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沒有事吧?"惜春和迎春一進包房的門就迎上了黛玉關切的目光,"那個仇大呆子一點兒也不長記性,早知道這樣,當初就壓根不該讓他進來。"
聽了黛玉的話,迎春笑道:"在堂堂的君子閣就算是他想不君子又能做到什麼地步?開門做生意的總不能無緣無故的把人拒之門外吧?那豈不成了店大欺客了?"
"撲哧"一聲黛玉笑起來,"聽二姐姐這樣說,看來是沒有受到驚嚇,倒是比平時還要伶牙俐齒一番。"
"林姐姐,這話可說的不對了。我們在赴你的約時候,受到的驚嚇,你可得想辦法給我們壓壓驚。"說著惜春眼睛咕嚕嚕的轉著,腦子也飛快的運轉著,趁機讓林姐姐帶著我們玩什麼呢?
一抬眼,惜春看見黛玉直直的看著自己若有所思,"林姐姐你那是什麼眼神?看我幹什麼?好嚇人呀!"惜春拍拍胸口。
黛玉若有所思的說:"惜春,你怎麼一遇到某人性格就好像不太一樣呀?"
"什麼?有這回事情麼?"惜春本來也沒有覺著,黛玉一提醒,耶?好像是這麼回事。遇到了兩回,兩次自己表現的都與自己平日裡的性格不太一樣。
"林妹妹這麼一說,好像就是那麼回事。"包房中的丫頭早就打發出去了,就三個姐妹,迎春說話也沒有什麼顧忌,眼睛也是直直的看著惜春。
"你們別老是看著我呀!沒有的事情,純屬意外。那是我沒有和其他的外人接觸過,你們才覺著奇怪呀!"惜春辯解道,兩個姐姐就這麼看著她,真是彆扭。
"也是。"迎春覺著惜春說的有道理,如果不是黛玉,那麼依照賈府的規矩,他們這些小姐除了偶爾可以參加一下世交親戚的宴會什麼的,由一個囚籠轉而向另一個囚籠稍稍的看看另一小片天空,在出嫁之前是少有機會外出的,更沒有機會和外人接觸。
黛玉也沒有總在那個話題上繞,"倒是那個孫將軍沒有聽說過,京城中好像沒有姓孫的將軍。不過能夠出手相助,這個人的品性倒還是不錯的。"
"是呀,有機會一定要謝謝人家。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理我們還是知道的。"惜春說。
黛玉點點頭,幫過姐妹的人還是要感謝的,下次有機會找人問問馮紫英那個孫將軍的底細。
"本來,今天我們只是出來喝喝茶就行了,可是卻受到了如此的驚嚇,林姐姐你可要賠償我們呀。"惜春撒嬌的說道。
黛玉一聽知道這個小丫頭想乘機好好玩一下,"好啊。等一會兒我們喝完了茶可以去城外的靈光寺去上香。"
惜春聽了十分興奮,賈府是有家廟的,所以即使賈府做法事也知道家廟裡去。而普通人上香還願的情景則是惜春沒有見識過的,光這一點兒就夠吸引惜春了。更何況靈光寺是京城有名的寺院,雖然沒有御筆欽封為皇家寺廟,但是在金風卻有著極重要的地位,說他是護國寺廟也不為過。每逢初一十五都有無數的信徒前去燒香還願,據說裡面供奉著佛祖的佛牙舍利,主持緣覺大師也是佛法造詣很深的人。對於惜春這樣一個對於佛法十分感興趣的人來說,那就是一個聖地。去朝聖,自然心中是高興的。
黛玉她們出門的日子並不是初一、十五,儘管如此在前往靈光寺的路上,還是絡繹不絕的。撩開簾子的縫隙,惜春看著路上形形色色的香客,有行車坐轎的,也有步行的,離著靈光寺越近香客們也就越多,越來越有參與感了。
快到靈光寺門口了,馬車已經無法前行,黛玉、迎春、惜春三人從馬車上下來,丫鬟護衛簇擁著向著靈光寺走去。
雖然沒有像以往去家廟那樣把寺廟都封鎖起來,但是他們這一群人光丫鬟婆子就十幾個,平常的小家小戶的,也不和她們擠,自然而然的就在周圍讓出了一段安全距離。這倒是很合幾個人的意,既能體驗常人上香的樂趣,又省得和陌生人擠來擠去的。
幾人虔誠的來到了大殿上,跪在蒲團上拜了三拜,又在佛前上了幾柱香,又捐了五百兩的香油錢。
在黛玉等人說明想參觀佛寺的願望之後,知客僧派小沙彌將眾人在寺院各處參觀,一出佛堂就看到了千佛塔。只見千佛塔底部以漢白玉石作塔基,飾以蓮花石座和玉石雕欄,建築形制為八角十三層密簷,寶頂由鎏金覆缽、寶珠、相輪和華蓋等物件組成,聳拔挺立,金光閃爍。
"這就是存放佛祖舍利的地方麼?"惜春看著寶象莊嚴的佛塔問道。
"是的。不過這個千佛塔並不對外開放,所以不能讓施主參觀了。只有在重要法事的時候,大師才能入內參拜,我們這些小沙彌都是沒有這個福氣的。大師說這是要看是不是與佛祖有緣來看的。"小沙彌介紹著。
迎春也就罷了,惜春本來躍躍欲試,卻被告知沒有機會,不禁有些黯然。不過一想,如此珍貴之物,在中原不知傳了幾百幾千年,自然是好好愛護的,不是想見就能見的,也就釋然了,不過到底是有些遺憾的。
黛玉從小和母親一起也是信佛的,但是並沒有惜春那麼痴迷。這次見惜春滿臉遺憾也有些不忍心,於是想了想就說道:"不知道可不可以借貴寺紙筆一用呢?"
