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完水田休息了一天,誠鑫又和鍾濤一起幫老爺子弄苗床了。

在村裡種水稻,都需要先育秧苗的。

首先,得選一塊比較肥,而且常年被水泡著的水田。

然後在著水田裡,用裡面的稀泥,壘起一塊離水面幾釐米高,寬度一米左右的培養床。

長度沒有限制,這個要看種多少地,需要多少秧苗來決定長度,或者培養床的數量。

在那塊沒有犁過的水田裡,兩兄弟加老爺子,一共壘了四張寬一米多,長度接近四米的培養床。

壘好以後,用木製的推子把平面推得光滑,然後灑一點農家肥。

這農家肥,不是什麼豬糞牛糞的。

在村子裡,每家都喂著雞鴨,而關著雞鴨的圈裡,大家都會鋪上一層草木灰,然後關在裡面的雞鴨便便,就會和這些草木灰混合在一起。

誠鑫他們灑的這農家肥,就是從圈裡挖出來的草木灰和雞鴨便便的混合物。

在和從灶里弄出來的新鮮草木灰,混合在一起後的農家肥。

均勻的灑上這些農家肥後,幾人就回家了。

第二天,整個培養床上沒有堆積水,農家肥爺被培養床侵溼了,老爺子和奶奶就開始再上面灑上水稻種了。

等所有的培養床都灑上稻種後,在用一根根長竹條,隔幾十釐米一根的彎曲的插在培養床的兩邊,弄成半米高左右的拱形。

然後在蓋上塑料薄膜,形成一個小型的大棚,周圍全部封死,不要有破洞或者縫隙。

這樣,育苗的前期工作就算完工了,幾天過後,等秧苗出苗,在長個幾釐米後,就可以把著小型大棚的兩頭給揭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然後隨著秧苗的長大,足部的把塑料薄膜全部揭開。

不過,這玩意不是哪裡都一樣的,有些地方可以再旱地裡育苗,有的地方直接往田裡灑,有的育苗晚天氣熱,也不用蓋薄膜,反正誠鑫他們這都是這麼搞的。

在播種之前,誠鑫在奶奶泡水稻種子的時候,趁奶奶他們不在,給水裡加上了一點藏在兜裡的稀釋靈液,也不知道會不會提高種子的出芽率和以後的口感。

水稻種已經種下了,可是誠鑫也並沒有得到徹底的休息。

這些種完,休息了兩天,誠鑫又去給老爺子幫忙了,這玉米也該育苗了。

!有些可能會問,你這怎麼種點什麼都要育苗?我們這種玉米就不用育苗,直接往窩裡丟種子就行。

其實玉米也可以不用育苗的,不過,那基本都是北方才會這樣做。

現在很多人都不會搓營養罐了,直接買塑膠的就行,不過這畢竟在不通公路的山村裡,跑那一趟還不如搓營養罐來得划算。

在村裡,以前各家的土地都很少,所以每塊地點利用率都是很高的,都是一排排一窩窩的種,每窩兩株玉米。

如果是直接往窩裡丟玉米種子,有些會不發芽,有的一大一小。

所以為了避免一窩兩株玉米,不至於大小不一或者只長一株,所以要搓營養罐育苗。

在一塊菜地裡,挖一個長方形的培養床,深度十釐米就差不多,至於寬長,那就沒有要求了。

挖好以後,從田地裡挖一些溼泥巴上來,然後像搓湯圓一樣搓成一個圓球。

當然,不可能是圓球,在這圓球最上方,用手指頭按壓一個一釐米左右的洞,然後挨著擺放到培養床裡。

小時候的話,種地多,養的牲口也多,營養罐也要搓個兩三千個,一大家人得搓半天。

別嫌多,那時候種的玉米分兩種,一種是白色糯玉米,主要是人吃,這種玉米口感好。

還有一種就是餵豬喂牲口的黃玉米,這種玉米不糯,口感微甜,南方人不喜歡吃,不過勝在產量比較高,喂牲口划算。

所以,那時候一家除了菜地,大多數的地都會種成玉米。

說到這,不得不佩服老家這些農民對土地的利用率。

原來人多的時候,一家人也不過兩畝多點地,還是水田和旱地算一起。當然,還是有一些坡地啥的。

聰明的農民,在冬天種小麥或者油菜的時候,不是一塊地都種得滿滿的,而是一豎一豎或者一排一排的種,中間留有間隔。

在春季三月初種玉米都時候,玉米就可以種在這間隙裡面,畢竟玉米種植也要留間隙不是?這樣既不影響小麥,也不影響玉米。

等四月底五月初左右,剛好玉米也差不多長得和小麥差不多高,同時小麥也可以收穫了。

這還沒完,小麥收了不到一個月左右,五下旬或者六月初,紅薯也可以種了。

所以,在這玉米的間隙裡,又可以種上紅薯。

等玉米收割完了,紅薯也正好努力吸收陽光,然後快速增長,產量一點也不會因為前期的玉米而受到影響。

等十月底紅薯收割,又可以迴圈的開始種小麥或者油菜了,土地利用率大大的增加了。

這也是靠著南方天氣升溫早,降溫晚,不過也是土地少的原因。

迴歸正題,幾人搓了近千個營養罐才停了下來。

然後,把提前泡出嫩芽的玉米種給丟兩顆在營養罐裡面,最後,在灑上一層沒有大顆粒的沙土,接著就往上面潑糞水。

最後,必不可少的竹條和塑料薄膜給弄上,這樣就基本搞定,過幾天玉米苗長出來後,同樣的慢慢給他揭開。

在玉米培養床的邊上。還有一塊小的培養床,裡面也是營養罐,裡面種著三種東西。

啥南瓜,絲瓜,冬瓜,不過都不多,一種也就幾窩而已,畢竟只是自己吃,種太吃不完也是浪費。

這菜也種了,水稻和玉米現在也才剛育苗沒多久,這是不是可以休息幾天了?

呵呵,想多了,種玉米的地還沒有挖呢,所以,三天的時間,老爺子和誠鑫兩兄弟又開始挖地鬆土了。

好不容易地挖完,誠鑫還是沒有閒下來,該種菜了。

接下來的幾天,第一天,又扛著鋤頭來到菜地,在菜地下邊,離大豆還有四五米的的地方,橫著打了兩排窩,一共不到三十窩。

種在這下邊,也是為了四季豆和豇豆長大過後,不至於把太陽遮住影響別的菜生長。

至於為什麼離大豆還空了幾米,這是為以後種玉米留著的。

打好窩以後,誠鑫就回到家裡,拿出已經侵泡過稀釋靈液的豇豆和四季豆種子,全部種到了打好的窩裡。

種好以後,誠鑫又去了下邊的牲口圈裡,挑了一挑糞水出來,給種下的種子挨著澆了一糞勺。

這不算完,和種水稻一樣,也得給他們搭上塑料薄膜,等他們長個十多釐米就可以全部揭開了。

不過這次不用全部密封,只需要在薄膜邊上壓上土塊也就行了。

這兩種菜,也只是這幾天誠鑫種菜的的幾分之一而已。

接下來幾天,啥黃瓜,茄子,番茄,辣椒,胡蘿蔔。

辣椒都是好幾種,什麼大青椒,二荊條,朝天椒,小米辣,誠鑫都種了好幾窩。

除了大青椒用來炒菜以外,其他幾種既可以用來炒菜,也可以用來做泡椒,各有各的風味。

其實還有好多種菜可以種的,不過要麼是還沒有種苗,要麼就是誠鑫不想種。

這樣一來,有是好幾天過去了,誠鑫這才得到幾天休息時間。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