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東北地區的日軍圍攻在晚上發起了!

國防軍集中了數個集團軍十幾萬之眾,在數百門火炮的沖天炮火下,從遼陽等地對日軍展開進攻。

岡村寧次在睡夢中被驚醒,他醒來急忙前往指揮部督戰。對於這次的進攻他是有所預料的,但他沒有料想到中國軍隊的實力。他發現自己好像已經身處在中國軍隊的包圍之中,四處都是敵情,到處都是敵人……

隆隆的炮聲撕裂人心,岡村寧次眉頭緊皺,他將手裡攥住的鋼筆狠狠地扔在地圖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八嘎!”岡村寧次大聲罵道,屋子裡人參謀們都停下手裡的工作,把目光投向了他這裡。

“板垣這個傢伙究竟是在幹什麼?為什麼他的師團所在的防線出現了大量的支那政府軍?為什麼他在這個時候還是聯絡不上?”

無人回答他,戰端開始後不久,關東軍的板垣徵四郎率領的師團就一路高歌猛進,不過這一次進攻的時候卻主動權盡失,甚至連一點訊息都沒有。

石原莞爾走過來搖頭嘆息:“我們已經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我之前就說過,現在不適合對中國展開全面戰爭,軍部這幫愚蠢的傢伙!”

石原一拳砸在桌子上,桌子上的水杯被震動的左右晃動。

兩個人發火是有理由的,因為現在他搞不清楚前線到底發生了什麼,關東軍部署在一線那些戰鬥力強悍的聯隊、旅團甚至在一夜間喪失了所有的陣地,有的乾脆被完全圍殲,到處都是遇到支那軍重兵進攻的訊息,到處都是傷亡的報告。

這種情況讓人無法預料,饒是再有涵養的將領,也會在這個時候失去了理智。

日出東方,但關東軍的天並沒有亮。

“報告,第五師團的有訊息了……”一個參謀奪門進去,手裡拿著剛剛抄寫好的電報紙。岡村寧次抬起頭,一臉疲憊之態。不過看過之後他臉上漸漸濃縮到了一起,精神一下提了起來。

“搞清楚了,板垣的部隊受到攻擊,他們的師團指揮所受到了轟炸,板垣這個傢伙命大,逃過了一劫,但防線已經崩潰,他們的兩個大隊和一個旅團已經被圍困,其他的部隊現在已經退回到後面,正在組織2道防線進行防禦。”岡村寧次淡淡說道。

石原皺起眉頭道:“怪不得他們一直沒有上報戰情,原來是這樣的。”石原又轉過頭問道:“是支那軍的哪支部隊幹的?”

“第五軍!指揮官是林祚大。”岡村寧次咬牙切齒的說道,“第五軍?他們的主力不一直在支那西北地區嗎?怎麼會忽然間調集到東北?”

石原嘆口氣道:“看來他已經和蘇聯人達成了協議。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恐怕支那軍隊不可能從西北地區調集重兵前來支援。”

岡村寧次點點頭,他贊同石原的說法,軍事是政治的延續,但最終的目的卻是政治,但他仍舊有不解的地方:“只是……他們的調動怎麼會如此的迅速?要知道那可是一個重灌的機械化集團軍!人員裝備、武器輜重都不是一個小數目,他們怎麼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進行集結?要知道西北地區很多地方是沒有鐵路的。”

“情報部門在這個地方是存在失職的。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眼下最重要的是收攏現有的軍隊,和支那軍展開一場會戰!”石原道。

岡村寧次看著石原堅定的眼神,信心也有了,是啊!雖然前期遭受了一些損失,但現在言敗還為時尚早,他的手裡還有十萬關東軍的虎狼之師,背後還依靠著強大的日本海空軍實力,縱然是處於劣勢,也不至於全盤皆輸,他知道自己仍舊有翻盤的機會,自己仍舊有繼續戰鬥的可能。

岡村寧次目光如炬,盯著眼前的情景一動不動,片刻之後他下達了部署命令:調集所有在滿洲部隊,展開同支那軍會戰。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兵團作戰,前後持續了40多天,東北戰區的總司令張學良將軍親自前往遼陽一線指揮,雙方軍隊在東北戰場展開一場激烈的廝殺。日軍負隅頑抗,最後不得不從國內調集援軍馳援,不過仍舊無濟於事,日軍數個師團到最後的時候甚至動員全員玉碎,展開自殺式攻擊。

戰場上的血腥程度超出想象,無數好男兒血灑疆場,遼南地區一度荒無人煙,到處都是佈滿硝煙的彈坑和

但這一仗,卻殲滅了消滅了日軍數個成建制旅團,有效打擊了日軍在東北的有生力量,使得日軍龜縮在旅順和關東州地區,成功阻止了日軍在東北地區繼續擴張的可能,雙方形成了戰略上的對峙狀態。

岡村寧次始終不明白,為什麼在短短的時間內東北地區的部隊會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一下集中調動了那麼多部隊、輜重和彈藥?

