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村口放下村裡搭車的三人,一家人趕車回家。

王氏一路上笑眯眯地,看著人心情就知道特別好。

晚飯,一家人吃著筒骨煲湯裡的骨髓,吃過後知道這是個好東西,就是沒肉不然早輪不到他們撿便宜了!

“以後村裡趙屠夫那殺豬,要把筒骨買下來,骨頭不打眼,這樣我們還能吃的好”王氏說。

李文山喝了口筒骨湯,他現在小多吃點骨頭補補鈣,以後發育了到時候個子高點。

看著他爺爺身高比較矮,他爹身高還算可以,村裡人也都不高。他想長得更高點,所以骨頭湯這個不能少了。

便道:"奶奶,過幾天養只小狗吧!這樣會更好點。"

王氏想了想道"那明兒我去文嬸子家裡抱一隻回來養,這樣向那屠夫買骨頭也是正常,就是太費柴火了。"

李鐵柱雖然原先嫌棄兒子亂花錢,但這吃進嘴裡真香,"那沒事,喝著這骨頭湯我都感覺自己有勁很多,今年我們也囤了很多柴,夠燒到農忙後,實在不夠到時候再去山裡砍些。"

夜裡張氏翻來覆去睡不著。

“怎麼了?”李鐵柱被旁邊的動靜打擾地睡不著覺了。

“小山看著挺聰明的,我今天給白舉人的夫人那結算了王母祝壽圖,錦繡坊老闆娘說他們家是農家出來,考上舉人整個家改換門庭,你說我們也送小山去私塾讀書怎麼樣!要是能考上秀才,我們家就是讀書人家了……“張氏索性翻身坐起來。

“家裡幾個丫頭出嫁了,爹孃年紀也大了,家裡的活現在都是你和五丫在做,織布時間都少了。我還有幾畝田要種,要不是買頭牛都有點忙不過來,我連出去打短工都少了……”李鐵柱嘆了口氣說。

張氏脾氣起來狠狠地擰了李鐵柱的胳膊“怎麼,你還想叫你才六歲的兒子下地給你幹活。”

“嘶,哪有,我們家家底薄,讀書耗不起,小山現在還小,過兩年可以再說讀書的事”李鐵柱吸了口涼氣說。

“小山不小了,那老闆娘兒子四歲就入蒙學了,再讓小寶在家是耽誤他,我不管明兒我要跟爹孃說讓小山入學”。

“村裡沒有村塾,我聽那老闆娘說鎮上私塾也不貴,教書先生還是個秀才公。秀才的好處可是多的很,不然讓我們小山去私塾,難道要跟我們一樣做一輩子睜眼瞎嘛?要不是我在孃家時學幾個字,哪有好活讓我接……”張氏繼續說。

“行,讀書要花挺多錢的,咱們家一年扣除吃喝花用也就能剩個那麼點銀子,還要留點應急的錢……”

“那我就多做點繡活,努力攢點……我孃家侄兒去年入蒙學束脩等一年花費十兩銀子,這家裡供小山一兩年沒什麼問題……”

“行了,明兒和爹孃說,讓小山去私塾開蒙,家裡這幾年也攢了點錢,本來是打算小山長大點,再去買點田,畢竟我們農家人,土地就是命,到時候我們家也能成河對岸那餘地主住上大房子,有奴僕伺候……”

張氏聽了李鐵柱同意小山去上學,滿意地躺下,腦子裡盤算著,這幾年加上他娘給她,她也全部攢下三十多兩的私房,按現在算也能供小山讀個幾年,實在不是讀書的料還可以在城裡當個賬房先生。

房間裡安靜下來,夫妻倆各懷心思睡下。

天朦朧亮,王氏已經在廚房忙活起來,張氏也起身幫忙,開始忙活燒飯菜,婆媳倆做好早飯和家務其他人也都醒了。

李鐵柱繼續昨天的方法,已經把河裡的魚打回來,看著兩木桶裡新鮮亂蹦的魚。

李鐵柱道"這河裡魚也不多,我砸了幾個洞,就抓了這些。"

"沒事,這能抓到就是好事,家裡也留兩尾過年,其他我和你爹帶去賣了。"

“今天我和你爹去,雞蛋糕做的不多”王氏看著他們說。

“行,娘,家裡就我照顧了”張氏回道。

看著李老頭帶著王氏駕牛車遠去,李鐵柱就去砍柴,真等下雪了,山裡就砍不到柴火了,二丫和張氏開始忙活家裡,李文山也揹著他爺爺給他做的揹簍去打豬草,順便看看在山裡能不能碰到點寶貝,這樣他也好開口去學堂讀書。

張氏叫住要出門的李文山“小山……”

李文山回頭看著他娘“娘,有什麼事。”

“娘送你去讀書怎麼樣?”張氏拉過快到腰部高的兒子問道。

李文山剛想著唸書,想著等雞蛋糕銷量穩定了再讓家裡人同意,沒想到娘就提了“娘,真的,我想去。”

