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也算苦出身,畢竟是織蓆販履到十四歲、給馬商當嚮導保鏢到十八歲的人,後來才靠親友資助正經求學、漸漸發達。

哪怕如今已為官多年,他還是非常清楚,親眼親耳瞭解民間疾苦的重要性。

孫乾告訴他百姓因為對未知的恐懼,不響應官府種冬芥的號召,劉備還是堅持要親自抽時間下鄉確認一下。

所以吃完早飯他就風塵僕僕帶著隨從,騎馬走了二十幾裡地,巡視了廣陵縣東部的三個鄉、十幾個村落,

跟上百戶抽樣的地主士紳、自耕農面談,瞭解他們的顧慮,聽取民心反饋,

最後還親自脫了草鞋光腳下田,檢視具體要怎麼操作育種、移栽發芽的芥籽。

畢竟這種方法此前從沒見過,劉備必須親自確認一下操作,才好評估新生產方式對百姓勞動量的影響。

忙完這一切,整整一個上午和中午就過去了,閒下來吃完乾糧,都已日頭稍稍偏西,大約是未時初刻(下午一點多)。

好在劉備視察的最後一個村子,就在邗溝邊上、距離邗溝注入長江的河口不遠。

而那地方又恰好是諸葛瑾鼓搗新發明的所在,所以劉備匆匆吃過兩張粗糧餅子,一塊肉乾,就準備去視察諸葛瑾那邊的成果。

……

短短一刻鍾之後,劉備就來到廣陵城東南十幾裡外、邗溝運河與長江交匯的河口處。

廣陵城是古運河重鎮,長江與邗溝的匯流處,自然有繁華的市鎮和港口碼頭,

江邊人潮熙攘,無數碼頭工人在那裡忙碌,以至於劉備一時都沒找到諸葛瑾一行的所在。

漢朝時運河沒有閘門,人工運河和天然河流之間的水位落差是個大問題,所以江船和運河船根本無法通用。

運河船從淮陰開到廣陵,就要重新卸貨裝上江船,江船北上也是一樣的道理。也正是古運河的這一特性,造成了後世揚州城千年的繁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備找了許久,最後還是孫乾看到了幾個熟悉的面孔,連忙領著劉備過去詢問:“諸葛先生何在?你們不是幫諸葛先生造竹罾的麼?怎的獨自在此?”

劉備循聲望去,見孫乾朝一群商人、水手問話,旁邊擺著很多竹片交錯形成的硬質弧形大網,上下兩側還有些奇形怪狀的附件。

竹片交叉固定的位置,還有一根根竹子劈壞形成的尖銳毛刺,劉備一眼就看見有些毛刺上扎些魚,水手們把魚一條條取下來,往旁邊的運河水裡丟。

劉備一驚,順著動作的方向看去,才注意到旁邊還有一排大木樁,木樁上拴著很多麻繩,麻繩的另一頭漂在運河水中繫著一個個大竹筐。

他這才釋然,原來不是抓了魚又丟掉,而是放到罾笱裡先養著,讓魚慢點死。

後世語文課本上,經常把“罾”直接翻譯成“漁網”,但這其實是有點出入的,古代用柔軟纖維製造的,才叫“網”,而罾往往是硬質的,算是“竹框大抄網”,以及竹製的“魚護”。

劉備看到這些收穫,心中已頗為放心,意識到諸葛瑾的小發明肯定是見效了。這種竹片網居然抓了這麼多魚,實在出人意料。

那群人也看到了劉備,恭恭敬敬對他行禮,然後回答孫乾的問題:

“先生說今日大潮,怕漁罾被沖毀,所以帶著人去了上游一些的地方,說要等潮頭過了才下。

我等在回收昨日佈下的舊罾,紀錄漲潮漁獲,果然已有好幾面竹罾被沖壞了。”

劉備聽完,又親口補充一問:“看來收穫很不錯啊,此物果然好用,為何不早報?”

對方恭敬回答:“這幾網所得,約三五百斤,今日已得上千斤。先生說還有很大的改良餘地,所以未曾上報。”

劉備聽了這數字,先是一驚,而後更驚:“日得千斤還不成功?一共下了多少竹罾?”

對方便說這些天已累計下了幾十張,是逐日增多的,先生還改良調整了好幾版,

最初第一天總共只抓了幾百斤,經過五天陸續改良,已增長了十餘倍。

劉備愕然,欣慰又問:“你叫什麼名字?原先跟隨何人?”

那人拱手:“俺叫唐光,豫章人士,早年鄱陽漁戶出身,後在江上給富商行船。前些年故主在廬江為水賊所殺,俺流落廣陵。幸得糜公招募擅長駕船之人,俺才討口飯吃。

前日糜公將俺劃撥給了先生,幫先生駕馭船隊,先生看我勤勉,留在身邊做事,這幾日又命我們伐竹製罾。”

劉備點點頭,心說是糜家商船隊的,難怪打扮介於商人和水手之間。

劉備心情好,就勉勵了一句:“能跟著諸葛先生做事,那是大機緣。若肯好好聽點撥,縱是水手、漁夫,得榮華富貴亦是不難,且帶我們去見先生吧。”

唐光很快帶路,把一行人又領到了上游數里外的河邊,劉備便看到了更大的陣仗。

岸邊足有好幾百人被諸葛瑾搖著蒲扇指點調撥,忙來忙去。

劉備並步小跑相迎:“子瑜!數日不見,在家做得好大事!竟還對公佑秘而不宣!”

