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形勢已經變得十分明朗了起來,透過源源不斷的內部資料,黃柯決定開始實施了自己的反擊計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前些天視察華北的時候,他讓專機向西北飛去了一圈,專門看望了在那裡的918工程的科研人員。有了充足的資金投入和強大的人力物力,918工程進展加快了許多。

工程總負責人吳教授向黃柯介紹說,“引起核裂變最好元素是同位素鈾235,現在我們已經獲得了這個關鍵性材料。不過在提取的過程中仍舊需要時日,丰度仍舊沒有達到我們所需要的要求,還需要繼續的試驗。”

“而根據我們現有的材料和基礎,在半年之內提取出來,一年之內造出試驗彈,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聽了吳教授的話,黃柯自然是很高興的。這比自己預期的時間還要快上一些,海外歸國的這些專家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的這些,足以納入世界武器研究的發展史冊。

只是,這些害人的武器被製造出來之後,不知道是對人類有貢獻,還是有災難?

眼前來說,最起碼是有貢獻的。黃柯知道,即使自己不著力研究這些,恐怕美蘇英等國也會進行研究的,既然如此,那就讓幾個大國都掌握這個話語權吧。

黃柯在西北918工程基地只待了一天便匆匆離去,這次他的專機除了給專家們帶來了必要的生活物品之外,還帶來了一些閒書,主要是為了豐富一下工程組成員們的精神生活。

和大家吃個飯,吃飯前發表了一個簡短的講話,又聽取了一下有關情況的彙報,這便是這次視察的全部流程。為了不耽誤工程組成員的正常工作,黃柯當天便乘坐專機匆匆離開。

這一次西北戰區的崔武親自下令,一個中隊的戰機趕來護航,同時,蘭州機場的還有一個飛行大隊進行戰備,以備不時之需。

上次視察918工程的時候,黃柯的專機遇到了日本飛機的襲擾,雖說最後化險為夷,但其中的驚心動魄卻歷歷在目。

事情至今沒有查出來個所以然出來,到底是誰洩露了機密故意導致日本飛機前來,還是偶然遇到至今不得而知。不過這卻給黃柯敲響了一個警鐘,安全問題必須重視起來。

旁邊有戰鬥機護航,安全性可以說是高枕無憂了。專機在蘭州機場經停片刻之後,便直飛西安,在西安稍作停留,緊接著就直飛南京。

飛機上,黃柯檢視著軍事參謀部送抵上來的關於下一年的軍事作戰部署方案。看過之後他將這份卷宗置之一旁。

一旁的幕僚朱家驊看後便上前問道:“委員長,是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嗎?”

朱家驊是中央秘書處的官員,主管國民教育。此人足智多謀,是黃柯信賴的幕僚之一,這一次,黃柯在西安停留,知道他也在此,便把他也帶上了。

黃柯身子向後靠去,揉了揉太陽穴道:“參謀部的這些高階參謀們思想太過保守了。他們的思想依舊侷限在被日軍佔領的領土上,難道我們只是趕走日軍就滿足了嗎?”

朱家驊笑了笑道:“委員長不必生氣,參謀部現在也不敢太過冒進,畢竟勝利來之不易嘛。”

黃柯沒有說話,他站起來踱著步子道:“不過實情是,我們的確缺乏遠端投送的兵力。海軍的力量幾乎是沒有,隔著一道水溝子都能把我們困住。眼下,我們的視野還是只能侷限在日佔區。”

說到這裡,黃柯想起了正在壯大的空降部隊,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收復臺灣的時候,他們將會是進攻的主力。

可空降部隊培養了這麼多年,也只是區區幾萬人的兵力,這樣的兵力打一場小規模的戰役或許是綽綽有餘,但如果想要在大反攻的時候凸出地位的話,恐怕還有有點捉衿見肘。

朱家驊看出了黃柯想要推進的意思,他想了想後上前道:“受困於海軍的限制,對於日本本土我們只能依託於美軍才能進行有效反攻。不過在周邊地區倒是可以擴大我們的影響。”

朱家驊伸出手,一個個手指頭數到,“東北地區兵團可以向朝鮮半島,西南地區不必說了,現在遠征軍已經朝著那邊進攻了。至於印支那越南等地,以後也完全可以納入我們的進攻範圍。法國的貝當政府已經對倒向德國,自然也是敵人了。”

