼著萬歲。

皇帝蘇河面帶微笑,向他們揮手致意。

全軍一共選出九個方陣,依次透過午門。

午門外的大街上,百姓們翹首以盼,終於等到士兵們邁著整齊的方陣,走向城外的軍營。

“你看,我們大華的軍隊,多麼的自信,行軍步伐多麼整齊,這一看就是精兵。”

“我小兒子就在方陣中,他給我來信,這次戰爭打死十多名敵人。

不愧是我的種,英勇的表現,令我欣慰。”

“管家,給我調查一下這些人的婚史,沒有結婚的軍官,立刻安排三小姐去相親。”

“姐妹們,雲哥衝我笑了,我相信他上戰場之後,一定能回來。”

“叔叔太帥了,我長大之後,也會去參軍。”

百姓們衝著軍陣揮手,他們偶爾高呼著熟悉的名字。

戰爭節節勝利,大華王朝軍官待遇非常好,再加上軍隊可以分享一成戰利品。

當兵晉升的速度很快,成為軍官之後也很富裕。

大華王朝的軍隊,還不只是在對外戰爭中表現自己。

各地發生天災後,軍隊也會救助百姓。

民間再也沒有好男不當兵的想法,百姓們對於軍隊也很敬重。

皇帝蘇河檢閱完軍陣,大都督李鳳鳴退下,接下來將會進行今日最重要的事情。

皇帝蘇河封賞立下軍功的功臣。

第二軍軍長柴錦跪在皇帝蘇河面前。

皇帝蘇河拿著一枚銀質勳章,放在柴錦捧起的雙手上。

“柴錦攻打緬甸有功,又協助蘇山奪取東印總督府。

朕封你為梁侯。”

柴錦聽到梁候的封號,他激動萬分。

大華的爵位,同為侯爵,也有高低之分,一字候比雙字候更高貴。

“臣謝主隆恩,成為陛下手中的刀劍,為陛下清掃一切不臣之人。”

封侯的功臣依次走上來,立下功勳最高的人先行。

最後一位是馬祥麟,被封為巴山候。

他作為一名大明降將,有生之年能被封為侯爵,馬祥麟激動的嘴巴都無法合攏。

皇帝蘇河封完侯爵,立刻開始封賞公爵。

馮三秋跪在皇帝蘇河面前,等待皇帝的封賞。

蘇河拿起一枚金質貴族勳章,放在馮三秋的手上。

“馮三秋指揮海軍屢立戰功,這次戰爭又消滅倭國,朕封你為鎮海公。

你將會取代李鳳鳴,成為大都督府新任大都督。”

馮三秋激動的站起身,立刻拜謝皇帝蘇河的封賞。

他參軍之時,都沒想到自己有一天能位極人臣。

大都督府的眾多官員,聽到馮三秋的職位變化,他們也露出意外的神色。

李鳳鳴卸下大都督,眾人早有準備,但沒想到新任大都督,竟然是海軍的人。

蘇鯉站在人群中,他臉上露出驚喜的神色。

在沒有獲得封賞之前,誰都不知道封賞的具體內容。

他看到馮三秋成為這次國公第一人。

他立下的功勞比馮三秋高,必然會被封為王爵,本以為消滅倭國,無法積累到封王的功勳。

蘇鯉都沒有想到,消滅倭國能獲得這麼多的功勳。

晉升公爵的人,只有五位,海軍的馮三秋和陸軍的秦相坤,兩位前線的將軍。

其他三位,都是後方的人員。

他們是總參謀長王世元、後勤部長姜之魚、軍法部長蘇鷹。

皇帝蘇河封賞王公爵,最激動人心的封王時刻來臨。

文武百官更加關注有什麼人封王。

只有封王,才能獲得海外建國的資格。

文武百官也會投資這些未來的國君,讓家族子弟跟隨他們,掙得一份家業。

魏國公蘇虎跪在皇帝蘇河身前。

皇帝蘇河拿著一塊和田玉凋刻的玉璽,他交到蘇虎手中。

“蘇虎跟隨朕建立國家,功勳卓越。

這次戰爭,又消滅交趾諸國。

朕封蘇虎為魏王,準其海外建國。”

蘇虎接過玉璽,立刻拜謝皇帝蘇河。

封王儀式繼續進行。

張瑜亮得償所願,被封為閩王。

蘇山被封為祁王。

李鳳鳴非一線將領,他跪在皇帝蘇河面前,心中很是感慨。

皇帝蘇河把玉璽交給李鳳鳴。

“李鳳鳴一直輔左朕打天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

功勞沒有前線將領顯著,但他的功績也無可替代。

朕今日封李鳳鳴為晉王,准許其海外建國。”

皇帝蘇河分封完李鳳鳴,又繼續分封王仲策。

“王仲策輔左朕處理政務,讓官場沒有出現太大的動盪。

內部不穩,前線將領怎麼能打勝仗。

王仲策功勳卓越,朕今日封王仲策為鄭王,准許其海外建國。”