諸葛瑾飛快轉身,拍了拍手上的汙垢,也不謙虛:“些許伎倆,尚未改良完備,何足道哉。”

劉備笑著吹噓:“剛才那邊幾網,便日得千斤,這還嫌不夠好?能推廣此物,我軍糧荒總算能緩解大半!荊吳之民稻飯羹魚,能靠漁獲補足,至少能少吃一半糧米。”

諸葛瑾:“將軍方才看到的,是我兩天前改良的,當然勉強能入眼,若是四日、六日前那幾版,便完全杯水車薪了。”

劉備原本也沒來得及細看這種新式漁網的原理。唐光等人也不讀書,講不出其中道理,現在聽諸葛瑾分說,劉備自然很好奇,虛心請問究竟改良了哪些地方。

諸葛瑾便讓人拿過幾張旁邊廢棄的“歷史版本”,解釋原理。

“此物名為‘流刺網’,利用江海洄游魚的特性,直接在河床底部放網,橫截潮汐。漲潮時海魚洄游入江,退潮時回海,都會撞到網上。網上還有竹子分叉、劈裂形成的倒刺,可將大魚扎住。”

諸葛瑾十幾天前就想到了這個點子,而他的思路來源,說穿了也是慣性——他前世閒時喜歡打歷史戰略遊戲,比如《帝國時代》,還喜歡看遊戲裡的紀錄片。

而帝國時代系列裡,封建時代都有一個科技,叫做“延繩釣”,城堡時代也都有一個科技,叫“流刺網”。

那遊戲的歷史考據還是做得不錯的,遊戲裡時代二的科技,基本上對應隋唐才會出現。而時代三對應兩宋、時代四對應明朝。

雖然玩遊戲不會直接告訴人技術細節,但他前世同事裡有不少釣魚佬。諸葛瑾團建時跟人聊起遊戲,同事們就告訴過他這幾個科技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折算下來,在華夏大地上,一繩多鉤的延繩釣,要到隋唐才有,放置直接沉河扎洄游魚的流刺網,要南宋才有。

漢朝人捕魚,還停留在直接用單鉤魚竿釣魚、或者手拋網、或者是升降式的竹框罾笱撈魚,僅此而已。

也正因捕撈技術太原始,所以生態環境保護得非常好,長江淮河裡的漁業資源,簡直比後世十年禁漁期後還要多。人類這點微不足道的捕撈量,對這個時代的生態完全沒有壓力。

所以《三國志》上才說,袁術軍徵兵太多、在淮南軍糧不濟,就靠撿河蚌充飢,易中天還為此在節目上嘲諷過。但誰讓當時淮河裡的河蚌確實多到了這種程度呢。

劉備原先在淮北,而下邳城外只有一條泗水,漁業資源不豐富,才導致劉備想不到捕撈收穫能有這麼大。

他現在的新地盤,淮陰可以截淮河、邗溝河口,廣陵可以截邗溝、長江河口,這才是整個漢末漁業資源最好的點位,非常適合新技術的發揮。

諸葛瑾解釋過流刺網的基本原理後,又告訴劉備,為什麼這個地點非常好:“流刺網要發揮最大的價值,必須有每日週期性的洄游,最好還能利用潮汐漲落。

但尋常能被海潮影響的大江大河,都太過寬闊水深,無法安置流刺網,最多只能在江邊淺灘設網,等退潮後露出水面撿一點魚,漁網還十有七八會被潮水沖走。

但邗溝兩端,天造地設就是洄游漁場。邗溝乃吳王夫差所開掘的人工運河,所以天然有個大問題,就是其無法確保兩端分別連線長江和淮河的點位、水位一樣高。

邗溝的兩個河口北高南低,退潮時南口變得更淺,北邊的淮河水會因為落差,往南衝入邗溝、入射陽澤,再流入長江。要不是中間有射陽澤這個大湖可以調蓄水位,怕是南段的邗溝水都能被長江抽乾。

但如今我們為了捕魚,恰好可以利用邗溝的河口下網。邗溝的深度比長江和其他天然河道都淺得多,水流量卻不小,可以在流刺網底部掛上大石沉底,確保不會被沖走。如此只要有大魚遊過甚至是衝過河口,都能一網打盡!

只不過,今日是大潮之日,水勢實在過於洶湧,我剛才不敢下網,想等潮水峰值過去再下網,專注捕撈退潮時那一波魚。將軍若有興致,可隨我一通觀潮,順便看看退潮後下網的漁獲,究竟能有多少。”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