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人在門框上貼春聯,貼福字,迎接新年的到來,整個村子顯得特別喜氣洋洋。

這那些年下來的風調雨順,讓村裡人開始年年給祖先上貢,祭祀。

張氏和李鐵柱也提著一籃子貢品,去土地廟拜土地神,保佑一年風調雨順,一家人平平安安。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為了嚇走年獸,從竹竿開始用火燒爆竹,聽著村裡噼裡啪啦的聲響,不如鞭炮來得響,但也特別有喜慶的感覺。

辭舊迎新之際,李家選擇擇用兩塊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鬱壘"二神的名字。懸掛於門首,意在祈福滅禍。

李文山在村裡看到有好些個小孩子在嬉戲玩耍,拿著長輩給做的花燈,和小夥伴走訪、嬉鬧。

很多小孩子提著燈籠,來到李家這裡。幾個膽大的孩童,敲了敲李家的門。

"過年好,年年芝麻花開節節高……"

李文山看著有點懵,畢竟他們家之前這裡偏僻來他們這孩童基本沒有。

張氏趕忙拿出自己做的堅果炒貨和買的糖果,一小孩一人分抓一把。

那些個孩子高興地道謝,離開李家。

"我們要到秀才家的糖啦!這樣吃了糖我以後讀書了肯定聰明……"

"還有我,我也聰明……"一孩童邊說往嘴裡塞糖。

……

李文山看著挺有意思的,不過他小時候可是個偽兒童,不喜歡跟小屁孩玩耍,所以這些節目他都沒參加過。

李文山給幾個長輩磕頭拜年,之後又跟著李鐵柱去給村裡趙氏族長和里長拜了年。

李文山對著家裡人說道:"今年聽人說有辦花燈節在江陵縣,慶祝菩薩誕辰,還有八仙和財神爺這些,不如我們提前去看看。"

張氏道:"真的!那可是太好了,我都十幾年沒看過了!"

幾人也想去縣城看看花燈,"那我們全家都一起去,今年好好逛逛花燈節。"

正月初十出發,李文山帶著長輩和王三喜他們一起去江陵縣的花燈節。

正月十四、十五和十六這三天宵禁取消了,整得特別熱鬧。平日不允許出閨房的少女們,都結伴出遊,參加燈會,猜燈謎,看戲曲。也有很多年輕男子也會來花燈節,如果在這裡遇上自己的另一半,那是讓人皆大歡喜。每年不少人家都是在花燈節後開始定親。

長長的一條猜燈謎的街,張燈結綵,熱鬧非凡,過了橋頭後還是花燈,這些花燈可以賣,也可以猜出來燈謎讓猜迷者哪有。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還有許多舞獅子、舞龍、鬧社火、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太熱鬧了。李文山感覺到人擠人,特別的熱鬧。

李文山沒想到手工業這麼精緻,嫦娥奔月燈,玉兔燈,走馬燈等,各式各樣宛如精緻的藝術品。

看到賣面具的攤位,李文山也挑選了好幾個不一樣的,然後帶上,玩了一圈,在河裡放了花燈。

李文山看著兩個老人漏出疲憊之態,便道:"爹孃,爺奶我們去那元宵攤那休息休息,順便吃點元宵。"

"行。"幾人一起扶著老人來到一攤位。

李文山高聲喊道:"店家,來十小碗元宵。"

"十碗元宵,好嘞!客官稍等。"

李老頭和王氏都挺興奮地,就是年紀大了受不了,李文山想著問道:"爺爺奶奶累了,我們就先回去怎麼樣?"

王氏捶了捶老腰道:"年紀大了吃不消,也好,我們和你爹孃一起回去,你想玩就繼續吧!"

李文山說道:"不了,我還是陪你們回去吧!我也玩過了!"

"你們想去玩就去吧!現在家裡都沒什麼事,吶,想去玩的,一人給三十文"李文山,看著王三喜一家和望竹後,拿出錢讓他們自己去玩。

最後就王大郎、王二郎和望竹幾人還想再玩,其他人吃完元宵都準備回去了。

一路離開花燈街,顯得很安靜,文祥巷都沒什麼人,門口一盞盞花燈,可見主人過節都費心盡力了,大家都在花燈節玩,還都沒回來。

李文山和李鐵柱張氏一起把兩個老人安頓好,也去休息了。

第二天李文山把昨天帶來的行李收拾一下帶著書童回書院讀書。

王氏幾人留在縣裡居住一點時間,李文山說他回來也方便,從府學到縣裡還挺近的。因此李家人決定先住縣裡。

回到府學,李文山的生活很規律,每天早晨卯時起來,洗漱完畢,運動半個時辰。後去食堂吃完早飯。

來到學堂開始檢查夫子佈置的功課,把沈夫子給的題目做完,有疑問的全部眷寫出來,到時候一起寄給沈夫子。

府學也有很多學子都是多年的秀才,課程早就聽過了,一般來聽課的多是李文山這樣,剛初出茅廬的秀才學子。

他想考鄉試那就要很刻苦,一直堅持努力。李文山認真把筆記做的非常齊全,但教授卻有些解答題不對意,因此只能把問題寫了寄給沈夫子。

與沈夫子一個月來往一次信件,李文山學業效果進步的非常好。經過沈夫子的教導,他對經義策論和八股文的理解更是大幅度上升,引經據典水平更加好了,作詩水平從一開始被沈夫子說汙了他的眼,到現在勉強過關。

這幾個月下來李文山也是付出了許多努力,沒想到在大師眼裡,他這種水平考舉人這麼菜。

其實李文山不知道,沈夫子對於他的學習能力深得他的喜歡,會讀書而不死讀書,有時候的觀點新穎都讓他靈光一現。

時光流逝,快到了鄉試的時候。李文山這些學子,要提前出發去鄉試,因此和府學的學子還有幾個秀才一起,幾人打算在府廣成府省府租賃房租,這樣比住客棧便宜,還安靜舒適,因此要提前去廣成府府省。

李文山去參加鄉試,回家看了家裡人,李鐵柱等人還是不放心兒子帶著個書童出門去鄉試。

"你爹要跟著你一起去,這樣我們在家也不會擔心。"全家人堅決讓李鐵柱陪著一起出發,李文山為了讓家人安心也同意父親一起出發。

出發前王氏叮囑道:“小山,不要想太多,只要用心考了就好。”

"知道了,奶奶我會盡力的,還有你們在家可要照顧好自己。"

李老頭道:"行了,你去吧,家裡這麼多人不用你擔心。"

【作者題外話】:古代農家用不起鞭炮,爆竹才是配備(鞭炮古時生產力落後挺貴的)

大家多多投票,多票票,今天小白可以更四章最少……

票票投最新一章才是有效的,不然廢票了可惜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