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柯卻對他的這個看法持有不同的觀點,他笑了笑道:“這次世界規模的大戰結束之後,恐怕世界秩序會重新洗牌,而像之前那種殖民統治必然是被世界所拋棄。再說了,緬甸現在獨立力量已經很強大了,我們就算是把緬甸交給英國人,英國人恐怕也治理不了了。”

這話倒是有些新奇,孫立人和楊義兵不由得對視一眼,兩人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一絲不相信的感覺。

黃柯沒有發現他們這一細微的交流,便繼續說道:“相對於緬甸等地來說,香港、臺灣這些都是我們的固有領土,早一天收回也就能夠早一天實現領土和主權完整。這場戰爭過後,定然會有更多的人開始反思戰爭,新的大戰短期內打不起來了,接下來必然還是海洋經濟時代,我們把這些領土要回來,對以後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眾人又說了一會的話之後,中午的午飯便結束了。

黃柯看了看空空如也的餐盤,對他們說,“走,去辦公室吧,你們把材料都準備好,一會我們召開一個簡短的會議。”

在會議室裡,孫立人向黃柯做了單獨的工作匯報。孫立人彙報說,史迪威將軍目前正在倡議從泰國北部開始進攻,首個的目標是奪回清邁,接下來便是進攻整個泰國、越南以及高棉等。

“史迪威將軍承諾說,他們要將美式教導旅規模擴大,由美方提供裝備和訓練,但指揮權還在我們手裡。教導旅將作為這次的反攻主力。”

聽到孫立人這樣說,黃柯沒有立刻表態,史迪威一貫的態度便是如此,他主導遠征軍實行大規模的反攻,奪回被日軍佔領的東南亞地區。當然,這也是和美國在東南亞的利益是相吻合的。

但他的想法不能代替中方的想法,雖說如今中國要依靠美國大量的裝備和物資援助,不過美方也更為迫切的需要中國這個盟友,雙方之間的合作應該是平等互利的。

黃柯想了想之後便說道:“史迪威的建議是可行的,他們提供裝備我們為什麼不要呢?最好是把整個遠征軍都用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美式裝備是好東西,好東西我們為什麼不要呢?”

這幾句半開玩笑的話讓孫立人放鬆了不少,他本以為黃柯會擔心美國人提供裝備便於控制之類,現在看來自己的擔心有些多餘了。

黃柯又繼續問他,“立人,你覺得大規模的對日進攻什麼時候可以再次發起?在這之前,你還需要中央給予什麼樣的支援?”

孫立人想了想之後道:“沿著泰國一線的進攻還需要再準備二十天左右的時間。這次發起進攻之前,還是一個字——缺!缺兵、缺裝備,我們眼下的兵力只有五個師,進攻清邁的話,至少要派出去兩個師。這樣的話後方的兵力便顯得單薄,再說後續兵力跟不上,整個作戰計劃也無法有效實施。”

黃柯點點頭後道:“這樣,部隊番號不增加,不過兵員上我再給你補充一萬人。裝備上也是按照這個配給來的。你們相對於其他部隊要好多了,史迪威承諾的那批裝備估計也會很快就到位了。”

“嗯,美方對這事很上心,滇緬線重新開通之後,他們便朝仰光港口運送了大量的裝備,現在除了每天必須運到昆明的物資外,還有大量的物資被囤積了起來。據說港口都快堆滿了。可史迪威這個傢伙見我們不吐口,就扣著在那,一次性只給我們一部分。”

“這個傢伙是想著卡脖子。不礙事,放在那地方早晚都是我們的。對了,進攻清邁,你有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教導旅的旅長我知道,是個叫張麟的小夥子。他怎麼樣?這樣的大戰役是不是太過年輕?”黃柯流露出了自己的擔心,他這種擔心並非是多餘的。多年的從軍經驗告訴他,指揮一場大規模的戰役並非簡單,這其中要牽扯的甚多,沒有經驗的指揮官很難勝任。

孫立人聽了他這樣說,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張麟是一個優秀的指揮官,作戰模式很有美式思維,前幾次他帶著教導旅打的很漂亮。不過沒有獨自挑過大梁。這一次清邁事關重要,我推薦戴安瀾。不過張麟和他的教導旅倒是可以跟隨隊伍一起。”

“嗯,你的兵你瞭解情況,就按照你說的這麼安排吧。”

“是,那我飛回仰光之後便立刻部署,如果各種條件滿足的話,下個月1號我就將具體的計劃書上報國防部。”孫立人道。

“你們可以制定出來,但不用那麼著急著上報。泰國戰役我們不是非打不可,我們打泰國戰役,是為了體現盟友間的平等。既然這樣的話,那麼盟友間也要體現出對我們的平等。”

