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洛停頓一下,看了看莫維,又看了看奎尼與秦,說道:“你們聽明白了嗎?這樣的數值變化,實在讓人不可思議……關鍵是,10分貝的差別,並不是一個多麼了不得的音量變化……”

接著,曼洛又對莫維說道:“你剛才說,你的中耳,對聲壓的放大作用,遠遠不止倍……我不知道你這樣說,到底是什麼意思?照我理解,如果你對聲音的感受能力有了這麼大的變化,那麼你的中耳的結構,也應該有很大的變化,對不對?”

莫維解釋道:“是的……我的中耳結構,與普通人有所不同,但是這樣的差別,並不是質的差別……這就像,人與人之間,高矮胖瘦也會有所不同……是一樣的道理!”

“不對!我要說的,正是這個——除非是結構有很大的變化,否則你不可能……”

“他不過是在狡辯而已……”奎尼突然說道,“他無非就是在強調,他的聽力與常人不同,這並不是因為他的器官結構產生了變異,而是說,那只是一個很小的功能差異,小到微不足道,對吧?”

奎尼說著,冷冷地看著莫維。而莫維則含糊地回應道:“對於你們來說,可能會覺得,10分貝的聲強變化,並不明顯;但是對我來說,只要有幾個分貝的變化,就足夠我區分不同聲音了……”

秦聽到這一段對話,想起不久之前見過的艾瑪。

按照巢城的規定,一個人,如果只是有一些生理機能發生了變化,而不涉及器官形態的變異,那就不會被認定為變異人。莫維這一番詳細的解說,正是要為自己洗脫變異人的嫌疑。

“我沒明白你的意思……”曼洛說,“如果你說,即使音量變化不大,你也可以區分不同的聲音,那麼你的意思是說……”

莫維點點頭說道:“對,因為音量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我剛才提到過,我的聽覺之所以比普通人更加靈敏,原因其實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聲音的強度,另外一個,就是聲音的頻率……”

“哦,這麼說,你對聲音的頻率,也有異於常人的分辨力……那麼你現在就要為我們解釋一下,這是為什麼?”曼洛追問說。

莫維說道:“我知道,你想聽我把這件事情詳細地解釋清楚,不過……”莫維的眼睛瞥了一眼奎尼站著的方向,說道,“我想,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耐心聽我解釋……其實,我說的有沒有道理,你們也可以自己加以判斷……我希望你們能明白,在這個問題上,我實在是沒有必要說謊……”

莫維一邊說著,一邊抬起一隻手,用食指在自己的耳朵附近,輕輕地叩了一叩。

奎尼看了曼洛一眼,沒有說話,而是在屋裡繼續踱著步子。於是曼洛催促莫維繼續解釋清楚。

莫維卻說:“你可以檢索一下,什麼是‘基底膜’,什麼又是‘毛細胞’,把這些資料看一看,也許我們討論起來會更方便一些……”

曼洛只好在“概念樹”的幫助下,開始自己閱讀相關的資料。不過,因為“概念樹”提供的資料圖文並茂,曼洛理解起來,倒也並不困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曼洛之前已經瞭解到,耳蝸內的密閉管腔,被軟組織分隔成了三個管道,沿著耳蝸捲曲的方向平行排列,分別叫做“前庭階”、“鼓階”和“中階”。

這些分隔管腔的軟組織,其實就是一層膜狀的結構,沿著耳蝸內部管腔的方向,螺旋狀延伸。

分隔“前庭階”和“中階”的膜狀結構,稱為“前庭膜”;而位於“中階”和“鼓階”之間,起到分隔作用的膜狀結構,就是莫維所提到的‘基底膜’。

而莫維所說的‘毛細胞’,就排列在‘基底膜’上。

“概念樹”所提示的資料,內容非常多,曼洛只能有選擇地快速瀏覽。

人類的“基底膜”,展開之後的長度,大約有5毫米,呈帶狀結構,圍繞著耳蝸的蝸軸,沿著管道方向,由蝸底向蝸頂盤旋。

“基底膜”在耳蝸底部較窄,而在耳蝸頂部較寬,頂部的基底膜,比起底部,要寬5至10倍。這個“基底膜”就像盤旋上升的山路一樣,從耳蝸底部,拾級而上,可以直達蝸頂。

如果把“基底膜”的結構放大,可以發現,它是由許多根纖維,一根一根地橫向排列而成。整個“基底膜”,包含有大約9000根橫行纖維,這些纖維的排列,在蝸底處較緊密,而在蝸頂處較疏鬆。

這樣,由這些纖維形成的“基底膜”,它剛度也是不均勻的,越靠近耳蝸底部,“基底膜”的剛度越大;而越靠近耳蝸頂部,“基底膜”的剛度就越小。在耳蝸底部的“基底膜”,它剛度大約為頂部“基底膜”的100倍。

由於“基底膜”具備了這樣的結構特性,所以,從功能上看,它實際上相當於是一個頻譜分析儀,能夠把傳入內耳的聲訊號,在頻域上,按照頻帶進行分解。

當聲波傳入人耳,鼓膜與聽骨鏈隨之依次振動,聽骨鏈中的鐙骨,與內耳的“卵圓窗”相接,因此,鐙骨的內外振動,就帶動了“前庭階”中“外淋巴液”,使其往復流動。

“前庭階”與“鼓階”透過耳蝸頂部的蝸孔相通,而“外淋巴液”又具有“液體不可被壓縮”的特性,因此,“前庭階”與“鼓階”中的“外淋巴液”,也會隨之向著“圓窗”方向位移,使得聲波所產生的振動,最終傳導至“圓窗”。當然,在“圓窗”上,也有一層帶有彈性的膜結構。

在外淋巴液往復流動的過程中,“基底膜”也會隨之產生彎曲和振動。

耳蝸“基底膜”上的橫纖維,就會起到某種共振的作用——靠近蝸頂的橫纖維較長,剛度也較小,因此,會與較低頻率的聲波共振;而靠近蝸底的橫纖維較短,剛度也較大,就會與較高頻率的聲波共振。

同樣道理,高頻聲音在“基底膜”上所產生的波形,會在耳蝸的底部耗散,因為這裡的“基底膜”狹窄而呈剛性;而低頻聲音在“基底膜”上產生的波形,則會在耳蝸的頂部發生耗散,因為這裡的“基底膜”較寬,且剛度較小。(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