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在華盛頓的黃英和往常一樣來到教堂做禮拜。今天她來的很早,早上五點多的時候就已經到了這裡。

教堂裡還沒有人,大家的聚會一般都是八點鐘以後才會開始,這個時候不光是教堂,整個城市都顯得格外的安靜。

坐在教堂的長椅上,黃英雙手緊握,閉目開始祈禱。她不僅為自己祈禱,也為自己那個苦難的祖國和那裡的人們祈禱。

昨天晚上的時候,黃英收到了兩封來自國內的訊息,一份是他父親黃柯發來的電報,還有一份是已經回到國內蘇慧寫來的信件。

父親來電說,現在有些武器研究有將近三百萬圓資金缺口,他能夠想辦法解決一部分,剩下的兩百萬圓實在是沒有辦法,便詢問她能否解決。

黃英知道,父親是一個很要強的人,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絕對不會向自己開口,所以她答應了。

儘管答應的很痛快,不過黃英知道,自己要籌得這麼一筆鉅款,怕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雖然她現在在北美華人總會中有諸多的商業大亨,但這終究是一個民間性的機構,並不具備行政的強制性,所以她不可能去命令與會的成員們去捐款。

退一步說,就算是可以下達強制性的命令,她深知自己也不能這樣做。

從開戰之初至今,這些華人商會和華人總會等民間組織已經捐出了大量的錢物,他們從美國購買槍支彈藥,甚至是飛機大炮運送到國內,支援中國的抗戰。

黃英知道,更何況這些人中的大多數成員,並不全都是揮金如土的商業大亨,他們中的很多人也就是普通百姓,有的在唐人街經營著一些餐館,有的是開個小商店……此前,僑胞們已經捐出了不少,現在再向他們開口,無論是從現實還是情理上,黃英都覺得不太妥當。

可答應父親那邊的事情又不能不解決,難道自己要跟父親說,“這件事情我沒有辦法辦到”嗎?

不過眼下,自己真不知道該如何去籌措這幾百萬圓的鉅款。

另外一封蘇慧寫來的信件。兩個多月前,蘇慧從美國啟程再次前往中國戰區採訪,臨走之前,黃英拜託蘇慧,如果又可能,希望她去找一找自己的一個中學同學,因為她已經很久沒有聯絡到她了。

蘇慧答應了,她在信中回信說,黃英的這個中學同學已經死於一場日軍的轟炸之中。

這個訊息讓黃英感到即震驚又傷心,曾經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就這樣死在了一場轟炸之中,兩種的矛盾交織之下讓黃英覺得著實頭疼。

這種困難的局面又讓黃英聯想到了這些年在美的工作開展的艱辛,內心之中的酸楚浮現出來,而眼角也不由自主的流下淚來……

“上帝啊,如果你真的存在,就制止這場暴行吧。”

“孩子,是遇到了什麼事情了嗎?”一個慈祥的聲音傳來,黃英抬頭望去,是一個慈祥的婦人,從她的打扮上來看,她應該是這裡的牧師。

黃英擦了擦眼淚,假裝沒事的說道:“沒什麼,只是想到了一些傷心的事情。”

“哦。孩子,請你記得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相信,美好的明天仍舊在等待著我們,願上帝保佑你!”牧師說完,微微一笑之後去了唱詩班那裡,馬上就有人來了,她要做一些準備的工作。

黃英也微微一笑回應,她在想自己不會因為這些事情就變得消沉下去的,該做的工作還是要繼續下去。

……

中午結束了聚會之後,黃英從教堂出來,開始向市區的報館辦公室走去。

在畢業後不久,中國政府為了擴大對美宣傳和國際影響,就在華盛頓美國創辦了一份中英文雙刊的中華日報,辦公地點就在華盛頓市區,黃英就是首任的報館總編。報館前期投入的錢並不算多,只是一些國內人員安置上花費不少,步入正軌之後隨著影響的逐步擴大,報館經營上也收益不錯。不過因為他們肩負著重大的宣傳任務,所以創收不是首要任務,收支情況只能維持個基本的平衡。

搭乘電車到了辦公室的時候,就聽到裡面一個風風火火的聲音說道:“這幾張照片一定要放在頭版,這是我專門保留給你們的。”

黃英走上前,看到穿著卡其布獵裝的正在和版式小吳討論著什麼,她那咄咄逼人的態勢讓小吳連連求饒道:“頭版是由總編決定的。正好,總編來了,你問總編吧。”

“蘇慧?你怎麼回來了?昨天我才剛收到你的信。”黃英不由得有些驚訝,蘇慧故作驚訝狀道:“天哪,我是一個月前寄給你的信了,怎麼昨天才收到?”

