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好幾天,誠鑫都在老宅幫著脫玉米粒呢。

沒有機器怎麼脫?難道一個一個用手抹下來?

是,也不全是。

手肯定要用的,不然也不行不是?

首先得準備幾樣東西,平頭螺絲刀,長腳板凳,還有一隻解放鞋。

在大廳裡,把長腳板凳躺著放下,解放鞋拿起來,給他套在支起來的一隻板凳腿上。

然後呢,去院子裡裝一些玉米棒子進來,倒在邊上,用平頭螺絲刀,給每個玉米棒子開一條槽。

也就是用螺絲刀,給玉米棒子開個頭,這樣等會比較方便脫粒。

人坐在躺著的板凳上,拿起一顆開好頭的玉米棒子,把開好頭的一面,放在綁著的解放鞋上面。

這解放鞋鞋底,可是有許多很深的紋路的,稍微一使勁往下一拉,玉米粒就脫下來了。

就這樣拿著玉米棒子,不停地在解放鞋鞋底上不停的搓,搓完一顆換下一顆。

直到這只鞋底,都要被堆起來的玉米粒給淹沒了,才停下來把玉米粒清理出去曬著,然後繼續拿起新的玉米棒子繼續搓。

老爺子種的這些玉米棒子比較稀疏,不過就算這樣,一畝地也有四五千顆棒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著接近兩畝地,沒有一萬也有九千顆了。

誠鑫他們一人一天也不過脫掉四五百顆,算五百吧,四個人不停的幹,一天也就兩千顆。

所以啊,這一幹就是五天的時間,整整五天,誠鑫他們才把所有玉米都脫完了。

“呼累死了,手心都長老繭了,終於搞定了。”

“早知道,我上次去外面就該搞臺小點的脫粒機回來,”鍾濤伸著懶腰說到。

“這點就累了?你爸小的時候,那時候家裡種著四五畝玉米呢,不脫個十天八天的都搞不完,這才幾天呢。”

老爺子在一邊不削到道。

“呵呵爺,我哪裡敢和你們比啊,我可沒怎麼種過莊稼。”

“爺,田裡的水稻還有多久收啊?”鍾濤話音一落誠鑫開口道。

“水稻啊,也快了,前幾天我去看了一下,在過個十來天也就差不多了,接近月底吧。”

“我的你去看了沒有?是不是可以一起收?”

“你那塊啊,都差不多,到時候先把這邊收了在過去給你收。”

“你小子,沒看見你怎麼管理那些水稻,看著怎麼比我那都長得好?”

“今年田裡都水稻長的都好,應該是豐收了。”

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就是這樣,累不怕,只要地裡都糧食能豐收,那絕對會高興。

“呵呵,爺,我也不知道啊,可能是我那田太久沒人種了,田裡的肥力多吧,”誠鑫隨便找個理由忽悠到。

“哎,休息幾天又得累幾天啊,還好那玩意有汽油機,而且叔伯他們也回來,不然得累死,鍾濤又開始感嘆了起來。

鍾濤這到說的沒錯,要是沒有汽油機,用人工脫粒,那可累得夠嗆。

玉米有點多,老爺子這也曬不完,還用大水牛,拉了一些到誠鑫那裡曬。

所以誠鑫這好幾天,哪裡也沒有去,早上太陽出來,就把玉米粒給放到壩子裡躺開曬。

下午太陽落山之前,就收起來裝筐裡,放在亭子裡的過道那。

玉米曬乾後,又給老爺子拉回去,收倉之前稱了一下重量,一共兩千三百多斤,老爺子笑著直說高產了。

也是,種得稍微有點稀疏,以前最多也就剛好千斤,這次一畝多了一百多快兩百斤了。

過了好幾天,除了鍾爸,其他幾個叔伯都回來了。

也不怪鍾爸回不來,熱天,到處都是用電高峰期,他們得隨時準備著搶修線路呢。

這大熱天的,哪裡線路出現故障,要是搶修得太慢了,可要被老百姓罵的。

既然叔伯他們回來了,中午誠鑫肯定是在老宅吃的,所以誠鑫一接到電話,立馬就去了老宅。

到了老宅,當然少不了給叔伯還有倆嬸子問好。

“誠鑫啊,你小子天天待在村裡,不找媳婦了?”

