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柱到了平常招工處,看著還零零散散坐著等活的農家漢子,李鐵柱也靠著邊等著看有沒有活做。

“哎,今年甄老爺搬離了青鬥鎮,他們家商鋪少了很多,我們想幹活都不好找。”

“這甄老爺可真命好,跟貴人攀上親,一家人去京都生活……”

李鐵柱等了老久,有幾個管事來找人,但他年齡偏大競爭不過壯年小夥,一下午都沒碰到能做的。

“老三回來啦”看著李鐵柱垂頭往他們這走。

“爹,今天沒什麼活,這些也賣完了,我們回村吧!明兒我去多打點魚”。

“行,一行人爬上牛車,一起駕牛車回村”寒風凜冽,迎面吹的人臉疼。

“娘,爺奶和爹他們回來了……”五丫從院子裡遠遠看到家人回來。

“那你趕緊打好熱水,讓他們洗把臉,我把飯菜端上桌”。

“哎,知道了”五丫聽著張氏的安排開始忙活。

回來的四人進了房子裡,一陣暖意湧上,身體不可控制地抖了抖。

洗了臉,喝了張氏準備的熱茶,一家人開始吃飯。

“今天我們雞蛋糕賣了半兩銀子,每天有這個進項一個月也能有15兩”王氏憧憬著。

“太好了!娘,那小山入學了嗎。”張氏焦急的問。

“入學了,不過讀書太費銀子了,今天花了差不多五兩多銀子”李鐵柱吃了口飯說。

五兩,幾個人聽著花了這麼多,心裡有準備也是一陣咂舌,這讀書知道費錢,沒想到是這麼費錢。

“開春了多養點雞和豬,要不然到時候再養點羊,羊肉富貴人家喜歡吃,這雞蛋還能做成雞蛋糕賣”王氏說。

“行,明年家裡多忙點,把錢給賺出來,這苦也就苦這麼幾年,到時候小山出息了,考上秀才,家裡也沾光”李老頭同意道。

“小山,要去讀書了,張氏你給小山用棉布做兩套長衫”

“嗯,知道了娘。”

“老三,你把今年的毛草頂翻下,然後再豁點泥補補牆”李老頭說。

“小山,入學了要好好讀書,以後識字了出息了,就不要地裡拋食了”李老頭摸了摸孫子的頭。

“知道了,爺爺,我會努力讀書的”李文山不是真小孩,知道讀書對家裡負擔多重,但讓他渾渾噩噩在田裡打轉一輩子他也不願意。

他也不想過著這靠天吃飯,還隨時要徭役,這朝還算政治清明,但老百姓還需要納多種稅,有點小風浪就能讓這個家塌了。

夜裡

“老婆子,這幾年存了多少銀子”李老頭吸了吸菸杆。

“七十五兩呢”王氏掏出鑰匙開啟箱子,拿出寶貝盒子,看著還有另外幾百個銅板。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一年讀書花費十兩,這錢也就夠小山讀書七年了,

過兩年五丫出嫁,我們年級大了幹不動什麼,家裡就張氏和老三能幹……”

“先讀著吧!祖祖輩輩在地裡拋食,這一輩輩苦下來,那時候我們可是吃過這個虧,家裡有功名的人知道訊息提前走了,等我們知道都晚了”李老頭回憶起過往。

“那能幹的時候,我們多做點雞蛋糕去賣,今天賣了半兩銀子,以後一天能有個一兩百文進賬都是長久的買賣。”

張氏正在做著小山入學要穿的衣著,蒙童著裝和普通兒童不一樣。

“開春蓋不了房了”李鐵柱說。

“蓋不了就蓋不了,孩子讀書重要,明年開春,家裡再多養幾隻雞,多養一頭豬,我和五丫也勤快點多接點活,你幫著家裡幹點這樣……”張氏回道。

她就看出來了丈夫不願意兒子讀書,覺得不讀書沒什麼問題,房子和地才是主要的,還好公婆明事理知道讀書的好。

“兒子以後不要幹農活,考上了秀才還能免戶內二丁差役,門楣都比別家高到時候好好修房子都行。”

李文山也想著怎麼賺錢,一直都生活在家裡人眼皮子底下,就算空間裡攢的物資也沒法賣出去。

一早王氏張羅兩人吃了早飯,李老頭和李鐵柱去河邊冰面上打洞舀魚,裝了五六桶活魚和王氏匯合駕牛車去縣城賣魚和雞蛋糕。

李文山磨著張氏上山,說在縣裡他看到別人賣冬筍,帶殼一斤五文,一驢車七八十個就一千多斤,賣五兩多銀子,後山竹林裡有竹子說不定有冬筍。

張氏也聽了動心,以前不是沒人挖過,很多人都找不到筍,經不過勸說,張氏還是帶著揹簍和鋤頭進山。

因為空間李文山精神力也比普通人強,找到冬筍是比較簡單的事,模糊感應到土裡的冬筍,跟張氏說了有,自己手纏上布條開始挖,挖了一個小時滿頭大汗。

倆人歇了好一會兒,繼續挖……

兩個小時後

看著地上堆著一百多個的冬筍,手隱隱顫抖,看著這些筍“娘這些我們先背下山吧……”

“行……”張氏喘了口氣,手上纏著布,沒有起泡,雙臂用力過多雙手也是都點抖。

張氏背了四五個筍,李文山也背了兩個,這麼多倆人運送十幾次來回,才把這些冬筍搬進家裡,李文山偷偷把藏進空間的筍也新增進去,這些應該有兩千多斤。

傍晚王氏他們回來,看到院子裡一堆的筍,心裡也是吃驚。

“爹孃回來啦,趕緊洗手吃飯”張氏張羅著端盆倒水。

五丫忙著把鍋裡的飯菜擺放到桌上,安排好碗筷。

王氏看了看院子裡一堆筍說“這些筍怎麼來的?這麼多”。

“爺奶這是我和娘去山裡竹林挖的,上次我在縣裡看到有人一驢車的冬筍賣了五兩頓銀子,我們家後山也有所以我拉著娘一起去,城裡人稀罕這個。”李文山看著他們說。

“我們明天就拉著這些去城裡賣,可以賣上好些價錢”。

“好了,吃完飯明兒我們把冬筍拉去賣,現在都是白菜蘿蔔,這就跟上次幹蘑菇一樣招大戶人家稀罕”李老頭看著就知道。

張氏也磨不過李文山晚飯也做了一個醃菜加肉炒冬筍,一家人吃了一個季的白菜蘿蔔和醃菜,換換口味一家人吃的意猶未盡。

“還是我大孫子厲害,這麼好吃肯定好賣,魚和雞蛋糕今天又賣了七錢銀子,都是我大孫子想出來的”王氏已經誇上了。

“奶,明兒我想和你們一起去縣城”

看著一臉渴望的大孫子,李老頭點頭同意。

第二天李老頭帶著王氏和李文山倆人,裝滿用布袋裝好一牛車的冬筍,一起去縣裡。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