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松寺離青鬥鎮不遠,來往馬車三刻鐘就到了,步行需要半個時辰左右。

臘八這天鎮上和附近村莊的百姓,甚至江陵縣的大戶人家都會來這裡拜佛祈福。寒松寺裡有個藥師迦南長老,被老百姓稱為救世活佛,對山下求醫問藥的百姓,經常免費看病,多年前曾經治癒過一大戶人家老夫人的怪病,讓寒松寺更名聲在外。老百姓這天來這裡都能喝上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迦南長老還會給與看診。今天他們這群學子,他們一行五人也只能從鎮上走到寒松寺,鎮上的車輛使用緊張。

李文山看著這寺廟可以算是普通,景色倒是自然蘊涵美景,襯托地寺廟更加出塵。

到了寒松寺山腳下還要往上爬,山腳下還有抬滑竿的轎伕,有些年紀大的會做這上山,大部分人都是自己爬上去。臺階是大青石砌成的,很是方便走路。李文山跟著同窗一起,一路很多人,聽口音都上這江陵縣一帶的人,有富貴有貧窮,有人歡喜有人臉上略帶憂愁。

這臘八節可真多人!問了才知道今天是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日,寺廟還會舉辦一場成道法會,相信這天喝了寺廟的臘八粥,一家人來年都可以平平安安。

李文山才反應過來為什麼這麼多人。

"可還行?肖兄?你們如何?"李文山看到好幾個學子,都站在臺階停下歇息。

幾個都沒什麼運動,讀書多的是文弱書生,確實挺累的,不過聽肖子燁形容的熱鬧和臘八粥,他們又搖了搖頭道:"沒事,我等在這歇會兒,還有一半就到寺廟裡了!"

肖子燁這個提議來這裡的人,表現也不比別人好多少,眾人看了心裡也舒服挺多的。

"各位,這讀書會讀,也要運動運動,科舉我可聽說有幾關難熬,有些人都被從考場抬出來,所以健康的體魄還是需要的。"李文山看著他這些同窗說道。

能不能聽進去就看她們各自的造化了。

"李兄說的對,我們回去確實要好好鍛鍊下身體。"

眾人歇了一會兒終於來到寒松寺,寒冷的天氣裡,因為爬山他們都不覺得多冷,欣賞著這從高處鳥瞰山下,松柏梅歲寒三友皚皚白雪,接天無窮白,一片白茫茫的樹,看著就讓人有吟詩作賦的慾望。

肖子燁休息一會又生龍活虎了。"各位是不是沒白來,我上次跟著我爹一起來的,這可真美,美得讓人心曠神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寺廟聽肖子燁說是修建餘前朝初期,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是一座古老的寺廟。進廟果然看到佔據半個大殿的釋迦摩尼,看著百姓不斷在進香,香爐裡的香都化爐了,可見香火鼎盛。

學子們也進香拜拜,李文山知道很多事無法科學解釋,為求心安,保佑自己在這個世界活得長久,也想自己一家人平平安安,身體健康。

跟著眾人往功德箱裡捐了十幾文香油錢,有看到穿著富裕的人家直接拿個絲綢荷包,輕飄飄地塞進功德箱,李文山知道這裡面應該是銀票。

之後一行人出了寺廟,在寒松寺吃臘八粥,臘八粥是免費的,因此很多窮苦人家,很多老百姓自己家沒法做成臘八粥,就會來寒松寺讓和尚師傅給盛一碗,一家人美美地吃喝一頓,寺廟有剩下臘八粥也會分給窮苦老百姓帶回去。

李文山以前一直以為他家挺窮的,畢竟他們在趙家村一年吃飽飯,沒想到還有更窮的家庭,連飯都吃不飽。

看著這寒松寺的主持也是一個善人,難怪信眾會這麼多。

肖子燁聽道李文山說寒松寺怎麼維持生計"這山下一大片良田都是寒松寺的,有些和尚開荒,大部分都是富人買田送給寒松寺做貢田,佃農種寺廟的土地,租金一年四層,賦稅不管,所以附近村民都佃有寺廟的田種。"

"我們到這寒松寺可不是要賦詩一首!"餘凌雲覺得不能白來,來這一趟他們可是廢了半條命才上來,如果不賦詩一首都覺得對不起我自己的辛苦。

"那到時候可要評比下誰的詩好。"

"這樣吧,到時候也有個彩頭。"肖子燁道。

李文山作詩是他的死穴,周夫子都說他詩詞匠氣十足,最近一直努力作詩也改善了很多不會最差,很便道:"那就讓賦詩最厲害的請我們吃一碗桂花巷,老伯做的混沌好了。"

章學子道:"怎麼不是輸的人給彩頭,而是要贏的人。"

李文山道:"那要不然輸的人請,其實贏的人請更好,因為這樣輸的人心情也會很好,贏的人心情也很好。"

李文山知道自己是作詩的渣渣,肯定不會給自己下套,其他人知道也不在乎,同意贏的人請客。

"那行,那大家就以這臘八節賦詩,到時候評比出優秀的人是誰。"餘凌雲作詩詞拿手,贏了請吃一碗混沌一點難度都沒有,名聲對他來說更加重要。

餘凌雲道:"那我先來。"

寒山玉樹參差見,銀花子兒細細看。

谷粟為粥和豆煮,案几馨香細細浮

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

共嘗佳品是佛門,沙門臘八色相傳。

劉青謹沉吟一會兒道:"

殿中佛金像,寒山倚樹圍。

下生彌勒見,回向一心歸。

松柏禪庭古,樓臺古亭稀。

夕嵐增氣色,餘照發光輝。"

其他幾人陸陸續續做了幾首都不如兩人優秀,兩人詩詞評比優秀者餘凌雲。

眾人又一起去看了樹景,寒山寺松柏寒梅,這文人號稱三君子,深受學子的喜愛。章姓學子帶著筆墨紙硯,隨性揮發出,畫了一副行寒松寺圖。

吃完臘八粥,感謝方丈的招待,眾人看著天色,下山各自道別回家。

李文山惦記家裡老人冬天來了老寒腿就範的毛病,和寺廟裡的藥佛長老,講明病理給了幾副治風溼類的草藥,李文山則另外給了香油錢。

回到家,李文山看著天色還很亮,就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用紅筆批註在書上,這樣到時候複習起來也簡單很多。

"回來啦!"李老頭跟村子裡閒著的老頭們聊天,看到孫子回來也趕緊回家。

"嗯,爺爺,今天跟同窗去寒松寺,這是寺廟裡的會醫的長老給的,你和奶奶晚上可以泡腳試試看。"

李老頭看著孫子遞過來的一大包藥道:"我們兩沒事,用什麼藥,用熱水敷敷就好,亂花錢。"

"爺爺沒花什麼錢,這我捐了點香油錢,那長老醫術在江陵縣裡都是有名的。"

"行了,我和你奶奶會用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