誠鑫一坐下,大伯母就開口了。

!誠鑫相當鬱悶,只有開口說,還早。還早。

“早個屁,在過兩年就三十了,你哥在你這麼大的時候,你那侄子都上幼兒園了,”五伯開口到。

這下誠鑫直接不開口了,還好幾人只說了兩句就沒有在多說了。

下午大家都休息,誠鑫也回去了,第二天一早就主動來到老宅了,今天開始收水稻了。

來到老宅,大家也準備好開始下地了,鐮刀,大木鬥,汽油機。通通都往田裡扛。

來到田裡,誠鑫,堂哥,加上大伯,三人就開始下田割水稻了。

這割水稻啊,一般割兩窩放一起,然後放在一邊,等會後面脫粒的時候,也不至於太少或者太多。

等誠鑫他們割出一點空間後,五伯和六伯外加小叔,把大木鬥拉近了田裡。

這大木鬥中有一圓圓的滾齒,在一邊邊上,還有一臺汽油機,等會發動汽油機,鬥裡的滾齒就會轉動。

然後五伯他們只需要拿起一把水稻握住,把長有稻穀的那一頭,放在轉動的滾齒上,稻穀就會被旋轉的滾齒給脫下來。

在大木鬥的後邊和左右兩邊,還圍著一塊兩米多高的篷布圍欄呢,主要是防止等會脫粒的時候,稻穀飛出去了。

誠鑫還是小屁孩的時候,老爺子他們可沒有用汽油機,這斗子裡也沒有滾齒,直接就是一副木製框架。

脫粒的時候,兩人一邊站一個,一人手裡拿一把水稻。然後使勁的在框架上摔打,接著抖兩下繼續摔打,直到稻穀全部脫落。

這就是傳說中的,打穀子兇得批爆的源頭,不過早已看不見這種方式了。

從原來的摔打,變成後來的人工開搖動滾齒,再到現在的這種汽油機,還有一種就是割下稻穗,然後運回家用機器脫。

這些基本算是丘陵地帶的脫粒方法,在地平的地方,差不多都是使用收割機來收了。

三人割,三人脫粒,斗子裡的稻穀多了後,人挑馬駝的運回去。

在家裡的伯母嬸子,還有老爺子他們也沒有閒著。

運回來的稻穀裡,還夾雜著很多稻草呢,要用篩子把他們篩出來才行。

中午休息,下午三點過四點繼續,一天多的時間,才勉強吧老爺子田裡的水稻收完運回去。

第三天是誠鑫那塊,要比老爺子種得少,所以一天也就解決了。

叔伯們一共在老家待了五天,就出去了,誠鑫也每天曬稻穀,收稻穀。

在水稻徹底幹了過後,誠鑫全部稱重統計了一下,兩畝地。一共收穫幹稻穀兩千五百多斤的稻穀。

兩千五百多斤,這聽著也不多啊,別人那些高產稻,畝產一千三四都挺正常的啊,多的能到一千六。

誠鑫這才一千二百多,也不算多啊。

其實這是品種不一樣,誠鑫他們這是種來自己的吃。所以選的是哪種產量低一點,但是口感好一些的稻種。

那些一千三四一千五六的水稻,產量是高,可是口感就沒這麼好了。

很多小夥伴應該發現,現在的米飯,沒有小時候吃得那麼香了,這就是應為提升了產量,降低了口感。

雜交水稻產量越高,口感越差,像那種實驗田裡畝產一噸多的水稻,也就研究出來放著應急用。

只有當國家出現糧食危機時,在吃儲備糧的時候,大面積的種植這種水稻,到時候就不會出現糧食不夠吃的情況。

這也是為什麼聽到研究除了畝產一千多公斤的水稻,但是沒有人種的原因。

那是在試驗田裡種的,還不成熟,就算能大面積種植,也應為口感問題而得不到推廣。

反正現在也不缺糧,除非等口感上來了,那差不多就可以推廣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