黃英道:“現在國內海岸線被封鎖,延遲也是正常的。算了,不說這個了,走去我辦公室吧,看看你這次帶回來了什麼照片?還專門非要我們的頭版。”

到了辦公室,黃英自己給蘇慧倒了杯咖啡,她知道蘇慧在英美文化下長大,喝咖啡比喝茶的時間多。

蘇慧把自己拍到的照片遞給了黃英,黃英看著不住的點頭,這些都是一線戰場上的照片,主題也都很統一,基本上都是中國軍隊和士兵戰鬥休息的場景。

黃英翻看著幾張照片,猶豫起來用哪張作為頭版:“蘇慧,這幾張你說說看,感覺哪一張作為頭版更好點?你自己有沒有比較中意的?”

蘇慧看了看之後指了其中的兩張道:“我覺得這兩張好一些。”

黃英拿起那兩張照片,看後也不住的點頭道:“我也覺得這兩張比較不錯,不過具體上哪一張呢?”

正說著的,小吳敲門進來說:“總編,客人到了。”

黃英聽後放下手中的照片道:“好的,我這就出去。”

“你有事先忙好了,下午的時候我再過來。”蘇慧很知趣的說道,她雖然是中華日報的特約攝影,但還不算是內部人員,有時候該迴避的應該主動迴避。

“不用,這次來的是你的同行,他這次來就是為了要去中國戰場的,正好你也可以去見見。”黃英站起來道。

“我的同行?也是一位記者嗎?”蘇慧也跟著站了起來。

“是的,走吧。”黃英和蘇慧出門到了旁邊的會議室。

會議室裡已經坐著兩位白人男性,一個身材消瘦鼻樑高聳,一個留著小鬍子卻身材魁梧,兩人看樣子像是好友,因為他們在會議室裡自己談論著感興趣的話題,不時的會發出一些笑聲。

“不好意思,讓兩位久等了。”黃英走進來的時候微笑的說道。

這時候,原本坐著的兩人都站了起來。那個身材魁梧留著小鬍子的男子搖搖頭道:“等待兩位美麗的女士是我和羅伯特的榮幸!”

“你好,我是中華時報的黃英,這位是著名的華人攝影記者蘇慧。”黃英伸手和兩位握手。

蘇慧這時候認出了那個消瘦的男子,她握手的時候驚訝的說道:“我沒有猜錯吧?站在我面前的是羅伯特·卡帕先生嗎?您知道嗎?您就是我的偶像,我從事這個行業也是因為看到了您在西班牙內戰中那張照片和那句經典名言——‘如果你拍的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的不夠近’。上帝啊,真的是你!”

消瘦的男子點點頭:“謝謝這位蘇慧的讚譽,不過我想現在您已經用作品超越了我。”

這時候,站在一旁的魁梧男子假裝生氣的說道:“嗨嗨,我說羅伯特,你倒是介紹一下我呀。”

黃英笑道:“這位想必就是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先生了,您的作品我都讀過,尤其《喪鐘為誰而鳴》寫的真是太好了!”

海明威得意了笑道:“能受到您這樣美麗女士的讚許,是我莫大的榮幸!”

蘇慧這次倒沒有那麼驚訝,她和海明威先生握了握手後,幾人相繼都落座了。

黃英介紹說,這次海明威和帕特先生來報館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想去中國。海明威先生要對中國進行訪問,而羅伯特·帕特則是要前往中國戰場。

“其實我在幾年前,中日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就去過中國戰場。當時是在上海,我見識到了日本人的殘暴,但很可惜的是,我沒有把它用照片精準的展現出來。但那一次我看到了蘇慧女士的作品之後,真的是很驚訝!”帕特由衷的說道。

蘇慧也表示了感謝。

“現在和法西斯的戰爭已經全面爆發,我個人非常反對戰爭,因為戰爭只能帶來痛苦。但我們有必要讓別人瞭解戰爭。我知道中國是最早和法西斯國家進行戰爭,且是至今為止沒有被打敗的,所以我想我應該再去那裡一次。”帕特說道。

黃英點點頭:“在出國的規劃上,我們已經透過中美的外交部門進行了溝通,你們兩位將乘坐飛機抵達印度,然後再轉機到中國的昆明。請問你們的最終目的地都是南京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海明威點點頭:“我是去南京,不過到了中國後,我還是建議讓羅伯特自己去尋找他的合適地點吧。”

“那麼帕特先生,請問你想去哪裡呢?”黃英問道。

帕特想了想道:“其實我想去中國戰場的兩個地方,一個是南京戰場,另外一處是緬甸。”(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