黃柯點點頭笑道:“僅僅是這些還是不夠的。戰後世界格局一定會重新分配,日本德國自然是要被打壓的,不亡國就是好的了。法國和英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已經是山河日下,美國和蘇聯無疑是戰後的大頭。但我們也不能落後,這個時候在戰爭中顯示出越重要的位置,也就能夠為未來贏得更多的話語權。”

朱家驊點點頭,“美國政府一直對我們持有支援的態度,羅斯福總統也多次提及戰後要讓我們恢復大國地位。”

“羅斯福是個厚道人,也是個考慮長遠的人。不過任何事情都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再說了,我們自己的國際地位不能寄希望於一個外國的總統身上。我記得巴黎和會的時候,很多人寄希望於美國總統威爾遜,可結果是怎麼樣呢?”黃柯擺了擺手,“國際秩序需要重建,這個時候是一個重要的機會。所以此時,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爭取。”

朱家驊扶了扶眼鏡,“宋子文部長在外交上一直都是據理力爭。”

“外交上不能作為主戰場,還是要有拿得出手的東西。我們要是收拾了在華的一百多萬日本部隊,將來執牛耳肯定也要有我們一份。”

說到這裡,黃柯對朱家驊說道:“家驊,你來記錄一下,我口述一下回覆參謀和各大戰區的作戰計劃。”

“好,委員長,我來記錄。”朱家驊從上衣內側的口袋裡拿出鋼筆,擰開之後開始做著記錄。

……

這天在飛機上,黃柯還說出了自己的一個想法,他稱自己欲將現有的直升機部隊和空降第一軍部隊整合,分成三個獨立的空降作戰師和一個直升機低空突擊師,組成一支有六萬人左右的空中突擊的機動部隊。

“只可惜軍事長官還沒有想到。空降軍原來的軍長廖湘東年齡有些大了,五十多的人了,做事情思想有些守舊。這樣一支機動性極強的部隊,也是一支新穎的軍隊,他們的軍事長官必然不能是思想陳舊迂腐的人,要找一個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同時又能夠有著新的思想,年齡不能太老,否則就會陷入迂腐之中。”

黃柯將這些條件說出來的時候,幕僚朱家驊自然懂得了他的心思,他上前推薦說:“全軍之中,我熟悉的軍官不是很多,不過我卻知道一個人十分合適。”

“你是說黃正吧?”黃柯猜出了他的心思,他搖搖頭道:“黃正不適合。”

朱家驊卻不認同,他說:“黃正是空降兵出身,是首任的空降兵團長之一,親自指揮參加過蘇州戰役等多場戰役,又是直升機突擊團的長官,戰功就不必過多累敘了。緬甸一役,他率部活捉河邊正三,已經是家喻戶曉。聽說現在很多民間說書人已經將他說成了當代趙子龍。至於說他的年齡嘛,這一點不是什麼問題,霍去病年方二十便率大軍遠征匈奴,周瑜而立之年便都東吳,從來英雄不問年少。況且如今黃正已經三十多了,指揮一個集團軍不成問題。”

這麼一說,黃柯倒是真的有些動心了。毫無疑問,新組建的空降部隊必然在未來的反擊之中擔任重要的角色,掌握這支部隊的將領建功立業的機會自然是不在話下,若是各方面條件都合適的話,他自然希望這件事是由自己的兒子來完成。

“這件事再說吧。”黃柯雖然嘴上這麼說,不過心裡卻已經是默許了。

本來,這件事黃柯已經下定了主意,不過回來之後,卻又聽說了趙庭輝和胡利群的事情。

陳烈文在對他的彙報中,提到了黃正為了救出胡利群做出的努力。“黃正和正忠兄弟兩人和朱景行一個是戰友,一個是同學,他們之間又清楚其中的內情,自然是對此事情上心一些。不過這件事在我沒有處理好……”

陳烈文自責一番之後,又肯定了黃正的做法。

不過黃柯卻並不這麼看,在他看來,這件事上黃正兄弟的舉動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對黃正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還是有些擔憂,這件事他本來可以使自己不必卷在其中就能處理好,他們兄弟倆卻都把自己卷了進去。

這件事情上,他看到了黃正身上許多可貴的品質,譬如重情義,正直等等,可作為一個從政的人,這些都不是必須的,必須是有全域性的戰略眼光。

黃柯在想,把這麼一個重擔子壓在他的肩上,恐怕他眼下還不能夠勝任。不過空降軍是要重組的,因為時間已經迫在眉睫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