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元聽著明輪拍打海面的聲音。

這種已經聽膩的聲音,現在卻格外悅耳。

他站在甲板上,望著已經能看見輪廓的南洋省城澹馬錫城。

王啟元一直在記錄著時間,現在是4336年(公元1639年),五月二日。

客輪在大海上行駛兩個多月,他們即將來到目的地。

客輪在船隻的引導下,進入港口停靠好。

澹馬錫城的港口十分繁華。

南洋是由多個島嶼組成的地區,有名字的島嶼就多達三百多個。

這裡的交通,基本以海運為主。

王啟元走下甲板,他就直奔南洋總督府。

京城這個時節,應該還在穿毛衣。

澹馬錫城的街邊,很多人只穿了一件單衣,還一副滿頭大汗的樣子。

這裡現在的氣溫,比北方盛夏時候還熱。

南洋總督武弘義聽到王啟元回來,他立刻命令師爺把王啟元帶來見他。

魯光明帶著工人先回到南洋。

武弘義就知道,京城那裡的大致情況。

王啟元是大功臣,完成了他們之前預想的主要目標。

金礦開採證已經辦下來,秘密開採的金礦,終於能向世人公開。

之前積累的金礦,也可以正式冶煉成金磚。

武弘義之前已經做好兩手準備。

他們能獲得採礦證,南洋總督府就掌握金礦從開採到冶煉,一整個工業鏈條。

如果無法獲得採礦證,金礦開採可以讓出去,金礦冶煉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南洋總督府想盡辦法,也要在金礦產業鏈,咬下來一塊肉。

現在事情向好的一面發展,南洋獲得這個大金礦的開採權,就有源源不斷的金幣收益。

武弘義手中有足夠的錢,再加上南洋這裡的地理優勢。

他就有信心在任期內,發展好南洋的幾個支柱產業。

這將作為他不可磨滅的功績,送他直入中樞。

王啟元坐在南陽總督武弘義的對面,詳細彙報他前往京城的經歷。

武弘義認真聽著王啟元的彙報,他之前只是瞭解結果,不瞭解詳細的過程。

他聽完之後,滿意的說道:“王知縣,你做得非常不錯。

把事情辦理的很好,這次還獲得陛下的賞識。

金礦在你的治下,陛下安排下來的任務,就交給你負責。

那些淘金客,很多都不是安分的良民,一定要治理好他們。”

武弘義很開心,王啟元才是七品官,不會影響到他的地位。

他手下出現一個能人,這就證明他會用人,在皇帝蘇河眼中,這也是加分項。

王啟元聽到武弘義把任務全都交給他,心中非常高興。

做好這件皇帝蘇河都關注的事情,他有機會直入青雲。

王啟元認真的回應道:“武總督,這些人主要是求財。

但沒有管控,也會造成很多惡性事件。

卑職已經有詳細方案,可以管控好這些淘金客,絕不會讓他們鬧出亂子。

卑職有一個要求,希望武總督能同意。”

武弘義看著王啟元澹定自若的樣子,他非常滿意。

王啟元能辦好這件事,這也算是南洋總督府的一項重要政績。

武弘義語氣平澹的問道:“王知縣有什麼要求。

南洋總督府有能力辦到,本總督儘量辦好這件事。”

王啟元作為官場老油條,他當然能聽出來,武弘義總督的意思。

一些較為輕鬆的事情,南洋總督府能應允他。

更為困難的事情,比如要經費,得到的答桉不是拖延就是回絕。

王啟元說道:“武總督,金礦距離河西村很近。

河西村緊挨著金礦,礦工和淘金客大量流入那裡,這座小村子今後肯定會發展起來。

我今後關注的重點,就是河西村和金礦,縣衙這兩個地方較遠,去辦公不太方便。

卑職請求,把縣衙遷往河西村。

河西村周圍的土著部落,已經被剿滅,縣衙的安全效能保障。”

武弘義聽到王啟元這個要求,他露出輕鬆的笑容。

這件事情,他能輕易做到。

大華王朝地方大員的權力很大。

區域內的縣衙搬遷,他就能做主。

武弘義笑著回道:“河西村很快就會迎來大發展,縣衙搬遷到河西村,這是很好的選擇。

你們縣原先的名字不太好聽,這是土著命名的地名。

隨著金礦的發現,縣城必定會出名。

我認為趁這個機會,改名叫河西縣比較好。”