蘇鯉作為最後一名被封王的人,他卻非常高興。

取得了海外建國的資格,人生就大為不同。

皇帝蘇河這次分封王爵,他也進行了一些改變。

在後面全部加上准許其海外建國這句話。

這是為了子孫後代著想,經歷幾代之後,無主的地區已經封完。

再有人立下大功,必須封王。

後世子孫也可以封其為王,不讓這人在海外建國。

這次朝會結束,文武百官羨慕獲得封賞的人,更羨慕那六位王爵。

大華現在局勢穩定,文武百官都不知道,他們今生是否有機會,能獲得王爵。

被封賞的人都離開皇宮,返回家中接受親朋好友的慶祝。

三天之後,鄭王王仲策卻前往關係還算可以的晉王李鳳鳴家中。

王仲策坐在書房中,給李鳳鳴敬茶之後,道:“我們在海外建國,肯定不能選擇朝廷已經佔領的地方和印度地區。

能選擇的地區有限,現在主流地區就是非洲和美洲。

那些將領選擇哪一塊地盤都可以,他們的不懼當地的勢力。

咱們兩人都是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

不擅長指揮軍隊作戰,選擇建國的地點,那就要慎重。”

王仲策今日找李鳳鳴合作,他只與李鳳鳴還算可以,他與其他武將關係很差。

李鳳鳴看出來王仲策極力隱藏他焦急的神色。

他們有充足的時間選擇,但那些武將的動作太快,已經選定好建國的地點。

皇帝蘇河不會指定海外封地,但有王爵選定目標,告知皇帝蘇河後,其他人就無法選擇那塊地盤。

李鳳鳴看到武將選擇的速度,他也有些焦急。

最快的方法,就是詢問皇帝蘇河的建議。

但金口玉言一出,他們不滿意想反悔卻不能反悔,這個情況一出現,會非常的尷尬。

為了不讓自己今後一生都後悔,他們都選擇自己挑選建國的地點。

他們只是旁敲側擊,從皇帝蘇河口中,瞭解某一個地區的勢力強弱,沒有人主動尋求皇帝蘇河的建議。

李鳳鳴回想武將們選擇的地點。

魏王蘇虎選擇繞過南美洲最南端,他準備以戰養戰,奪取被西班牙人佔領的南美洲東岸的殖民地。

擅長山地戰的祁王蘇山,他與魏王屬虎的關係較好,準備選擇南美洲南端山地。

襄王蘇鯉求穩,選擇美洲中部地區,距離魏王蘇熊和曹王李大壯建國的地區都有很大距離。

閩王張瑜亮準備挑戰自己,在獲得皇帝蘇河大力支持後。

他準備在非洲東北角,尼羅河兩岸建立國家。

張瑜亮聽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已經腐朽,他準備挑戰這個龐大的帝國。

這四位王爺,以最快的速度選定建國的地點。

他們年輕力壯,擅長指揮軍隊,還有一批忠心的手下,能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好軍隊。

哪怕是選擇的地點不好,以他們的能力帶,領軍隊攻打下其他地方,那完全沒有問題。

李鳳鳴喝了一口茶,他說道:“選擇哪個地方建國,這要看鄭王想不想拼一把。

不想拼搏,可以選擇印度最南端的錫蘭島。

這一座小島嶼,鄭王只要開口,陛下肯定會割捨。

在這個小島上建國養老,完全沒有問題。”

王仲策聽到李鳳鳴的分析,他很心動。

“感謝晉王的建議,本王覺得實力不強,島嶼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只要購買幾艘巡洋艦,安全就有保障。

但是晉王也選擇島嶼嗎?”

李鳳鳴嘆息一聲,道:“我選擇南洋南部發現大島,它旁邊的島嶼,這個地方養老比較不錯。”

鄭王王仲策,反問了一句。

“晉王選擇這個島嶼,真的甘心嗎?”

李鳳鳴聽完很受觸動,他確實不甘心,身為一名軍人,他還正值壯年,有建立一個強國的機會,怎麼能龜縮在一個島嶼上。

他如果心甘情願,早就把建國的地點報給皇帝蘇河。

王仲策看到李鳳鳴的反應,他就明白李鳳鳴的意思。

“我們兩人可以合作,我們兩人的實力都差不多,無法吞併對方,又有皇帝蘇河居中協調。

我們可以合兵一處,共同應對危險。

開始建立的城,兩方共享成果。

等到實力漸強,我們一南一北,再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度。

我認為選擇非洲東海岸的中部,距離紅海不遠。

北有閔王張瑜亮,南有遼王李青木,他們能把其他勢力擋住,我們只需要安心對付當地土著。”

王仲策這個策略,是他這幾天思考,不選擇偏僻地方,成功率最大的策略。

他們兩人都是聰明人,在沒有成功之前,絕對不會互相攻擊對方。

王仲策以文官的角度,觀察大華的藩屬國。

不能選擇距離大華本土太近的地方,也不能選擇距離其他藩屬國,太近或太遠的地方。

但他的實力太弱,沒有辦法做到這一步,只能跟實力同樣較弱的李鳳鳴做鄰居。

李鳳鳴聽到王仲策的建議,他思考了很長時間,發現以他的能力,這種選擇利大於弊。

他同王仲策握了握手,決定互相幫助,兩方合力度過最難的開局。

所有人都已經選擇建國的地點。

他們開始在濟州島和呂宋島這兩地,招募軍隊和人才,購買相關物資。

他們準備好之後,他們就會啟程前往海外建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