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不知道季軾崢更佩服他,沒找到農家子的條件,居然能中得第五名。他可是三歲開蒙,從小祖父教導,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才在十四歲那年中得秀才案首。

"今年你們這屆中秀才的前面年齡都很小,你跟那劉青謹和餘凌雲都才十二三歲,可是非常難得。"季軾崢捫心自問,如果他家是李文山那種條件,他是考不上第五名。

兩人一路交談,雙方間都覺得對方為人真誠熱心,是可結交之人。

李文山微微一笑,道:“這麼些人裡,真的讀書厲害我最羨慕的是劉青謹劉兄。”

"哦?這如何說?"

"他也會來府學,不過家裡處理點事情,耽誤了,明天才會來,正是開學是後天,到時候你見到他就知道了!"李文山先賣個關子。"

聽李文山這麼說季軾崢也不多說什麼,心裡也對劉青謹有所期待。

兩人在客棧各開了一個房間,一起吃了頓飯,相處起來更加自然了。就是季軾崢的書童一直用防賊的眼神偷偷看著他,讓李文山摸不著頭腦。

"季兄,這是你家書童!"

"是啊,我家老太太不放心派他來得,叫書墨,以後你有什麼事,可以讓他幫忙打打下手。"季軾崢看著李文山沒帶書童,看其穿著打扮也知道是其家境一般。

看著李文山吃飯的飲食水平,他又覺得不是。

兩人吃完飯,交流一番李文山道:"那在下告辭了,這一路舟車勞頓,想提早休息休息。"

"那李弟,先去好好休息吧。"

"告辭。"

李文山告別季軾崢,雖然他覺得季軾崢性格挺好的,不過家世不俗,書童對人防備不已。因此他也不想多待,就回房了。李文山拿出府學教導給他的那本入學手冊,閒著無聊開始翻閱。

原來這個手冊上把府學的佈局,功能都印得很清楚,上面還寫了府學的規矩、他們可以去的地方都一一說明,他最關心藏書館在哪,所以記住路就行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府學還有琴院、棋院、畫院,不遠處還有一個蹴鞠場!早就有詩為證‘蹴鞠成功難盡言,消食健體得安眠。本來遵演神仙法,此妙千金不易傳’,看來考過科舉的秀才們,都知道身體的重要性。

蹴鞠場旁邊就是射箭場,確實像周夫子所說,府學君子六藝均有人教授。

仔細閱讀研究後,李文山發現自己在府學基本上不用花什麼錢,學費免費,廩米每個月都他吃,直接領了交給廚房,每個月在廚房裡領花點錢買個菜。

第二天一早,李文山醒來,吃完早點,託人給帶了口信回去江陵縣。在街上稍微逛逛,他發現這書鋪就比他們那多好幾家,而且書鋪面積都大很多。

走進一家比較大的書鋪,聽到一陣嘈雜的聲音,"這本書我要了,溪山書院山長著作和文閣學士的批註,多少銀兩。"

"憑什麼你要了,明明是我先拿手裡的。"一書生說。

另一人道:"那你可拿得出銀子,掌櫃的多少銀兩。"

"這位公子,這書是府學學子季公子定的,所以……您如果需要,我們將再安排調書。大家不用掙錢,這書一套三本,一套書一百七十兩。"

其他人知道這書是別人定的,也不好繼續爭搶,只有一位學子上前定下一套,其他人可買不起,畢竟這府學二進位置比較好的院子,也才二百四十多兩。

李文山看著也知道自己買不起,看著這家書鋪就是賣書,所有的書都是開始幾章沒有一本是全本的。

看著這樣李文山離開了這家書鋪,去了其他家,發現有些是故事書鋪,有些才是正經的書鋪。而這個書鋪看著和江陵縣的很像,規模大了很多。也可以讀書,需付給書鋪二十文錢,如果中途出去了,就作廢。在書鋪裡可以吃茶吃點心,不過需要另交十五文錢。

看書的人比他在江陵縣多很多人,李文山花了二十文,在書鋪你看了兩個時辰,來到櫃檯道:"掌櫃的,你這兒可我要抄書人。"

沒錯李文山想重新撿起抄書的工作,畢竟抄書可是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需要的,公子可否寫幾個字,"李文山想了想,寫了一手詩。

"公子,如果想抄書可隨時來這。我們這價格保證公道。"

"好的,謝謝掌櫃,我現在就想抄書,不過價格何幾?"

"公子,我們這現在正是入學季,所以啟蒙和四書五經類書籍需求量大,你可以抄寫這些。啟蒙的是一本三百文,四書五經一本是一兩半銀子"

比江陵縣價格貴上許多,李文山同意接下:"掌櫃,我抄四書五經吧,這些書籍我自己都有所以不需要在您的書鋪裡押銀子哪書了!"

"行,那你押一兩銀子,把這幾刀紙帶回去吧!我們這要求限時兩個月能完成的。"

"沒問題。"李文山點點頭答應了,拿著宣紙回去,這紙價值可比他手裡的竹紙貴很多。

金秋九月,府學的花壇和苗圃裡,樹木還多是名貴物種,各種菊花競相開放,隱有花香,點綴著整個府學。

宛如置身於花園中,聞著清淡花香味,看到很多學子在賞菊作詩,李文山想他在府學這文雅環境裡陶冶下,詩詞應該會進步挺大的。

明天府學正式開始

李文山比較鬱悶的是,這群秀才都經常組織各種文會,詩會吟詩作對。但眾人水平都不說讓人驚豔,而且多是虛頭巴腦的東西,讓他靜下心來學習的時間都沒有,想了想終於把有些文會給拒絕了!說自己不會作詩,別人一開始不信,沒想到讓李文山作了幾首,聽得都不知道,自己飄在哪裡了!這樣也省了挺多麻煩的,李文山終於可以安心按自己節奏生活。

一個月的時間李文山適應了府學,他看著劉青謹天天參加各種詩會和文會,看著感覺他有點飄了!也是父親攢下的家業也拿了回來,再加族人經濟上的補償和支援,看著釋放天性的劉青謹,他覺得有點失望,卻又覺得理所當然,畢竟才十三歲的少年。

李文山生活很規律,每天早晨卯時起來,洗漱完畢,運動半個時辰,回來後就整理房間,吃完早飯,在學舍裡聽夫子講課。這些教授夫子都有品級,各個都是舉人身份,用來教導他們綽綽有餘。

教學內容有經義、律法、雜文、算學、策論等,多數夫子教學課程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府學每天只需上半天課,下午就自由活動,晚上你夜不歸宿也沒關係,反正只要能趕上早上的課程就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