“沒事,這幾年風調雨順我們攢了點,等你爺奶回來。我就跟他們說,你到那唸書可要努力,能考個秀才舉人那我們家修墳冒青煙了!”張氏看著兒子有求學心,心裡也非常高興。

“那我去打豬草了,娘。”李文山說。

“嗯,你去吧。”張氏看著向來沉穩的兒子居然蹦跳出門。

響午李老頭他們回來了,爹孃歇歇喝口水。

“哎,張氏今天我和你爹可賣了不少,沒想到賣光了還不夠,數數今天賣了五百文。”張氏喝了口水說。

“那可太好了,這樣家裡有個穩定的進項”張氏高興地說。

“那是可多虧了大孫子,他想得方子好”

張氏也不想等李鐵柱回來再說了“娘,我這正好有事找你和爹商量”。

“什麼事?”王氏問。

“爹孃,小山年紀越來越大,他這個年紀正適合上學,昨天錦繡坊老闆娘小兒子才四歲就入學了。我想著我們家小山也挺聰明的,去讀點書考個童生秀才也是改換門庭,實在不行也能當個賬房先生。”張氏開口說。

“嗯,小山要去入學,可村裡沒有村塾,鎮上我們也不熟……”李老頭說。

“娘,前段時間我孃家小侄子入學鎮上私塾,我小侄兒正在那裡上學,一年花費我嫂子說十兩左右。”張氏絞了絞手帕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爹,要不然直接送小寶去縣裡,先生還有本事,同窗都是城裡的……”張氏張了張嘴開口。

“行了,等晚點我問問里長,里長家的雲小子在鎮裡上學,順便問問張家村的先生。”李老頭開口說。

“確實要問問,先生教的不好,那不是耽誤學生。”王氏看了眼張氏。

“老婆子,裝點雞蛋糕到時候用的上。”

傍晚李老頭帶著菸葉和雞蛋糕“里長在家嗎?”

里長婆娘看到李老頭手裡的東西眼睛亮了亮“誰啊,李老頭你……在,在家呢!老頭子有人找你。”

“哦,老李你這是……”趙里長看到婆娘手裡提的東西,知道是有求於他。

“里長,是這樣的您家雲小子不是在鎮裡讀書,想向您打聽下鎮裡老師哪個合適。我家裡就一根獨苗,想著去認點字,以後也能當個賬房先生。”李老頭說。

李家情況還是瞭解,李鐵柱跟他同齡,他入私塾的大孫子都比他兒子大,等他兒子可以娶親,李鐵柱都快六十了。

“李老哥,鎮上私塾你還問對了,鎮上有三個學館,周秀才四十又五,五年前才絕了考舉人的心,辦了個蒙學,為人較迂腐,束脩二兩銀子一年。

沈秀才三十,年富力強,重心都在科考,束脩四兩左右。

我家芝小子的先生馬秀才三十有餘,學業曾受過縣丞稱有望舉業,束脩三兩左右三節六禮,筆墨紙硯一年大約花費十五兩。

上次就聽我家芝小子回來說過,他在縣裡書鋪買書時,看到一秀才公,傾盡家資就為了買本書,那一本聽說有名家筆記,一本四十五兩,聽的老朽直詫異”趙里長看了看李老頭。

“謝謝里長,告知我訊息,不然我們家這些大老粗都不知道”李老頭聽得直咂舌,向里長道謝。

“小事一樁,拜師禮為六禮,是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幹瘦肉條,你們準備好就可以去了。”里長學著城裡老爺模樣摸了摸鬍鬚。

“里長,張家村的先生,您可有聽說過?”李老頭問。

“張氏家族有個子弟經商富裕了,為家族賣了幾十畝祭田,造福族裡,請了個老童生教學子弟。但外村人附學束脩也不少,周圍許多還是把孩子送鎮上。”趙里長把知道的訊息告訴李老頭。

“入學時間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硯冰凍時,現在靠近時間是上元正月十五,二十天左右。”里長說

“里長,我就不打擾了您了。”李老頭拱手告別。

“怎麼樣老頭子,先生都什麼情況。”

李老頭把里長那知道的訊息告訴眾人。

“我想還是拜師周秀才,束脩便宜,我們家小山真會讀書,也能學到東西。”看著家裡人都猶豫不決,李老頭開口道。

一家人準備好拜師禮,李鐵柱換上一身八成新的短打衣衫駕牛車帶著李文山,李老頭和王氏則一起往青鬥鎮賣雞蛋糕。

半個時辰後

李鐵柱父子倆往鎮上桂花巷前行,一棟白牆黑瓦房前停住,整了整衣衫,上前敲了門。

“你們找誰,有什麼事。”門房開了道縫,伸個頭出來。

“小哥,我們是趙家村的,前來給小兒拜師啟蒙的。”

看了看打扮是農戶和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模樣也猜的出是來求學,這農家子求學可謂稀少,畢竟普通人家供不起。

說著關上門“那稍等,小人先去通稟一聲。”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