直到十幾天後,戰役進入白熱化的時候從前線部隊繳獲的一些軍車上他才分析出了答案。

他才獲悉原來東北的國防軍主力之所以能夠大規模的運輸,依靠的正是中國強大的後勤動員力量,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中國軍隊使用了大規模的汽車進行運輸。

岡村寧次並不知道,在中日戰爭爆發前的一個月,遷址到陝西西安的江南重工集團機械部已經按照軍方要求,研製生產出了一種新型的卡車,命名為“秦嶺”。

秦嶺卡車的資料很快彙報到了軍隊的裝備部,裝備部在進行討論後將意見彙總送抵黃柯的案頭。

當夜,黃柯對著秦嶺卡車的相關資料認真研究了一夜。

資料上標註著秦嶺卡車最基本的一些效能。秦嶺卡車,自重3800公斤,裝有90匹馬力、四行程六缸發動機,載重量為4.5噸,最大時速60公里,這種大馬力的傢伙在適應了當時中國的主要道路行駛,除了可以運載士兵和相關裝備外,延伸型號的秦嶺卡車還能夠拖拽152口徑以下的各種火炮。

第2天,黃柯聽取了裝備部的專門彙報。一個戴著眼鏡的工程師對黃柯直言道:“‘秦嶺’卡車雖然更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突破,不過也有一些瓶頸,原因是秦嶺卡車不能牽引重型火炮,如果要成批量生產,恐怕不能實現整個部隊的快速排程。”

黃柯皺起眉頭打量著這個工程師,他點點頭道:“你接著說。”

年輕的工程師撫了撫眼鏡道:“我們裝備部給出了兩種意見,第一種是在‘秦嶺’的基礎上再研製出載重更強的新型卡車,還有一種是現有的‘秦嶺’卡車不變,再批量生產一種履帶式的牽引車,專門負責牽引重型火炮。”

黃柯點點頭,示意讓他繼續說下去。工程師得到默許後攤開面前的資料夾說道:“這兩種方案各有優劣。第一個是長期性強,一旦研制成功部隊的機械化轉運能力將會有質的飛躍,不過缺點是研發周期長,投入經費也較大。再說說第2種就很明顯了,研發周期短,可以快速形成戰鬥力,不過履帶式的牽引車速度較慢,難以跟上現有卡車的速度,所以也就會影響到部隊整體的投放能力。”

這個專家說完後,黃柯思索了片刻,片刻之後黃柯問道:“還有沒有第三種方案,能不能在先裝備一部分‘秦嶺’卡車的情況下,再進行下一代‘秦嶺’卡車的研製?”

與會的人員都相互交頭低聲嘀咕了起來,不料剛才那個說話的工程師卻直言道:“這樣不是不可以,只是現有的經費不能維繫。再者,如果研制成功後,如果貿然裝備,會造成現有卡車的浪費,得不償失。”

不得不承認,這個年輕的工程師很大膽,說話很直接,不過黃柯並沒有認為有什麼不妥,他笑了笑道:“那這樣吧,‘秦嶺’卡車現在進行試驗,爭取早日裝備部隊,其次再開發履帶式牽引車。同時,調出來一部分人研製新一代的‘秦嶺’卡車,也不要僅限於江南重工嘛,其他的軍工廠也可以參與到其中來的。只要是有好的創意和產品,咱們都不要有門戶之見。”

黃柯利索的說完,與會的代表們機械的點頭,有人在這個時候提出了異議,說到經費的問題,畢竟卡車不是軍費的大頭,要是這樣鋪開的研製,手頭上估計有點緊。

黃柯笑了笑道:“經費上你們不用擔心,你們裝備部就給下面的軍工廠下達命令吧。”

眾人都有些不以為然的時候,一個月後事實證明了黃柯的判斷。一個月後,中日戰爭爆發,本來秦嶺卡車是要進行一段時間的試驗之後才能投入量產,不過隨著中日戰爭的爆發,卡車的試驗改進工作也加快了步伐,直接上馬裝備部隊。

“秦嶺”卡車在中日戰爭爆發一週後開始下線生產,首批的500輛大部分調撥滇緬公路使用,後面的就調撥到三大戰場後勤,林祚大因為靠近生產基地,所以分到了不少,這也是他們為什麼能夠在短時間內將部隊從西北地區調撥至東北的重要原因。

當然,此時的岡村寧次還不知道,在他驚訝的同時中國軍隊已經開始了軍卡的全年裝備,一年後中國國防軍主力部隊全部裝備了鐵馬。(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