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謹敲了敲李文山的房門,問道:"李兄可在?"

李文山聽到聲音,看著熟睡的望竹,自己打開門,讓劉青謹進來。

"劉兄,找我何事?"李文山給劉青謹倒了一杯茶道。

"李兄你可有參加明年春闈?"劉青謹問道。

"劉兄,我不打算參加,我想也要三年後去了,現在家裡好好溫書,我對於明年會試沒有什麼想法,劉兄你呢?"李文山看了一眼他道。

"我想去試試,這能考上兩榜進士,到時候光宗耀祖,季兄和董兄都會去試試會試。"劉青謹道。

"那在下在這裡,祝劉兄心想事成了,前程似錦。"李文山道。

"我現在才十五歲,等三年後再去會試來得及,年紀太小了如果考上了,那挺吃虧的。"

"行,我知道了!我想去試試。"

次日就是鹿鳴宴,李文山和季軾崢他們早早收拾好,準備差不多了,就欣然前往。

他們到的時候,人都已經到了一大半,看了看各自找到位子坐下。

稍坐一會兒,兆猿逸風度翩翩光彩照人的進來了!

“你們看,這就是本次鄉試的解元!”其中一名舉人朝身邊的人說道。

“年紀很輕,才十九歲”旁邊的人訝異地問道。

“這可是解元,他可是連中四元了,說不定會成為我朝第二位連中六元的人才!”旁邊也有人加入了話題中。

李文山走到哪都可以聽到兆猿逸的話題,他就是個名人了,也確實優秀,俊秀斯文,風度翩翩,家世傲人,彷彿就是造物主特意的偏愛。

“兆兄!祝賀兆兄成為解元!”李文山起身到兆猿逸的身前,向兆猿逸恭喜道。

“同喜!同喜!你是經魁也不差。”兆猿逸連忙站起回禮。

李文山和兆猿逸閒聊了幾句,此時,正好府尹黎大人入了席,大家也都安靜了下來。

接著座師、房師和提調官都陸續坐席,之後府尹大人宣佈鹿鳴宴開始。

宴席之中先奏響了《鹿鳴》之曲,接著是朗讀《鹿鳴》之歌,眾舉人也跟著一起合唱《鹿鳴》之歌。唱罷後是向參拜座師、房師和提調官行禮。

黎府尹大人開始發話道:“恭喜各位榮登!今日鹿鳴宴,各位都是文采雯然之輩,不如大家作些詩詞來助助興!”

鹿鳴宴的助興節目一直都是舉人們吟詩作賦,大家藉著詩詞互相交流熟悉下。一群不認識的人坐在一起,整個宴席若都在吃喝,難免尷尬。反正一大幫子文人聚在一起,吟詩作賦,討論下詩詞,時間就很快過了。

而且除了解元,其他舉人如果在鹿鳴宴作詩詞作的好。還會贏得一個好名聲。讀書人相互間流傳,成為一代詩詞大家也不是不行。

一旁另一名大人立刻出聲接應,“極好!不知諸位大人意下如何?”

潘維作為主考官也先表態同意,於是所有官員也都一致透過。

“那不如就以鹿鳴宴為詩吧!也算應時應景!”潘維提議道,還瞟了一眼兆猿逸。

三年一次的鹿鳴宴,都要做鹿鳴宴的詩詞,毫無新意,寫出來也難出彩,當然舉人們也想好了對策。這鹿鳴宴還沒開始前幾天,就在冥思苦想了!期間不知道作了多少首,選出最好的一首,用來應付場面就好。

“那誰先來?”潘維在上首看了下面幾眼,坐在上首的兆猿逸被看了幾眼。

雖然作詩詞用不著,規定解元就要第一個上,但一般都是解元開頭。

“學生兆猿逸來拋磚引玉!”兆猿逸站了起來恭敬行了一禮道。

兆猿逸作了一首,水準很是不錯。

座師是翰林院侍講學士潘維,與兆猿逸並無交集,誇獎道:“本官就覺得你才華出眾,年紀輕輕就是解元之才,日後前途不可限量!”