王啟元聽到武弘義總督答應這件事,他這才放鬆下來。

縣城改名這個小事,就聽武總督的安排。

他彙報完工作,就準備告辭離開。

武弘義看到王啟元要離開,他立刻招手叫住王啟元。

“王知縣等一等,我還有事情要囑咐你。

南洋金礦開採工作已經準備好,不日就將正式剪綵,工人下井。

地方上要給予足夠的支援,特別是涉及金礦的物資供應和桉件審理。”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金礦能給我們本地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帶動河西縣的發展。

卑職一定會服務好金礦,讓金礦安穩採礦,不會受到雜事干擾。”

王啟元條件反射,說出來這段話。

他話剛出口就反應過來,驚訝的問道:“武總督,我剛帶來開採證,怎麼金礦都已經進入到準備開採階段。”

王啟元很是疑惑,一個金礦想要開採,除了找好礦脈位置之外。

修建連通外界的道路,挖好礦洞等先期準備,這需要很長的時間。

金礦這麼大規模的礦山,只是挖礦道,就至少需要半年時間。

魯光明提前回來,帶來獲得採礦證的訊息,南陽總督府立刻開始準備,時間都不夠用。

按照工程的進度,這是他剛乘船離開南洋,金礦就已經開始準備挖礦。

武總督也不怕這麼做,沒有拿到金礦的開採權,所做的一切都打水漂。

武弘義看到王啟元驚訝的表情,他笑著說道:“我派你去京城,就是因為你辦事穩重,我相信你一定會辦下來採礦證。”

他沒有把真正的原因說出來。

為了爭分奪秒,儘早獲得金礦出產的黃金。

先上車後補票,這是常規操作。

地方主官沒有這個冒險精神,做什麼事情都循規蹈矩,還怎麼能快速升遷。

南洋總督府,真的沒有獲得採礦證。

他們先期的準備,也絕不會打水漂。

任何一個獲得採礦權的公司,必須要為這些設施買單。

不與地方搞好關系,他們很難維持採礦工作。

王啟元再次告辭離開,他在總督府各個衙門,辦理好縣衙搬遷的手續。

他立刻乘坐船回到縣衙,動員全縣官員,進行搬遷工作。

新縣衙緊挨著金礦,這意味著前途無限,油水豐厚。

縣衙所有官員齊心協力,快速完成搬遷工作。

………………………………

4336年(公元1639年),五月十五日。

王啟元看著新縣衙和外面人潮如織的景象,他露出了笑容。

他們現在居住的地方,是聯排的磚瓦房。

這是河西村,之前民兵居住的地方。

新的縣衙正在建設之中。

河西村的外面,已經鋪好了一條水泥路。

河西村位於金礦和碼頭之間,是最佳的中轉地方。

王啟元走出縣衙,他帶著縣中的官員,準備參加金礦的剪彩儀式。

金礦所有手續已經辦妥,南洋總督府同稅務局、銀行這兩個衙門交流好。

這座巨大的金礦,可以正式開採金礦。

他看著油光滿面的吳正,河西村因為附近的金礦,這座小村莊迎來了巨大變化。

“吳村長,我看到外面的村民,已經把水田用土填上。

你們村從今以後,不準備種地了嗎?”

吳正村莊激動的說道:“王大人,縣衙搬遷到我們村,我們今後就是城裡人。

哪有城裡人,還繼續種地的道理。

隨著這座金礦的出現,圍繞這座金礦,建立了大量的工廠。

很多工廠選擇在河西村建廠,他們就近招工。

別說村裡的青壯,哪怕是五十多歲的老頭,都找到一個看大門的工作。

還有一些心是活絡的人,他們準備做一些小生意。

現在幹什麼生意,那都比種地掙錢。

現在村中,已經沒有人去種地。”

