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戈終於給秦回了信兒。他告訴秦,他今天一定會抽出時間,與奎尼見上一面。

同時,埃迪戈還告訴秦,在他與奎尼見面之前,奎尼應該先去參加一場城際會議。這對奎尼瞭解與《仙名道義》有關的更多情況,會很有好處。

埃迪戈提到的城際會議,會場設在內務局的大樓內。

只不過,內務局僱員的辦公地點在大樓的地下部分,城際會議的會場則設在內務局大樓的地上五層。

電梯停在五層。秦帶著奎尼轉過兩個彎,來到一處通道入口。

這條通道,天花板、牆壁以及地面,都是一塵不染的亮白色,頭頂的照明燈光,也是異常明亮。燈光和四面反射回來的光線,雪亮雪亮,刺得奎尼眯起了雙眼。

仔細看去,通道兩側的牆壁上,分別隱著數個房間,只是因為房門與牆壁完全平齊,顏色也是一模一樣的亮白色,所以不太容易一眼辨認清楚。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秦站在通道入口,從牆壁上調出查詢面板,看了一眼,說道:“我們在三號會場。”

通道左側的第二間房間,就是三號會場。

所有的會場此刻全是房門緊閉。然而,從三號會場,到與之相鄰的兩側會場,彼此間隔的距離非常有限;因此,奎尼估計,這不過只是一間面積很小的會議室。

秦站在三號會場的門口,伸出手來,在門左右側的牆壁上,分別揮了幾下。她這樣做,是想找到三號會場的控制面板,但是卻沒有成功。

不得已,秦只好直接推開房門,帶著奎尼走進了會場。

會場內的光線,比起門外,明顯要昏暗許多。奎尼不得不用力眨了眨雙眼,試圖儘快適應會場的環境。

讓人意外的是,這裡並不像奎尼想象的那樣,只是一間很小的會議室,它其實是一處足以容納三四百名觀眾的大會場。

會場前方的中心位置,精心佈置出了講演區;而在這講演區內,數位嘉賓早已落座,並且,其中有一位嘉賓,此刻正在侃侃而談。

在距離奎尼與秦較近的觀眾區,可以容納三四百人的座位,已經坐滿了將近五分之四。觀眾區十分安靜,只是偶爾會有觀眾起身走動。

秦說道:“看來,會議開始已經有一會兒了……”

“你剛才沒告訴我,這裡是虛擬會場……我還以為,是有其他巢城的人,專門趕來參加這次會議……”奎尼輕聲說道。

“啊,我確實忘記說了……”秦帶著歉意說道,“這一條會議通道裡的所有房間都是虛擬會場,而且都是最近剛剛建好……你知道,這一段時期,我們同其他巢城之間的聯絡,明顯增加了……”

奎尼剛剛進入房間,所以眼睛還沒有完成調節的過程。他低頭看看自己腳下,仍然還是一片漆黑。

他知道,會場內外的光線反差如此強烈,那也是虛擬會場的一種特殊安排。這是為了,讓參會者在調節雙眼、適應明暗變化的過程中,更好地適應會場中的人工景深。

因為全息影像技術所營造的人工景深,與房間的實際尺寸,二者差別太大,所以,這樣的適應過程,就變得必不可少。

“小心點……”秦知道奎尼的眼睛還沒有完全適應,於是提醒他道,“我們雖然進了房間,但是此刻還沒有真正進入會場……”

秦說的這句話看似矛盾,但是奎尼卻馬上就理解了她的意思。

奎尼知道,剛才秦在門口的牆壁上,尋找控制面板,那時他就應該想到,這裡其實是一處虛擬會場。

他也知道,因為秦在進門前,沒能找到虛擬會場的控制面板,所以,這間屋子裡的“全息會務系統”,此時還沒有對他和秦進行識別和追蹤。

這也就是說,在這處虛擬會場上的其他人,此時還看不到他們兩人的全息投影,而他們兩個,更無法透過“全息會務系統”,與會場上的其他人互動。

而秦所說的,“還沒有真正進入會場”,其實就是這個意思。這就好比,他們兩個人此時沒有正式參會,而只是在透過全息影像系統,旁觀整個會場。

所以,像奎尼剛才那樣,因為擔心影響別人而壓低談話的聲音,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另外,最關鍵的是,因為“全息會務系統”此時沒有追蹤兩人的動作,所以,在兩人腳下的移動地板,也就不可能配合著兩人的動作,做出完全相反方向的移動。

而虛擬會場內的人工景深,遠遠大於這間房間的實際大小,沒有了移動地板的配合,如果兩個在虛擬會場內隨意走動,很容易就會撞向小房間的某一面牆壁。

所以,奎尼與秦此時只好暫時站在原處,遠遠地看著前面的講演區,聽那位嘉賓發表講話。

這時,演講的嘉賓似乎剛剛講完一些例項,正在對他前面所講過的內容,做出進一步的總結。

“……從以上所舉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崇尚個體自由和以多元化為標誌的世俗化社會中,傳統的建制性宗教的地位,發生了由中心到邊緣的重大變化。

“而在大汙染事件發生之後,隨著傳統城市失去承載功能,原來的各種社會關系,開始以巢城為中心,不斷地重新組合……在這個過程中,原有的各種教團組織,則更加趨於解體……

“大家可能還記得ThomasLuckma

寫過的一本書,叫做《TheInvisibleReligion》……那麼,什麼是InvisibleReligion?

“它的意思是說,所有信仰的力量,都來自於一個人的內心……換句話說,它以個人的內心虔信為基礎,不再熱心聽命於教會或者教團的統一指令,不再積極尊奉依據教義所制定的各種規章,也不再醉心於教堂或者聖地的崇拜活動……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終極意義的追求仍然存在,但是,它已經開始蛻變成一種純粹的私人需求……它重視個人內心世界的信仰體驗,每個人都可以從形形色色的主題中,進行終極意義的自由選擇……這個過程,它無形化了,它內化了……

“這樣一來,每個人對於終極世界,對於人生的終極目的,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人們的信仰開始變得多樣化和多元化……

“在大汙染事件發生之後,這種多樣化和多元化,終於發展到了極致……因此,從整個社會來看,我們甚至可以說,人們開始變得沒有信仰……”(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