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河觀看整個北方戰場的沙盤。

特別是孟津縣附近的沙盤地形。

這裡已經被暗衛和軍情局的人探索多次,連一個水井所在的方位,都在沙盤上標示出來。

蘇虎神色焦急,他看到蘇河盯著沙盤,久久沒有說話。

“王上,我們什麼時候出征,將士們知道王上來到潼關,現在士氣都非常足。

再拖下去,將士們高漲的士氣會降低。”

蘇河看著沙盤,他前段時間得到訊息,天雄軍已經離開孟津縣,去攻打洛陽。

暗衛已經得到確切訊息,遼東的關寧軍已經啟程,前段時間出現在京城附近,但他們還沒有來到孟津縣。

現在發起進攻,一定會打草驚蛇。

這次沒有把盧象升和孫傳庭一網打盡,今後肯定會付出數倍的代價。

“再等一等,你都是北方都督府的都督,掌握十幾萬士兵的性命,不能太急躁了。

我們要選擇一個最佳的時間點,儘量讓開局打出大勝,增強士兵的自信心。”

蘇河說完這句話,他走出房間。

他去隔壁的後勤部駐地,向姜之魚瞭解後勤部的準備情況。

這次打仗,蘇河不懷疑秦軍的實力。

只要穩紮穩打不冒進,明軍根本擋不住秦軍的腳步。

吳傑和李大壯,看到蘇河從房間走出去。

他們立刻走進房間,向蘇虎瞭解情況。

他們兩人這幾天,也來變著法的催促蘇河。

現在士兵都已經穿上棉衣,黃河上面都有一層薄薄的冰。

現在這天氣說變就變,河套地區已經下暴雨,如果河南下了一場暴雪。

他們肯定不能在暴雪中發起進攻,準備這麼久的戰爭,又會拖延很久。

“蘇都督,情況怎麼樣?王上答應出兵了嗎?”

蘇虎搖了搖頭,他不知道蘇河為什麼極力關注,盧象升和孫傳庭這兩人。

他們崛起的這一路上,總督都拿下來多少個,何必在乎這兩個明軍文官。

他們確實有一些本事,但只靠軍略戰法,也擋不住火槍大炮的進攻。

“繼續等著吧!最多就是等到開春。

現在已經準備這麼久,來到潼關的百姓就有三四萬。

秦王還給他們發工資,這筆錢都是極為龐大的開支。

王上如果不想進攻,根本就不會這麼做。”

吳傑和李大壯,兩人聽到之後哀聲嘆氣。

他們兩人也知道,這場戰爭必定會發生。

但隨著戰爭的腳步臨近,現在正是最好的時機,再拖延下去,基層提起來的那口氣就洩了。

蘇河來到後勤部的駐地,後勤部部長姜之魚,一直會跟隨在大軍後方。

負責處理北方戰場的一切後勤工作。

南方戰場,後勤部也派出副部長周雲胥負責管理。

蘇河走近後勤部,姜之魚正和參謀部副總參謀長王世元商談。

“河南地區的道路,有些地區連官道都沒有,或是官道質量太差,上面全是大大小小的土坑。

騾子都難走,只能靠獨輪車和肩挑手扛。”

“黃河馬上要封凍,大炮等輜重,獨輪車可推不動,還需要用載重能力強的大型馬車運輸。

你們後勤部,能不能修出一條水泥路,方便貨物的運輸。”

“這個不可能,修路太慢了,還影響大軍後面的物資運輸。

再說冬天修水泥路,修出來的質量太差,未必能承受住載重馬車反覆碾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姜之魚又嘆了一口氣,道:“再等一段時間就好了,到時候黃河徹底封凍。

現在天氣十分寒冷,我們可以在冰面上運輸輜重。

只需要弄幾個冰車,在冰面上運輸,比水泥路上還快。”

蘇河走進屋說道:“知道現在冬天北方極為寒冷,還擔心什麼道路。

北方道路在冬天凍得極為結實,最多就是道路有些不平。

臨時用土填,平整道路,就是比較廢車和馬匹。

等到道路變得泥濘,我們就可以透過河流運輸。

我現在不擔心道路,比較擔心人手是否充足。

大部分物資,還是要靠人力運輸。

軍隊換裝之後,第一次大規模作戰。

咱們都不太瞭解,大規模火器部隊,對於後勤的需求。

但透過之前的測試,消耗彈藥速度極為恐怖。

我就怕後勤補給太脆弱,沒有辦法供應前線作戰。”