潘維打量了兆猿逸一會,說了些勉勵的話,並讓侍從遞給他,舉人的身份證明和二十兩水陸牌坊銀。

兆猿逸拜謝過座師後,又拜見了兩位副考官、同考官和提調官,收穫了許多獎勵和勉力的話語。

諸位官員也是覺得兆猿逸前途無量,才稍顯熱情,畢竟他們也去瞭解了兆猿逸的家世背景。

這解元郎考上進士,到時候很有可能,要不了多久就是高升,所以諸位官員都想燒一份香火情。

兆猿逸拜見完一圈,宴席已經進行到了一半,這就是他作為解元的殊榮了。

其他的舉人也需要去拜見座師他們,官員們都是走個過場,說上一兩句鼓勵的話,算是應付了事。

幾位少年舉人也是受到在場的關注,不過解元這麼優秀,他們也被打壓了許多光芒。

另一官員提議作詩,眾舉人附和。宴會上接連作了好幾首詩,大家熱情都空前高漲。都是原先備好的,自然是快。還有人作詩確實優秀,還收穫了一聲聲好評。

“此時大家詩性高昂,兆解元再來一首,讓大家拜讀解元之作。”一名舉人剛作完詩,提議道。

“是啊!解元才思敏捷,咱們也想見識一下,大家都很期待!”

“那在下就獻醜了!”話剛一落,早就有等在一旁的丫頭,將準備好的筆墨呈上,放在兆猿逸桌上,兆猿逸接過筆開始書寫。

提筆,兆猿逸思慮了一番,而後在紙上寫道:“昔日混沌小書生,來赴公堂宴食蘋。”

他一邊寫,旁人就有過來看的,就連李文山頭探出腦袋往兆猿逸那看去。

繼續寫道:“聖世取才先用實,儒生抱國豈遜色,九華文氣眉宇間,英才群聚快鵬程。春風得意心頭好,錦衣天下入故鄉。”

“妙,實在是妙!”一名舉人讀完這首詩感慨道。

劉青謹他們知道兆猿逸很強,但文無第一,並不會承認自己學識不如他。他們只是運氣差點,現在他不得不承認,兆猿逸很強。

剛才作詩,季軾崢也獻出了一首,和兆猿逸一比,比試完全是被打壓。

特別是後面兩句,道出了所有舉人的心聲。誰不曾幻想著衣錦還鄉、春風得意?

有幾個年紀大點的舉人,已經淚水漣漣,那哭的快四十的舉人,今年是他第四次考鄉試了。之前三次都落了榜,面對家中含辛茹苦的老父母,殷切期盼的髮妻幼兒,讓他連連落淚。

如今他中舉了,他能衣錦還鄉了,他只想大呼一聲,他中舉啦!

兆猿逸的詩作早就被傳到了官員手中,他們的經歷感觸更深。衣錦還鄉,其實在諸位官員身上表現地更淋漓盡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畢竟是官場老油條了,很快整理情緒點評“立意深遠,此詩當為佳作!"

“解元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如此佳作,當浮一大白!在下先幹為敬!”一名舉人向兆猿逸一拱手,手上端著斟上滿滿一杯,一飲而盡。

“解元,在下也敬你一杯!”又一舉人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兆猿逸畢竟少年,中舉取得解元,心裡也開心,藉著高興也是連連飲酒。

上首的官員們也沒有出聲制止,看著這些激動的舉人,令他們想起當年的自己。

潘維命人將這首詩和其餘作得好的,一起記錄在冊,鹿鳴宴上但凡是作得好的詩,都會被收錄。

這會兒,宴席已經接近了尾聲。之後,是該結交的結交,該奉承的奉承。李文山也在宴席上結交了兩位舉人,俱都是爽朗之人。

今日鹿鳴宴,兆猿逸作為解元風頭讓人側目,兆猿逸的光芒掩蓋全場舉人,不愧是有解元之名的舉人。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