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中間,兩名被綁來的道士,都是盤著腿,席地而坐;大殿兩側,還站著不少道士,除了魯道士等人,另有一些玉虛宮的常住道士;而大殿上方,坐著幾個人,其中就有監院和何慶山;曼兒也立在何慶山身後。

大殿中的眾人,見到蕭洪,紛紛向他點頭致意。

蕭洪被眾人盯著,感覺有點不太自在,略微遲疑一下,看到監院也伸手招呼自己,便走到大殿上方,來到監院與何慶山等人面前。

這時,早有道童取來一張椅子,蕭洪也不推辭,就在何慶山身邊坐下。

蕭洪還未坐穩,監院便問道:“蕭道長,我聽何道長說,憑著大家手上的這部經書,就可以戰勝那黑衣人?”

蕭洪剛才穿過大殿,從眾人身旁經過,就注意到,有不少人手上都捏著些紙張。現在聽到監院這樣說,又往兩旁掃了一眼,這才明白,原來是高璿方丈給的那部經書,現在已經被拆散了,一頁頁地,分發給了眾人。

曼兒在蕭洪耳旁輕聲說道:“這書反正也是線裝的,一會兒,我再把它裝回去……”

曼兒在老君洞前,把這經書要去,要與畫廊的巖畫對照,之後,她就沒把經書還給蕭洪。現在把書頁拆散分給大家,想必也是曼兒的主意。蕭洪微微點了點頭。他知道,曼兒心靈手巧,即使經過這一拆一裝,那經書想必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蕭洪發現,此時,魯道士等人又是紛紛看向自己,顯然對此有所期待,於是便回覆監院道:“不錯,高璿方丈確實說過,依照這部經書,可以找到對抗黑衣人的辦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大殿上的眾人,紛紛地輕聲議論起來。

監院又說:“可是,這部經書中,到底有些什麼奧妙?我們已經研究了一些時候,卻沒能明白……”

蕭洪照實回答說:“這個方丈也沒細說,只說讓我帶這經書回來,慢慢研究……我今天去老君洞,本來還想再仔細問問方丈,但是等了半天,卻沒能見到他……”

監院皺了皺眉頭。眾人之中,也有不少人連連搖頭。

蕭洪又接著說道:“不過,之前方丈說了,如果我想不明白,讓我找您與何師兄仔細商議,還可以,讓大家一起來研究這部經書……”

眾人表情俱是好奇,又是紛紛看向自己手中的書頁,但是看了一會兒之後,又都顯得非常困惑。

這時何慶山說道:“這開頭的幾頁,我們那日在石崖畫廊中看到過,經書上的內容,與巖畫上相比,基本沒有什麼差別……”說著,便將自己手中的幾張書頁遞給蕭洪。

蕭洪接到手中一看,這五張書頁,正是在畫廊中看過的五幅巖畫,依次是——“起無始”、“顯真身”、“尊宗室”、“歷劫運”和“開天地”。

在這幾幅畫中,中心位置都畫著一個大圓,大圓之內又畫有各種構圖,內容與巖畫完全一樣。唯一的差別在於,在這些大圓上,沒有配以裝飾花紋,而且,在圖畫的下方,也沒有任何解說文字。

這時監院說道:“這一部經書的內容,是與老子顯化有關……”

蕭洪知道,這監院所說的“顯化”,就是何慶山之前說到的“化現”或者“隨世應化”。

監院又說:“老子,就是‘道’的化身——‘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

監院一邊說著,一邊看向大殿上站著的眾人。

當他的目光掃過魯道士時,那魯道士不由得手捋鬍鬚,隨聲應道:“不錯,所謂‘大道無形’,就是此意……《老子想爾注》中說:‘道至尊,微而隱,無狀無像也;但可以從其戒,不可見知也’……”

“嗯……”監院點了點頭,說道,“這就是說,所謂的‘道’,無法用形象來表示;而老子,是‘道’的化身,也不能用具體的有形的物象來表現……所以,若是說起‘道之化身——老子’,那自然也就無法用影象來描繪……”

何慶山也點說:“所以,這部經書的第一幅畫,那個單獨出現的大圓,並非只是個圓形而已,那其實是代表著‘道’的老子,也就是混沌未開之時,無形無象的狀態下,老子的樣子……”

“這便是老子的第一次化現!”魯道士說,“大家可否知道,在魏晉之前,也就是在張角的太平道和張道陵、張魯的天師道那個時期,教徒若是祭拜老子,其實往往是只設香案,並無老子的神像可拜。因為,就如監院方才所說,他們所祭拜的‘道之化身’,其實無法用影象以加描繪……”

這時,大殿中央綁住的那兩名道士中,有一人突然仰頭大笑。

蕭洪定睛一看,原來正是被另一人稱為“大哥”的道士。也正是這名道士,之前用旋風捲起巨石,毀掉了一幅巖畫。

“袁建功!”監院毫不客氣地喝斥道,“你笑什麼?!”

“哈哈……”這袁建功又是大笑兩聲,才不慌不忙地答道,“我笑你們幾個,迂腐之極!”

何慶山怒道:“我們討論經書的內容,何時讓你插話?!”

監院也說:“你老實些!你們為何偷偷去拓印那些巖畫?為何又將巖畫毀去?早點兒說個明白!你這樣嘴硬到底,豈能有你什麼好處?”

“哈哈……”袁建功笑道,“真沒想到,你們居然這麼不開竅……早知道這樣,把那些巖畫都給你們留著,也是無妨……哈哈……”

“你休要囂張……!”何慶山又喝道。

“怎麼?”袁建功故意做出一幅無辜的表情,“你們既然在討論這部經書,為什麼不向我好好求教呢?”

未等何慶山等人反駁,他又指著眾人手中的經書紙頁,繼續說道:“你們只當這上面說的,是老子歷次顯化的經過,對不對?哈哈……要我說啊,你們這些人,真是荒謬!”(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