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三鎮激戰正酣的時候,東路軍率先打破了雙方憑靠長江的軍事平衡。五月底,蔣先雲先是率部攻破孫傳芳防線,順利奪取杭州;緊接著下一步東路軍就要直取上海南京,這時候蔣先雲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先取安慶再取南京。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能夠做出這樣的決定蔣先雲有自己的打算。蔣先雲提出中國想法和林祚大商量的時候,林祚大開始的時候並沒有理解,他皺起眉頭那張消瘦的臉上露出了緊張。

在東路軍中,雖然林祚大年紀輕輕職位不高,但蔣先雲卻把當做一個重要的參謀人才,遇到重大的軍事行動和部署,他都會和林祚大商量。

聽到蔣先雲的這個建議後,林祚大滿是憂慮的說:“司令,我們現在兵力充足,完全可以一舉奪下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這個時候再分兵攻取安慶,首先就犯下了分兵的大忌,其次,軍閥聯盟的軍隊倘若此時集結,我們很有可能會被分兵攻破,到時候影響就大了。”

林祚大雖然年紀輕輕,但卻是久經沙場,他說的這件事不無道理。不過蔣先雲卻不敢認同,他攤開一張地圖指著安慶的位置說道:“祚大你說的沒錯,我也說說我的理由,你跟我一起好好探討一下。”

“司令請講!”林祚大聲音渾厚緩和,但是臉上的表情卻依舊凝重,看得出來,他對蔣先雲的這個建議並不認可。

長久以來,他雖然備受黃柯的器重,但是因為年紀輕輕,一直在司令部擔任軍事參謀副官一職,這既讓他有些不平,也有些焦躁。年輕人都渴望上陣殺敵,誰願意待在參謀部做一個看似好聽,其實就是一個閒職?

他自然沒有理由和蔣先雲進行爭論,不過這一點也是他一直介懷的一點,論能力和指揮藝術,他其實並不比蔣先雲差多少,只不過蔣先雲早一些入了西關軍校罷了。

在林祚大的心裡,既有對蔣先雲的敬佩,也有一些對他的不滿。

文人相輕和英雄相惜這樣兩種矛盾的心理在林祚大心裡交織著,讓他對這個長官的作戰指揮即佩服,有時候又有點牴觸。

蔣先雲很明白林祚大的這種心理,所以在很多時候他都會特意照顧他一下,但在具體的軍事命令上,他絕不讓步,我該說的說了,你能夠明白理解就行,不能夠明白理解也要執行。

喝了一口桌上的白開水,蔣先雲指著地圖道:“祚大你看,安慶雖然是一個不大的地方,不過地理位置尤為顯著,向西順著長江可以控制武漢,向東可以直抵南京上海等地。”

“我們把安慶奪取之後,在長江以南孫傳芳和吳佩孚就被割開;相反,我們和中路軍崔武部就能夠連線在一起,再次進軍的時候,我們可以協調步伐進攻,雙方之間的補給和兵力互補就方便的多,同時也將北伐區連成一大片。”

“另外,長江沿線因為這些年並不大戰,百姓生活還算穩定,江南盛產蠶絲大米,我們將這裡打下來,中國的半個糧袋子和錢袋子就在我們的手裡。另外,長江以南一旦打下,孫傳芳的勢力就可以被消滅殆盡,他想在北方立足就要看看張宗昌和張作霖他們答不答應了。”

蔣先雲這樣一說,林祚大如醍醐灌頂,他看了看地圖,再順著他的剛剛所說的位置看了一遍,事實還果真如此。

倘若能夠在這個時候打通安慶和武漢三鎮,北伐的局面就一下子全部通了,就像是一盤棋一樣,全國的北伐形勢一下子就活了,最重要的時候,先取安慶不僅可以激化軍閥之間的矛盾,還能夠將大軍順利連結,這一招著實還是有些眼光。

“司令,經過你這麼一說,我一下明白了。”林祚大的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不得不說在全域性意識的考慮上,他還是比蔣先雲略遜一籌。

蔣先雲點點頭:“如果大家沒有什麼意見,一會我們就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把作戰方案完善一下就上報北伐軍司令部,請最高司令部定奪。”

很快,戰前的緊急軍事會議很快就召開了,一幫參謀將軍們將草案細化後擬定電文上報了北伐軍司令部。

東路軍的優點是官兵大都是西關軍校的底子,因此職業素養上也相對於其他軍隊要高一些,同時,因為這樣,東路軍禮數和小資情調也多一些,當然這也應該是黃柯將他們安排在東路的原因,因為東路大城市居多,要是讓王茂才的西路軍帶兵過來,肯定粗魯的把人都嚇壞了。

軍事會議召開過後,散會的時候蔣先雲走到林祚大面前,示意讓他留步。林祚大看了看後隊蔣先雲說道:“司令,你就下命令吧,打安慶我想帶隊,我一直都很渴望有這樣的一個機會。”