小沙彌說:"當然可以。"就引著眾人來到了一間客房,很快的那來了紙筆。
黛玉沉思了一下,提筆寫道:一佛一僧一盞燈,風吹松擺伴誦經。孤身守塔無寂靜,祗緣佛祖在心中。
吹乾之後說:"可以請小師傅將這個交給緣覺大師嗎?"
小沙彌點頭應允。
這時惜春才知道,原來黛玉想用這首詩試一試能不能打動緣覺大師,看看他們算不算與佛有緣,不禁大為感動,不管能不能成功,林姐姐為了自己也算是盡力了。"等一下,我也寫一首。"實際上,惜春所長在繪畫上,並不擅長作詩,所以平時姐妹幾個作詩時惜春是能躲就躲,但是今天寫的實際上是對佛法的感悟,與平常的詩歌是不同的,並不擅長佛法的林姐姐都寫了一首詩,自己不寫說不過去,於是也寫到:
月是禪燈星為伴,佛牙塔旁坐薄團,靈臺深處菩提住,高頌楞嚴震三千。
讓小沙彌一塊兒拿去。
在等訊息的時候,幾人也沒有閒著將靈光寺其他的景點一一欣賞,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能不能看到佛祖舍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比較讓黛玉等人感興趣的是在千佛塔附近的那兩個生死樹。據說那兩棵柏樹一生一死,是建寺之前就已經存在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生者高0多米,枝繁葉茂,傲然挺立;死者高度相當,幹大枝壯,歷經三百多年的風雨,卻死而不腐不朽。讓人不禁感嘆自然造化之功和佛法無邊之妙。
並且在柏樹上,還有成群小鳥跳上跳下不畏生人,大小如燕,體態輕盈,毛聲分紅、黃、青、白、紫五色。
"好漂亮的小鳥,比咱們家裡養的那些小鳥漂亮多了。"惜春拍手道。
"是多了一股靈氣吧。生活在囚籠中的小鳥即使漂亮也少了一分靈氣,多了一絲匠氣。"迎春說道。
"可能這種鳥就是那種被叫做'五色雀';的傳說中的'靈鳥';吧。據說這種鳥平日裡並不常見,只是每年中固定的一段日子會出現來拜謁祖師。在這段日子裡,如果五色雀如果停留在柏樹上,那麼次日天將下雨,故有靈鳥報雨之謂。倒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黛玉娓娓道來。
"靈鳥報雨?倒要驗證一下才好。"惜春感興趣的說。
"施主,主持大師說,眾位施主也是有緣人,可以帶各位施主入塔一觀。只是今天天色已晚,千佛塔晚上是禁止火燭的所以得請各位等到明天才好。"
本來黛玉惜春只是試一試,並沒有抱著多大的希望,沒有想到主持竟然應了,抬眼看看天空,果然已經夕陽西下,晚霞滿天了。不過能夠參觀千佛塔,多呆上一晚也是值得的。
是夜,不知道靈鳥報雨的說法是不是正確,在傍晚的時候天氣還好好的,到了晚間竟然悶了起來,空氣中潮氣也變得大起來,使人的胸口變得很不舒服。黛玉翻來覆去的睡不著,索性起身到外面走一走。
雪雁和春阡十分機警,雖然已經有些睡意朦朧了,但是也跟上來。
小沙彌早就說過,千佛塔是禁地,尤其是晚上不要往千佛塔那邊走,黛玉也銘記在心。所以就朝著金魚池那邊走過去,雖然晚上月色並不明亮,朦朦朧朧的,但是還是能看清碩大的錦鯉在池中游來游去,不時有錦鯉掠出水面,帶起了一絲水聲。聽到這些水聲,又有一絲微風吹過,黛玉才覺著胸口稍稍好一點兒。側身坐在水池邊時不時的用手撩起池中的水。
過了兩柱香的時間,黛玉覺著好了一些也有了些睡意,於是起身準備回去。忽然,傳來了一絲嘹亮的簫聲。
是的,可以說是嘹亮的。簫的音色一直都給人以悲傷的感覺,大多的簫的曲子也都是蕭索悲涼的。但是這個不知名的人吹得曲子,卻給人以很大氣雄壯的的感覺,聽著簫聲好像眼前出現了一片大海,潮起潮落,波濤洶湧...
所以同樣的樂器同樣的曲子,不同的人卻是不同的感覺,不同的境界。"音為心聲",這個吹簫人很不簡單。
一首曲子吹完了,卻是餘音未了,黛玉體味了好長時間才轉身離去,有些曲子必須有閱歷有胸懷才能表現其中的意境。像湘雲雖然也是擅長的,但是卻無論如何也沒有這種效果。
黛玉和雪雁、春阡漸漸走遠。金魚池邊忽然出現了一個白色的身影望著她們的背影,未幾這個身影忽晃一下也不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