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是蜀中北部的要邑,要想收復六郡,從平武走是一條捷徑。

張弛當然沒必要捨近求遠,他打算經過平武,直取陰平。

要說起陰平,這個地方對於蜀中歷史可是大有名堂。

蜀中不愧被稱為“天府之國,雄關壁壘”,它北有秦嶺巴山,東有巫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西南是雲貴高原。整個四川盆地整個都被崇山峻嶺環繞。

古人說“蜀道難”,主要是說入蜀的交通十分不便,自古入蜀只有兩條路,東面一條和北面一條。

東面那一條路是從長江三峽溯江而上,經瞿塘關而過。也就是當初張弛從吳越之地來到蜀中的時候沿長江逆流而上的那一條路。

北面這一條路,則是從漢中經棧道南下。

從漢中經棧道南下入蜀也分為兩條路:一條是從米倉道南下巴中。當年三國時有名的漢中爭奪戰,張郃進犯閬中,就是走的這一條路。而另一條則是過劍門關直達成都,是一條入蜀的必爭之路。這條路就是以劍閣為門戶。

只可惜現在蜀中懦弱,連北方的這兩個門戶:劍門關和漢中,都已經落入了胡人的手中。原本的蜀中門戶,現在已經成為了胡人容易捏住的遏止蜀中的咽喉。

劍門關或許有人沒聽過,不過說起劍閣,喜歡三國的恐怕就沒有幾個不知道了。

劍閣北二十五裡有劍門山,其東三十裡有小劍山。兩山相連,山勢絕險,飛閣通衢,謂之劍閣。

大小劍山延綿兩百多裡,延亙如城,下有隘路。因其關夾在兩山之中,好像兩山中間的一道大門,故名劍門關。

要過蜀中北部的叢山峻嶺,湯立首先帶兵來到了平武,而大軍到達之時,平武守將孫如柏已經帶兵在城前迎接等了多時。

孫如柏是個知恩圖報的人,當初如果沒有張弛來救,蜀中絕沒有第二個人肯帶兵出征。說張弛救了平武滿城軍民的性命也不為過,這次張弛要帶兵北伐,孫如柏知道,他報恩的時候到了。

孫如柏跪在張弛馬前,高聲說道:“平武滿城將士,願為北伐肝腦塗地,聽從都督號令。”

平武軍民再見到張弛也是滿心歡喜,齊聲叫道:“聽從都督號令。”

張弛頗有些感動,可還是勸道:“孫將軍請起,孫將軍的心意我領了,只是這次北伐,困難重重。”

孫如柏知道這是他表決心的時候:“如果沒有都督,我平武城早被胡人侵佔,滿城軍民將盡受胡人刀戮之苦,我們甘願追隨都督,我們平武城的漢子都是熱血男兒,我們不怕死!”

滿城軍民跟著高呼:“對,我們不怕死!”

勢力,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如果北伐成功,張弛知道,他在蜀中將聚起難以撼動的人心,而這正是他想要的。

進了平武城,大家開始商議北伐的具體策略。

“要想北伐,擺在我們面前最大的障礙就是劍門關。”秦搏熟知蜀中地理,此時正在議事廳中攤開地圖,為眾人講解:“劍門關之險足可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乃是蜀中的第一道雄關,當年姜維就是憑藉此關,以少量人馬遏止想要滅蜀的魏國大軍。蜀北之屏障,兩川之咽喉,以我們現在的兵力,要想攻破此關,難上加難。”

秦搏說的不錯,古人形容劍門關說“一關失,半川沒”不是虛談。只可惜,現在這座雄關卻不屬於蜀中所有。

現在只是一個劍門關,就已經牢牢捏住了張弛北伐的咽喉,讓張弛難以出頭。

“情況真的這麼不容樂觀?”張弛問道。

答案是一定的,杜希名說道:“其實比公子想的更糟。不禁劍閣難過,更重要的是漢中也在胡人手中。其實要想穩守蜀地,必須北據漢中。因為漢中夾在關中和蜀中之間,漢中對蜀中來說,有巴山相隔,而對關中來說則享秦嶺之險。自漢中越秦嶺北進較難,而自漢中越大巴山南進則教易。若非這次公子大敗了胡人三十萬主力,恐怕別說北伐,連成都守不守得住都難說。”

張弛不通軍事,這些宏觀上的考量他從未想過,當然不知道局勢竟然已經嚴峻到了這樣的地步,他開始見蜀中各勢力彼沉浸在爭權奪利之中,他還以為大局上無關緊要,如今看來,竟然已經千鈞一髮。

想了又想,張弛也覺得既然劍門關如此險要,想來是一定不好攻,問道:“難道就沒有別的路可以繞過劍門關?”

“陰平小道。”秦搏指著地圖說道:“這條小徑可以繞過劍門關,只是陰平小道途經清道口、靖軍山、馬轉關、陰平山、落衣溝、唐家河、摩天嶺、陰平橋,遙遙700餘里。這七百餘裡無人之地,山高谷深,糧運艱難。況且部隊行此險地,一旦敵人有所察覺,那就全軍覆沒,絕無僥倖。”

兩難的抉擇。

是過劍閣走正路,還是走陰平小路?張弛也不知道。

這個時候丁逸之說話了:“我軍兵馬不多,既然劍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我們沒有內應,絕難透過,而且若要攻打劍門關,必定聲勢浩大,胡人有所準備,就算損失慘重萬幸攻下了劍門關,取漢中也是難上加難,以我之見,不如冒險走陰平小路。”

“大家覺得是不是應該賭一把?”張弛也覺得或許只有這樣才是可行之計。

“兄長,”丁逸之說道:“胡人勢大,若想北伐有所建樹,就只能出奇制勝。”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弛想了想點頭贊同丁逸之的觀點:“對,就是要奇,要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復六郡,最好能快速攻佔漢中,否則我們北伐絕難成功。”

既然要奇要快,那就只能冒險走陰平小路,見機行事,或許能先以起兵攻下漢中,到那時候就可以繞到劍門關之後,使他兩面受敵,這樣川北咽喉,無論是劍門關還是漢中,就都在張弛手中了。

孫如柏的一萬兵馬,已經編入了張弛的大軍,孫如柏另選一名將領守備平武,撥給他一些人馬守衛平武,自己則跟著張弛。準備妥當,大軍便要走上北伐之路。

而這北伐之路的第一段路最難走,那便是經清道口、靖軍山、馬轉關、陰平山、落衣溝、唐家河、摩天嶺、陰平橋,遙遙700餘里的陰平小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