聽了這話,孫立人自然明白,泰國戰役可以作為一個籌碼,讓美國在英國對華的問題上更加側重於中方,力求達到一個平衡的目的。

這是政治,且是國與國之間的政治,孫立人不想參與其中,他站起來道:“是,委員長吩咐卑職都記下了。”

兩人又談了一些之後,黃柯起身道:“我下午還有個活動要參加,你在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再到南京城裡轉轉。難得的一個休息,不要浪費了。”

說畢,孫立人起身出去了。黃柯也換上大衣,準備出門了。

……

就在中美英的外交部門就廢除在華特權以及香港等問題進行商談的時候,誰也沒有想到,中國軍隊針對日軍的大規模反攻會在東北率先打響了。

在這之前,包括美國、蘇聯、日本東京參謀本部的參謀們都認為,亞洲戰場的局勢會從華東和緬甸地區率先實施反攻,而日軍眼下最為重要的是加緊這些地方的防禦力量。

他們得出這樣的結論並非是空穴來風,而是經過充足的分析。首先,從戰略意圖上來說,在華東地區組織反攻,可以將上海和浙江等地收復,更可以確保首都南京的安全。其次,這裡的戰略縱深狹隘,大規模的機械化部隊推進的話,只需要幾天的時間便能夠完成。再者,南京方面在華東戰場部署了大量的精銳部隊,除了新改編的空降軍外,還有陸軍精銳第一集團軍群,這些部隊都是久經沙場的精銳之師,他們也是最為看好的反擊主力。

可意料之外的事情竟然就這樣發生了!

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中國戰場率先實現反攻的竟然是東北戰場。

相對於其他戰場,東北戰場受到外界的關注一直較少,除了地理位置的原因之外,還因為在抗戰進入第三年頭的時候,東北戰場的情況便已經穩固下來了。

雙方的戰線已經相對固定,大規模的戰鬥幾乎沒有發生,可以說這裡提前進入了對峙時期。一句話,沒仗打了,誰也不會再去關心這裡。

再說了,這裡遠離政治中心,人口相對稀少,國際和國內的人都把注意力從這裡忽略了。

不光是國際上這樣認為,就連駐紮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司令部也是這樣認為的。

關東軍司令部在得出了“滿洲不會首先發生大規模戰役”的結論之後,便將一部分的關東軍抽調到了日益緊張的太平洋戰場。當然,為了保持和中國國防軍東北兵團的對峙能力,他們還從朝鮮半島調集了大量的軍隊進入東北駐紮。

新到任的關東軍司令長官梅津美治郎大將認為,只有保持對中國軍隊絕對的實力,才能確保滿洲的確的穩定。

梅津美治郎是個頭腦聰明的傢伙,他極其清楚的明白,現階段要想保持對中國軍隊的優勢很困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儘管如此,梅津美治郎依舊覺得,中國軍隊不會在眼下進行反攻。雖然駐紮錦州地區的林祚大麾下的第五集團軍群機械化兵團裝備精良,不過他們除了要面對關東軍的壓力之外,還要兼顧著在蒙古的遠征軍第2軍,隨時都有可能被抽調到中國的北部蒙古地區和西北等地。

他們面臨的戰爭壓力不小,定然是不會輕易冒進的。

可梅津美治郎卻獨獨忽略了最為重要的一條,那便是人的因素。

第五集團軍群的司令林祚大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無論是北伐還是至今的戰役,他都表現出了自己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也為自己名將奠定了基礎。

但最近幾年他的光芒已經被同僚們蓋住,緬甸戰場、華東戰場的將軍們決勝千裡之外,一個個後起之秀顯然要蓋過他的風頭。不甘於此的林祚大決心,用實際的戰爭為自己正名。

除此之外,第五集團軍群中有大量的東北籍官兵。這些官兵有不少來自奉系的東北軍,雖然現在小日子過得還算滋潤,不過一想到老家熱炕頭的老爹老孃以及媳婦孩子,他們的心思便只有一個——打回東北去。

這些因素之外,南京方面召開軍委會提出了反擊的計劃,這也是觸動第五集團軍群的長官們決心率先反攻的一個誘導因素。

種種因素綜合在了一起,最終讓林祚大決定,在東北地區打響反攻的第一槍。

三月最後的一個夜晚,駐紮在錦州的第五集團軍先頭的裝甲部隊,在炮火的掩護下率先越過雙方約定的戰線,向日軍發起了進攻。

白山黑水,一場足以寫入人類歷史的戰役開始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