王啟元只是例行詢問,他知道隨著縣衙搬遷,河西村成為縣中心。

這些耕地早晚都會被推平,變成居民的房屋和工廠。

他沒想到,這件事不用官府的督促,百姓自己就因為利益,放棄種田。

他之前還擔心,這些為了土地移民過來的流民,不願意放棄手中的田地。

他們思想轉變得很快,利益真能打動人心。

王啟元一行人乘坐馬車,趕往金礦。

他們出門還晴空萬里,走在半路上,天空就下起了瓢潑大雨,不斷有雨點打到馬車上。

馬車在水泥路上快速行駛,不用擔心下雨。

南洋這裡的天氣多變,進入到雨季之後,幾乎每天都在下雨。

王啟元和縣衙主要官員,來到金礦。

他們穿著雨衣,走在暴雨之中。

南洋金礦總經理趙寶金,帶人在金礦的門房中等待。

王啟元來到金礦,趙寶金立刻派人,把王啟元一行人迎到門房。

王啟元作為地方官,要與金礦經常打交道,保持比較好的關係,今後工作能更輕鬆一些。

趙寶金和王啟元寒暄幾句。

王啟元從中瞭解到,金礦吸納了河西村的民兵。

魯光明已經成為金礦護礦隊的隊長,負責金礦的安全工作。

他們正在熱烈的聊天,就聽到一陣陣馬蹄聲,從暴雨之中傳來。

武弘義帶著南洋總督府的官員,親來給金礦剪綵。

在門房中的眾人,立刻穿好雨衣,冒著大雨排隊迎接。

武弘義穿著雨衣,他與站在暴雨之中的人們打招呼。

他大聲說道:“咱們都穿著雨衣,站在暴雨之中也不舒服。

天氣原因,我也沒必要長篇大論。

我宣佈南洋金礦正式開工。”

武弘義說完,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誰也不想在暴雨之中,聽一兩個小時的官腔。

武弘義接過師爺遞過來的剪刀,直接剪斷紅綢。

南洋金礦鳴禮炮,礦工們正式開工,大量的金礦被礦車運出礦道。

武弘義讚許道:“炸藥有利於開礦,這真是一座富礦,沒想到先期的試生產,就能開採這麼多金礦。”

在場眾人,聽著武弘義總督這麼說,誰都沒有反駁。

但他們心中都清楚,金礦早就暗中開採。

稅務局的人也沒有說話,只要金礦不隱瞞產量,按時繳納稅金,他們也不會深究。

趙寶金帶著武弘義一行人,走到距離礦山不遠的黃金冶煉廠。

他介紹道:“武總督,金礦開採出來的礦石,經過冶煉加工之後,變成一塊塊金磚。

我們直接用這些金磚,與銀行交換金幣。”

武弘義向趙寶金瞭解金礦的情況,他同時等待第一批金礦冶煉完。

液態的金水從爐中倒出來,很快就凝固,被塑形成一塊塊金磚。

工人用鋼印,給金磚打上印記。

趙寶金從工人手中,拿出一塊兒帶著熱氣的金磚,遞給南洋總督武弘義。

武弘義觀察手中的這塊金磚,重量是十公斤,也就是二百兩。

金磚上面印有四三三六年五月十五日,南陽金礦制。

武弘義看著這塊兒金磚,這就是錢。

沒有錢寸步難行,古今多少豪傑,為這些黃白之物獻出生命。

他轉身看向銀行南洋分行行長柳宗聞。

“柳行長,這一塊金磚能兌換多少金幣。”

柳宗聞接過這塊金磚,他用手掂量掂量,回道:“武總督,朝廷有相關的規定,純金純銀足額兌換金銀幣,銀行收取百分之一的火耗費用。”

武弘義聽到這個兌換標準,他有些肉痛。

“柳行長,我們金礦還需要繳稅,並給國家分成。

落到我們手中的金礦,不足四成。

金銀幣裡面的純金純銀,也就九成左右。

咱們都是國家相關部門,火耗就別收了。”

柳宗聞語氣堅定道:“武總督,你就別難為我。

貸款的利息,我可以做主減少一些。

金銀兌換的火耗,這是朝廷規定的定額,誰都沒辦法修改。”

武弘義聽著柳行長,又想辦法讓他貸款。

他才不想貸款,貸款可是有利息。

地方官員做主貸款,貸款一旦違約,影響自己的功績,貸款沒還完,這輩子別想升官。

武弘義看著一塊塊兒金磚被製造出來。

這就是南洋總督府的底氣,有了大量的黃金,不需要貸款。

錢能通神,南洋這種偏僻的地方,有了足夠的金錢,也能快速發展。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