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這藏經閣的屋頂,因為它有四條垂脊,相應就有四個屋面,所以,這樣的屋頂,也有個專門的稱呼,叫做“四角攢尖頂”。

謝勁松提示眾人道:“你們看那‘攢尖頂’的最高處,有沒有發現,那裡也有一件裝飾?”

眾人看去,那個尖頂,在陽光之下,此刻正是光茫四射,一下看不清它的形狀。

謝勁松又說:“這種屋頂裝飾,因為安置於在‘攢尖頂’的最頂端,所以名字叫做‘寶頂’,有時候,也稱之為‘絕脊’。一般來說,像藏經閣這樣的建築,它的‘寶頂’,多數都是銅質鎏金的……”

大家聽到謝道士說到銅質,幾乎都已明白,這件屋頂裝飾,便是他所說的另外一件結構。

“如此說來,”魯道士說,“你說的這個‘寶頂’,也是與那峰頂的金殿一樣,都是用黃銅製成……”

“嗯……”謝道士說,“不止都是用了黃銅材質而已……所有這些構件,根本就是一起鑄造出來的……”謝道士又把這個說法強調了一遍,然後說道,“所以,這件‘寶頂’,它也是比較特別的……”

謝勁松一邊說著,一邊為眾人引路,向那藏經閣走去。

一路上,謝勁松忍不住又向眾人介紹起這“寶頂”的作用。

一般來說,這位於建築頂端的“寶頂”,它最主要的作用,一是裝飾,二就是防水。

從裝飾的角度來說,“寶頂”的紋飾和形狀,變化很多。

像藏經閣這樣,以鎏金裝飾的寶頂,並不多見;一般多是在這“寶頂”的外面,著上釉色。

而寶頂的形狀,通常可以分為上、下兩部分。

下半部分,為磚徹線腳,它的式樣和做法,與之前眾人曾經看過的須彌座,非常相似,有上枋、下枋,又有束腰、圭角,等等;

而上半部分,則常常為一圓形中空的“寶珠”。這上半部分的構件,形狀變化更多,常能見到各種不同式樣。譬如葫蘆形狀的“寶珠”,那也是極為常見的一種砌築雕飾。

這“寶頂”還有一項極為重要的功能,那就是防雷。

也就是說,在那“寶頂”的上半部,表面看起來,是一個圓形的“寶珠”;但是,在那“寶珠”的內部,卻總是製成中空,而且裡麵包著一段通心木。

這一段通心木,向下穿過屋面,又與屋內的“雷公柱”相連。

在雷雨天氣時,若是這藏經閣遇到雷電,因為那“寶頂”位於屋頂的最高處,而這“寶珠”,又位於“寶頂”的最尖端,所以,它也最容易被那雷電擊中。

當這“寶頂”觸雷之後,那天空落下的閃電,會沿著“寶珠”內部的通心木,直接傳至“雷公柱”;然後,再經過“雷公柱”,依次傳向其下方的“太平梁”和“沿柱”,並順著這些結構,最終流入地面。

當然,像“雷公柱”、“太平梁”和“沿柱”這樣的構件,之所以能夠引導閃電的電光,是因為在建造這些結構是,所使用的,並不是一般的木材,而是像楠木、格木、松、柏等等,這一類的緻密木材。

甚至也有些時候,在這樣的緻密木材內,還會埋有銅、鐵內芯,為的就是,將閃電的電流,迅速地匯入地下。

謝道士說,因為大殿和寶剎多是木製建築,一但被雷電擊中,極易引起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對那些建造大殿和寶剎的工匠來說,遇到雷雨天氣,閃電最易擊中哪裡,被閃電擊中之後,電光又會從哪裡流過,他們經過多年摸索,早已一清二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建造殿閣的過程中,設定“寶頂”以及“雷公柱”這樣的結構,就是為了更好地避雷,保證這些木製建築,在雷雨天的安全。

魯道士聽完謝老道的解說,點頭道:“嗯……看來,你說到的這個‘雷公柱’,就是個專門的避雷裝置……對這個,以前還真不瞭解……”

謝勁松連忙強調說:“對,對……這個‘雷公柱’,主要就是作為避雷之用……其實,雷公柱這樣的結構,在木製建築中,非常常見……

“只不過,因為它位於屋頂內部,一般人難能見到,所以就並不瞭解。但是對於建築工匠來說,那卻是再熟悉不過了……

“你們知道吧,不僅亭、閣這類建築的‘寶頂’下方,要用到‘雷公柱’,在寶塔或是牌坊一類的建築中,也要用到‘雷公柱’……還有,剛才我們見到的玄帝殿,為了避雷,在那屋頂的內部,也一樣安裝了‘雷公柱’……”

“咦?”付道士說,“那玄帝殿的大殿,我也去過不止一回,但是你說的這個什麼‘雷公柱’,我可真是從未見過……”

“那不奇怪……我剛才說了,因為……”

“其實我是想問……”付道士打斷謝老道說,“這個‘雷公柱’,到底長的什麼樣?安置在什麼位置?”

謝道士微笑答道:“這個‘雷公柱’,可以說是其貌不揚,它其實就是一段形狀比較短小的柱子。在玄帝殿中,這‘雷公柱’的下部,就立在‘太平梁’上,而它的上面,就支撐著大殿頂部挑出的脊檁……”

“哦……這樣一說,倒是更加複雜了……那到,這個‘太平梁’,又是個什麼部位?”

“哈哈……”謝勁松大笑道,“要是說起這‘太平梁’,恐怕只能到了那大殿內,指給你看才行!哈哈……不過,你這樣一問,我倒是想起,在那‘雷公柱’與‘太平梁’相接的部位,那‘雷公柱’的柱頭,通常都是做成垂蓮形狀的……要說起來,這也是‘雷公柱’的一樣特點……”

“嗯,下次再去玄帝殿時,一定要仔細看看……”付道士說,“想不到,在這些建築當中,竟然還有這許多門道……”

謝勁松說:“其實,一會兒我們到了那藏經閣,一樣也能見到這‘雷公柱’的結構……

“因為在‘攢尖頂’式樣的建築中,那‘雷公柱’,就直接吊在‘寶頂’的下方,與‘寶頂’上半部分的‘寶珠’,直接相連;所以,從位置上判斷,這個‘雷公柱’,根本就不難辨認……

“只是,這藏經閣內的‘雷公柱’,外形卻是有些特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