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超與程處墨,偶爾帶著牛見虎蹲在程家後院不斷的研究著水泥的製作配方。

這段日子程處墨似是成了個好奇寶寶,所有的問題到了他那裡,便會問東問西問個不停。

牛見虎待了兩天的時間,便自感無趣的逃離了程家。

“大郎,朝廷已經把永安坊劃給我們了,接下來該怎麼辦?”看了眼地上那一榔頭便能砸裂的水泥塊,程咬金顯然對此沒有太大的興趣。

“僱人將整座坊內建築全部推倒,然後將材料運出城外。另外麻煩程伯找一份名單給我,小子這幾日也正好劃分一下股份。”秦超放下手中的活計,說道。

“好,那啥,大郎,能不能多給老夫些股份?”程咬金試探著問道,人數太多,到手的股份根本不能分多少錢,程咬金也只能透過這種方式去增加自己的股份,至於是否能行,他也不知道。

秦超想了下,隨即點了點頭,道:“多給一些倒是可以,不過也不會多出太多,否則其他股東那邊不好交代。”

“只要比其他人多就行了。”程咬金嘿嘿一笑,繼續說道:“老夫昨日找了那媒人,打算今日到王家去為大郎說親。”

“多謝伯父厚愛……”秦超隱隱有些激動,雖然很那個啥,但就是控制不住的要激動。

……

“陛下,此舉大為不妥,隋末年間,戰亂多發於河南,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如今河南地區雖以看似穩定,實則根基未聞,百姓惶恐不已,然,河南亦是我大唐重要糧倉之一,臣以為,此次應當先於河南開展打井,而後方可於關中等地進行。”魏徵直言不諱的進諫道。

打井的事情基本上已經定下來了,將作監正在全力製造打井裝置,人手也主要以傷退軍人為主,目前這些人正在利用手中的裝置進行學習。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進行著,而按照朝廷的預計,最多三年,這種最新式的手壓井便會打滿全國,十年之後,全國良田皆可變成灌田,倒是配以土豆,大唐再無天災可懼。

然而事情是好事情,但存在的爭議點也有很多。

比如長孫無忌提出應當先以關中地區為主,逐漸的擴散全國。

畢竟關中之地是唐王朝統治的核心地區,加上前不久又經歷了戰亂,急需朝廷大力安撫,於情於理,長孫無忌的提議都沒問題,而這也正是李世民的意思。

對於朝廷來說,只要關中不亂,唐王朝便不會亂,或者說,李世民的皇位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然而魏徵卻是提出了不同的意見,理由也讓人無可挑剔。

“陛下,臣有不同意見,長孫尚書所言在理,魏左丞也並不毫無道理,臣以為,朝廷應當以長安為界,自長安向東打井,而後出關直入河南,以此來節約時間,同時,新造出的裝置應當一分為四,平均分配給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中書令宇文士及提議道,此舉最為公平,也替李世民解了魏徵的勸諫之難。

宇文士及本是宇文化及之弟,宇文化及就是殺掉隋煬帝楊廣的那個傢伙,後戰敗被殺。

與宇文化及不同的地方在於,宇文士及早在李淵起兵之處便投靠了李唐,並隨李二征戰天下,玄武門之後被任命為太子詹事,李二登基之後改任中書令。這個是太上皇李淵的人,但也同樣跟李二走的比較近,所以才能在朝堂中有一席位置。

反倒是太上皇的寵臣裴寂,雖表面上依舊風光無限,也被加封了食邑,但卻是李二心中的敵人,誰讓那家夥早年間跟隱太子李建成走的比較近呢?李淵曾數次突口要改立李二為太子,最終均被裴寂擾亂。

但是裴寂卻毫不以為意,依舊是我行我素,自持有太上皇的支援,李二即便是不重視自己,也不敢肆意降罪自己。

“陛下,全國打井乃是大事,老臣以為,單靠朝廷一己之力無法完成此功業,理應召集天下世家共同創下此偉業。”裴寂站出來說道。

李二的意思很簡單,也很明確,就是想獨吞這份功績,否則也不會定下一口井五十錢的價格。

但朝廷畢竟只有那麼點精力,想要在全國範圍內打井,一時半會兒顯然是完不成的,若想避過來年可能降臨的旱災,就必須要藉助世家的力量。

世家有的是錢,也有的是資源,朝廷能以一口井五十錢的價格去打井,這個價格世家雖然做不到,因為根本就沒有利益可言,世家大可定價一百錢,二百錢一口井,此番下來也依舊能賺不少。

至於秦超,他打井貴是因為手中沒有資源,材料人工等皆貴。

“陛下,臣以為裴公之意恰合此時情景,朝廷應當與世家共同對抗來年天災。”

“臣等附議……”

緊接著,一群大臣紛紛站出來附議。

李二想賺聲望,穩固他的皇位,這一點他們並不拒絕,因為此時除了李二,其他的皇子也沒有能力去當這個皇帝。

不過李二可以賺聲望,但卻不能阻止世家賺錢,不過世家的目的真的只是為了賺錢嗎?

當然不是,錢只是次要的,土地才是根本。

龍椅之上的李世民面色不改,然心中卻是勃然大怒,早就對世家有所不滿的李世民,此刻卻除了生氣以外竟毫無辦法,世家的意見他不能不重視,但卻極為不想重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世民不由的望向房玄齡等人,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幫助,坐在這個位置上的時間越久,李世民便越是心感乏力,很多事情自己根本就不知所措,天策府時期的處世手法,用在朝堂之上根本就行不通,反而有可能會出現大的問題。

“打井,乃陛下勵精圖治而制定的利國利民之政策,倘若世家能夠保證每口井的價格不高於六十錢,臣覺得朝廷應當將此事一併交與世家負責,如此,朝廷也好有更多的精力去為百姓謀得更多的利益。”房玄齡哪能不知李世民的為難?但他又何嘗不難?只得站出來以退為進道。(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