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人知道李鐵柱是去煮飯,沒什麼危險。李文山對於這件事也沒辦法,能拿到這個名額還是替里長出了二兩銀子。而農家四兩銀子兩年的生活費,三兩就可以娶一個漂亮的媳婦,誰願意掏出這錢?也捨不得這麼用!

李文山想第二天去鎮上拜訪周夫子,主要諮詢下院試如何準備。

李文山看到坐門口喝茶的門房"柳伯。"

柳伯放下茶碗道:"是你小子啊,聽說你考得不錯,有望秀才,老頭子我可要好好看看你。"

幾年讀書下來,柳伯和李老頭成了朋友,對他有多翻照顧。

李文山笑道:"呵呵,柳伯,我這還不是秀才,童生,童生,對了柳伯今天先生還在授課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柳伯道:"除了你,那不愛說話的小子也來了"

柳伯說的是劉青謹,對於這小子他也挺喜歡的,就是悶葫蘆不說話,性格內斂,不像李文山會跟他嬉皮笑臉的。

"我知道你來找先生,趕緊進去吧!"

"那我先進去了,我還給小寶帶了禮物,吶,這就是"李文山掏出一個木頭雕刻,還會動的玩偶,遞給柳伯。

"那謝謝了!小寶會喜歡的,先進去吧!"

在先生的書房,敲了敲門,看到劉青謹正在書寫。

周夫子抬頭看到李文山,也挺高興地畢竟這次甲班五個學子,都個考上了童生,這裡還有三個有希望考上秀才。看到來人便道:"還不進來。"

李文山進來給周夫子行禮,"夫子好。"

周夫子道:"這次你們考得都不錯,現在來可是問院試的事。"

李文山道:"是的,什麼都瞞不過夫子,正是如此。"

"你也去默寫吧!把你們考試默寫出來。"

李文山從書箱裡拿出幾份紙,道:"夫子昨夜,學生已經默寫出來了。"

周夫子接過試卷,看了又看,覺得李文山天賦斐然,觀點新穎,便道:"不錯,就是你的詩詞雖然提前準備了,只能算中等,這就是拉分項。"

周夫子道:"院試和府試縣試差不多,不過就是經義,四書更加融合,也會有些考官想要考的時政,或是朝廷邸報,你們兩均不是官家子,又不在縣學,邸報這種一般看不見。"

周夫子從書架上拿起一疊,"這個是我託友人尋來的邸報,雖往期了,你們倆可以看看,也對朝廷大事有所瞭解,這樣考試才不會出差錯。"

知道這是夫子花了大功夫幫他們找得,李文山,劉青謹兩人相視一眼,行禮拜謝道:"多謝夫子為我等籌謀。"

周夫子摸了摸美髯須,道:"好了,李文山你先看吧!青謹寫完你考卷內容,也去看看,我先去教導下新開蒙的學子。"

"是。"

李文山拿起這第一次見到的邸報,原來這古代也有報紙,不過就是只在官宦人家和朝廷辦事機構機構才有。

經過瞭解才知道,為什麼趙家村村民不允許用銀子抵工了,而是朝廷另一處大江發生大壩決堤了,百姓損失慘重。還是相隔不遠未受災的知縣是世家子弟,看不得百姓受災,水生火熱,那一州府還選擇隱瞞朝廷,直接利用家族渠道,上達天聽,才有了這次修整大壩的事。

整整一個下午,兩人在周夫子的書房翻看了一堆的邸報,對於朝廷的行事風格也有所瞭解。

兩人告別周夫子。

李文山問道:"劉兄,還抄書嗎?"

劉青謹想了想母親,便道:"抄。"

李文山道:"我想也是,現在才四月十八,到八月十五院試,還有四個月,不如抄書一邊學習,正好能攢點考試費用。"

"那明天開始"

"行,明天我們直接去白掌櫃那。"

兩人說好,各自分開回家。

從那天開始兩人就又開始抄書了,憑藉著驚人的記憶力,學到了很多知識,家裡的藏書又增加了幾本,錢也賺到了十五六兩。

七月末去修大壩的人回來了,趙家村的一漢子有一個在抬石頭時被磕傷了腿,半年內不良於行,醫治好了腿也瘸了,官府這次給賠償了醫藥費一兩銀子,就她家婦人哭得快暈了,畢竟家裡大兒子才十四五歲,家裡還有幾個小的,正當勞力的男人瘸了,就讓她接受不了,她可以想象本來就苦的日子,以後更苦了。

這一兩銀子還不夠那漢子看診,李文山知道這受傷男人的媳婦對他母親幫助良多,現在看了這種情況於心不忍,不想這家人沒錢無法治腿,到時候就不是瘸了,而是連命都危險,偷偷去鎮上請了個大夫。

"大夫,你去給他看診,到時候多少藥費我出。您就說一個好心人看到回來的村民,一人被抬著回來,聽說家境困難,壯勞力這樣毀了於心不忍,所以請你來醫治。"

"公子高義,老夫那診費就算了,老夫也有俠義心腸,你出點藥費吧。"

"多謝大夫。"李文山拿出十兩銀子交給老大夫。

跟大夫說好明天去的時候,李文山從鎮上回家裡,李文山準備去河裡釣魚。

張氏擦了擦眼淚"哎,菊花太可憐了,命苦,父母去了,被叔嬸賣了。好在漢子是個好的,這眼看著日子要起來了,偏偏碰到這種事,大兒子還沒十五歲,這可怎麼辦?"

李文山說:"娘,不然你過去看看他們。"

門外傳來一陣女聲"張嫂子,張嫂子,他們家現在正鬧著分家呢!菊花他們夫妻現在帶著孩子被分出來,住破草屋呢,就給了兩張破被子,幾個破碗分出來了!"

"啊,那我趕緊幫下,當初我懷著五丫,差點摔了,可是她拉了我一把。"

張氏開始收拾家裡替換下來的東西,碗,又拿了半袋紅薯,三十個雞蛋,拿了點李鐵柱買回來的油鹽醬醋,一把卷邊的柴刀,一床薄被。

李文山看著他娘這操作,有點懵。

張氏拍了下腦袋道:"哎,收拾太多,提不過去啊!"

李文山道:"我幫你吧!娘,你拿上東西,走了"說著上手提了半袋紅薯和薄被。

張氏看著走遠的兒子,也提起籃子和拿了碗和菜刀跟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