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近處,大家又有了新的發現。

就在那幾隻禿鷲反覆盤旋的位置,沿著山腳的緩坡,不知被什麼人建起一處兩丈多高的石塔。石塔周圍除了草木之外別無它物,那幾隻禿鷲繞著這石塔盤旋,看樣子,似乎它們的獵物就在石塔頂端。

師徒幾人圍著石塔轉了一圈,發現在這石塔側面建有一排臺階,向上直通塔頂。

於是眾人沿著這陡峭的臺階手腳並用地攀上塔頂,想要看個究竟。

到了塔頂一看,原來這石塔頂上是個平臺,平臺一側是幾人上來時攀過的石階,而在平臺另一側靠邊的位置,居然真的躺著一個人。

在平臺的正中位置留有一個大洞,砌成石井模樣,井口被一塊石板蓋住大半。大家沿這井口往裡看,井中雖然光線不佳,卻能依稀辨出這井竟然深達塔底,同時也能看出,井底既無積水,也無其他雜物。看起來,很有可能那井口原本是被上面的石板蓋死,只是不久之前石板被人移開,井口才露了出來。

幾人繞過這石井,走至對面檢視。

地上那人身子直挺挺地仰面躺在那裡,顯然已經故去多時。不過這人雙手整齊交叉胸前,同時面容也算安詳,並不像是遭遇什麼意外。

大家見到這樣情形,又抬頭看看天上飛著的幾隻禿鷲,便猜測道,可能因為這人衣冠整齊,那幾隻禿鷲以為他氣息尚存,所以暫時還不敢下來啄食。

何慶山仔細察看過後,皺眉說道:“這具屍首置於此處,實在讓人難以理解。若說他是死於這塔頂,又是因何而亡?倒該認真查一查原因才對。若說他是死後才被人運上來,看剛才上來時那石階陡峭,花費這些氣力目的為何?也是讓人心中疑惑。不過,眼下還都顧不得這些。那幾隻禿鷲一直就在空中盤旋個不停,我們總不能親眼見著這人被大鳥吃得屍骨不全。總得想個辦法,先在附近找個地方,把這人掩埋起來,然後再議其他。”

於是,幾個人便一起動手,將那人的屍身從塔頂的平臺運了下來,暫時置於石塔旁邊的空地上。大家準備在附近找個合適的入土之處,便將這人下葬。

就在這時,眾人突然聽到遠處人聲喧鬧,同時似乎還有鼓樂相伴。

自從幾人來至此處,那幾隻禿鷲一直就在幾人頭頂上空緩緩盤旋,奇怪的是,就在此時,在大家聽見那喧囂聲與鼓樂聲之後,這些大鳥卻突然改變了飛行方式。它們從空中筆直地俯衝下來,像塊石頭似的直墜地面,直落到距離平臺上方一人多高的位置上,才突然又展開翅膀,掉轉方向重新飛向高空。先是一隻禿鷲這樣落下飛起,緊接著,又有另一只禿鷲也跟著落下飛起。一時間,幾隻大鳥輪流地起落不停。

何慶山開始聽到鼓樂聲時,正有些猶豫,想著是否讓弟子過去看看,遠處究竟發生何事。但是,還沒等他拿定主意,那鼓樂聲卻嘎然而止。而且,聽得出來,隨著這嘈雜人聲中有人喝令眾人加快腳步,這些人正朝著這石塔方向急奔而來。

何慶山又認真看那幾隻飛起落下的大鳥。

他發現,在這幾隻大鳥中,除了兩隻較為普通的麻灰色禿鷲,還有一隻白禿鷲和一隻金禿鷲。另外一隻大鳥最為引人注目。這只大鳥個頭最大,雖然它身上的羽毛與普通禿鷲顏色相似,但在它的頭上,卻有一簇火紅的羽毛,色澤鮮豔,遠看極其醒目。乍一看,就像是在這只禿鷲的額上長出了第三只眼睛。

何慶山對隨行的幾名弟子說道:“這裡平時連普通禿鷲也難有機會見到。而現在你們看,天上除了有兩隻普通禿鷲之外,居然還同時飛著白禿鷲、金禿鷲和三眼禿鷲!它們這樣忽上忽下的飛法也甚是奇怪,它們剛一開始這樣飛,遠處那些人就突然停了鼓樂,朝著這邊趕過來,看起來,彷彿是這些禿鷲正在向他們報信。我們遇到此等怪事,到底是吉是兇,恐怕還真不好說……”

何慶山正說著,大家已經看到一群人沿著山林間的蜿蜒小路轉過一個彎,正向石塔方向奔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遠遠可以看見,在一行人的中間,有一部車輿,正由四匹馬抬駕著,急速前行。

在車輿周圍簇擁而行的眾人當中,有一人騎著馬,其身後另有兩人牽馬隨行。其餘還有四五人,原來均為徒步,現在則也加緊腳步,幾乎是一路小跑而來。騎馬那人壓著跨下馬匹腳步,並未衝在前面太遠;而牽馬人寧願腳下加力,也不願騎上馬匹。看得出來,這些人在加速趕路的同時,還在力圖保持行進隊形。

等這些人行得近些,大家就看得更清楚。

騎馬的那人,身上罩著一件長袍,臉上帶著一塊面紗,面紗遮住口鼻,只在額下露出雙眼;牽馬隨行的二人,雖然臉上沒有面紗遮擋,但也同樣是身穿長袍;其他那四五人中,有一個是頭戴折巾帽、身穿短袖交領衣的趕車人,另外幾人則均是手持樂器,在裝扮上倒是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想來,先前聽到的鼓樂之聲就是手持樂器這幾人奏出來的,此刻因為急著趕路,也就顧不得繼續吹奏了。

細看這部車輿上,那架著的轎廂,並非為通常所見的方正形狀,而是像一座縮小了的宮殿一般——上面搭著重簷廡殿頂,兩側雕繪多幅彩畫,正前方還開著一門,門上掛著珠簾。

(注:這裡說的廡殿頂,指的是屋頂上被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分成四面斜坡,每面斜坡都略微向內凹陷,形成弧度,又叫“四阿頂”,普通人管它叫做“四大坡”;而所謂重簷廡殿頂,就是這四面斜坡的屋頂被建成了雙層,這就顯得更加氣派。)

在這宮殿形狀的轎廂之上,因為頂脊、幾個頂角以及底部全都裝飾有寶珠紋,上面刷著的金粉銀粉此刻正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遠遠看去,極為耀眼奪目。(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