林祚大說的很激動,言語之中透露出他對上前線的期待。

蔣先雲點點頭:“我權衡考慮了一下,安慶之戰非同小可,關係到北伐全域性;現在軍閥的聯軍在那裡駐紮了不少的兵力,再加上合肥等地的連線部隊協同,還有從浙江前往安慶沿路還要穿越多個地點,此戰還未開打,壓力就已經不小了。”

聽完蔣先雲的話,林祚大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看來蔣先雲對他還是有些信任,只不過可能顧慮到周圍人的說辭,才一直不讓親自帶兵。

“說實話司令,我自從北伐以來一直擔任軍事副官,雖然名義上我在咱們東路軍是頗具權威,但實際上我能夠起到的作用很少。很多次的時候,我都想向您申請報告,讓我下去當一個團長、營長,哪怕是連長;那樣的話,我還能夠親自指揮部隊和敵人幹,可是自從北伐以來,我始終沒有這樣的機會。現在好不容易有這樣的機會,祚大自當義不容辭。”

蔣先雲聽到這話後,滿意的笑了:“祚大,你知道嗎?在幾十年前,安慶就發生過一場大的戰役,當年指揮這場戰役中的一個將領就和你現在的年紀相仿。”

“我知道司令,是曾文正公的湘軍圍攻太平軍陳玉成的安慶之戰。這一戰在西關軍校時,還是黃司令親自上的課,這一戰開啟了‘圍點打援’的經典戰例,黃司令當時講的很詳細,我印象也很深刻。”

“是啊!”蔣先雲道:“幾十年前,只有20多歲的英王陳玉成率北路太平軍從桐城出發,一路之中所向披靡;他所率的太平軍僅用了十二天時間,就連下英山,霍山,進入湖北,十八日攻克黃州,被當時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稱讚為‘渾身是膽的將領’。只可惜,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曾國荃。”

林祚大漫不經心的聽著,蔣先雲說的這些他都知道,其實就是歷史上的安慶血戰。

蔣先雲或許並沒有注意到林祚大的表情,他繼續興致勃勃的說道:“曾國荃是曾文正公的九弟,此人打仗極具特色。他有一個外號叫曾鐵桶,說的就是他打仗的時候喜歡用鐵桶般的戰鬥去圍困敵人。圍攻安慶的時候也不例外,他在安慶城外挖了很多數仗深的戰壕,然後數萬大軍在安慶城周圍駐紮,只圍不打,時間一長,後來城裡沒有了糧食,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慘劇。陳玉成多次救援也都被打退,這時候城中的太平軍這才多次衝鋒,不過都被以逸待勞的湘軍全殲。”

“這就是最早的圍點打援,黃司令說過。”聽到這裡,林祚大依舊漫不經心,這些老套的軍事典故他早就熟爛於心。

蔣先雲這次已經注意到林祚大的表情變化了,他舒緩了一下口氣繼續說道:“除了軍事上湘軍的圍點打援外,還有一點我個人認為更加重要,也是值得你我吸取的教訓。”

“什麼?”林祚大對這句話起了興趣。

“英王陳玉成態度不堅定。”蔣先雲道:“陳玉成只有20多歲就出任英王,年輕氣盛,足見他的過人之處;不過他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行動不堅決。最開始他企圖透過進攻武昌來‘圍魏救趙’,不過後來他放棄了。這一點就是他致命的弱點,也是很多年輕人容易犯下的錯誤。”

說完,蔣先雲嘆口氣道:“陳玉成還是過於年輕,打仗時容易心浮氣躁,也容易情緒化,死守安慶這一點可以證明,因為當時他的英王府和家眷就在安慶城。情緒激動是作為士兵是優秀的品質,但作為將領卻是大忌,將領要做到面對任何誘惑和困難都要靜如止水,這樣才能禁得起敵人的誘惑,打的贏仗。”

“司令,祚大明白。”林祚大聽完這些話後終於明白,黃柯為什麼要選擇蔣先雲當東路軍指揮。其實他知道,蔣先雲所說的陳玉成其實就是暗指自己,他現在也和陳玉成差不多的年齡,職位也都是超乎常人,能力也是眾人所見;不過他一個缺點就是有時候過於急躁,這也是很多年輕人都容易犯下的錯誤。

林祚大暗下決心,這個時候要堅定信心、戒驕戒躁。

看到林祚大“黃司令推崇每一個將領都要看看曾文正公所著的書籍,我這裡只有幾本,軍事上不用多讀了,我這裡一本曾文正公所著的《五箴》,你帶去看看。”

說完,蔣先雲將那本書拿了出來,這本書還是線裝版,看得出來十分珍貴。林祚大明白了蔣先雲的良苦用心,他是要在實戰中摔打自己。

“是!”林祚大接過那本書,向蔣先雲敬了一個軍禮。(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