姜之魚看到蘇河走進屋,他立刻起身行禮之後,說道:“王上,你不用擔心後勤問題。

明軍解決後勤問題,比如上次圍剿我們。

他們採用的方法,就是徵大量徭役,透過大量人力運輸。

明軍都能採用這種方法,我軍也能採用。

只不過我們透過僱傭的方式,效率會更高,也不會造成民間動盪。

運輸武器彈藥,由後勤部門親自組織百姓,給百姓發放工資。

他們推著獨輪車或是拿著扁擔,運輸的子彈、手榴彈等小件武器。

還運輸少量的糧食等物資。

馬車全部用來運機槍、火炮和炮彈等重武器。”

王世元在一旁補充道:“他們可能會被敵軍進攻。都督府專門組建後勤兵團,保護這些人。

主要抽掉屯墾兵團、民兵和各個工廠的保衛科,組成後勤兵團。

後勤兵團的軍官,主要是之前退伍的軍官,還從警備軍抽掉一部分。

他們只要堅持一段時間,我軍的預備部隊,就會及時趕去支援他們。”

姜之魚看著王世元介紹後勤兵團。

他剛才與王世元就是在討論後勤兵團。

已經研究好,後勤部與參謀部的協調機制,共同指揮後勤兵團。

姜之魚繼續介紹後勤情況。

“一些大宗民用品,比如糧食和軍服,我們透過僱傭民間的馬幫,讓他們把這些物資,運輸到指定地點。

這些民間運輸公司,他們的組織力也很強,經常運輸大宗商品。

我們約定好價格,糧食等貨物運到目的地,透過我們提前約定好的價格結算。

這次各級官府的官吏,大部分都被抽掉走,管理新佔領的地方。

當地只剩下很少的一批人,維持官府基本運轉。

官吏人手不足,沒有辦法組織百姓給軍隊運糧。

我們只能變通,選取民間的商人,讓他們承擔一些運輸工作。

現在已經有三萬多百姓,在潼關大營附近等待,幫助軍隊運輸輜重。

還有七八萬百姓,由各個大馬幫形成的運輸公司組織起來,在幾個大糧倉等倉庫附近等待。

我軍佔領城池,控制當地局勢之後,這些馬幫就會啟程。”

蘇河聽著姜之魚的彙報,後勤方面已經一切準備就緒。

軍隊早已經準備好,秦軍隨時可以出發。

他誇讚姜之魚,讓姜之魚注意一切細節,前線的後勤保障,絕不能出問題。

有一名警衛,氣喘呼呼的跑過來。

他在秦山水耳邊滴咕幾句。

秦山水敲了敲房門,得到允許之後,他走進屋內。

“王上,暗衛首領蘇長勝有重要事情求見。”

蘇河神情一震,蘇長勝現在來求見,肯定是有重大情報彙報。

他立刻返回自己的房間,接見蘇長勝。

“王上,暗衛密探得到確切訊息,孫傳庭統率關寧軍已經趕到孟津縣。

闖王部將高傑與闖王妻子邢氏私通叛逃。

導致孟津縣四面被圍,闖王李自成被困在孟津縣城裡。”

蘇河聽到孫傳庭的訊息,他大喜過望。

現在已經是4332年(崇禎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再拖下去,天氣就太冷了,如果遇到暴風雪,這場仗就沒法打下去。

“有沒有天雄軍的訊息,我發現以往的情報,天雄軍沒有在孟津附近。”

蘇長勝搖了搖頭,道:“王上,確切的訊息,需要彙總不同密探傳遞的情報。

我接到孫傳庭的訊息,第一時間就來回報,沒有發現天雄軍的情況。”

蘇河皺著眉,沒有天雄軍的訊息,現在就進攻,天雄軍未必敢來孟津縣城。

機會只有一次,未盡全功真遺憾。

蘇河準備召開軍事會議,秦山水又來彙報:“王上,軍情局局長楊千鶴求見。”

楊千鶴很快被帶進屋內,他看到蘇長勝,眼神變得凝重,這次又晚了一步。

“王上,我們軍情局獲得確切訊息,天雄軍和關寧軍都來到孟津縣城。

李自成被圍,他們合力攻打李自成。”

蘇河驚喜的詢問道:“確定天雄軍也在孟津縣。”

楊千鶴聽到這句話,他臉上露出笑意,暗衛一定沒有探查出這麼重要的情報。

“王上,這個訊息正確無誤,我們的臥底就在天雄軍。

天雄軍奪下洛陽之後,就返回孟津縣,準備與闖王李自成決戰。”

“太好了,你們能獲得這麼重要的情報,都重重有賞。”

蘇河驚喜萬分,天雄軍和關寧軍全在孟津縣,他們還被李自成拖住。

戰略構想中,最理想的情形出現。

蘇河立刻讓秦山水通知,召集所有高階軍官開會。

蘇虎他們來到會議大廳,看著眼前的大沙盤。

他剛剛才詢問,出征時間遙遙無期,沒想到現在就柳暗花明了。

“今天各軍開始準備,明天就出征。”

蘇虎聽到這個訊息,他神情突然怔住了。

沒得到資訊之前,天天盼著出兵。

聽到確切的訊息,他又總覺差了些什麼東西?

蘇虎忍不住,開口問道:

“王上,我們這是對大明發起全面戰爭,想要滅亡大明。

我們要師出有名,弄出一個出兵儀式。

搞一些祭旗、檄文,這套程式之後,我們在出兵。

我看古籍上,很多人都這麼做。”

蘇河笑著說道:“想什麼呢?我們這次是秘密出兵,準備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

我來潼關這個訊息,都全面封鎖。

檄文這種名堂,第一階段戰略成功之後,可以再補上。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我們所做的一切,只要勝利那都變成良謀。

失敗了,做的再好,也是愚蠢的行動。”

蘇河簡單的解釋一下,他不在乎這些形式,這些軍官們心中很在乎。

他們從小所學,那就是講究大義,講究師出有名。

“你們,誰願意打先鋒。”

蘇河話音剛落,吳傑和李大壯同時開口。

“王上,末將願意。”

“你們兩個願意,那就哪軍炮兵少,哪軍作為先鋒。”

炮兵少,就意味著攜帶的輜重少,部隊行軍速度快。

吳傑聽到這句話,他露出笑容,先鋒是屬於他們第四軍。

蘇河與他們討論,這次戰爭的很多細節問題。

他們在之前,已經多次討論。

開戰之前,蘇河再次強調。

“你們不用節省子彈和炮彈,用一百發子彈換一個敵軍的性命,我們也是大賺特賺。

一百發子彈才多少錢,生產一百發子彈所用的時間,連一天都用不上。

我們工業化生產,彈藥的成本很低。

培養一名士兵,那需要多少錢。

訓練最短的新兵,也需要在新兵營培養三個月。

消耗大量彈藥,減少士兵傷亡,這個賬要算清楚。

哪支軍隊,出現大量可以避免的傷亡,我要問責。

俘虜能抓就抓,但也不用強求。

確定明軍已經失去反抗能力,我們再去抓俘虜。

……

我就說這些,你們各自回軍,明天出征伐明。”

這些軍官們都回營準備出征,蘇河騎著他的坐騎小黑馬,也來到禁衛軍的大營裡。

4332年(崇禎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早上八點。

潼關大營,十幾萬秦軍吃完早飯,列好隊等待。

蘇河騎在小黑馬上,他抽出寶劍,指向東方。

“出征。”

禁衛軍大營中,立刻想起激昂的鼓聲。

隨後鼓聲在第三軍、第四軍、第七軍大營中響起。

第四軍軍長吳傑,他臉上露出笑容。

“目標孟津縣,我們出發。

我們做為先鋒,要把沿途所有城池拿下來,為大軍打通去往孟津縣的道路。”

吳傑帶的第四軍,踏出潼關,沿著黃河向河南發起進攻。

蘇河坐鎮中軍,指揮所有軍隊,排著整齊的隊形依次東進。

他同時派人通知漢中,自己已經領兵東進河南,南方戰場也可以行動了。

漢中的各大報紙,對於相關的事情,不用再保密,可以解禁報道。

秦軍排成一列長龍,東出潼關,打響了統一天下的戰爭。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