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蕭洪接過經書,心中暗自驚喜,“這上面的內容,真的能夠對付黑衣人?”

“嗯。”高璿嚴肅地點頭說道,“不過,只是這一部經書,那還不行。我的意思是說,你順著這部經書裡的方法去做,就能找到對付黑衣人的辦法。”

“哦!”蕭洪一邊點頭,一邊就拿起經書,想要仔細翻看一下。

“這經書你回去再細看。”高璿方丈突然說道,“有不懂的,你就再來問我。不過,你們要抓緊時間,琢磨清楚。我在這裡悟道,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恐怕你們再有個一次兩次見我的機會,我可就要飛仙了。到那時候,這經書上的方法,如果你們還不明白,那我也是無能為力……”

就這樣,高璿方丈揮揮袍袖,就將蕭洪趕了出來。

老君洞門口,何慶山等得無聊,乾脆找了塊平整的石頭,在那兒打坐。

“怎麼樣了?”何慶山睜開雙眼,關切地問蕭洪。

蕭洪尷尬地張了張口,卻不知應該從何說起。

這時曼兒也趕了過來。原來,趁著蕭洪進老君洞去見師父,曼兒又去看那崖壁長廊裡的壁畫。

“你見到方丈了?方丈怎麼說?有沒有辦法對付那些黑衣人?”曼兒連著追問蕭洪。

蕭洪見曼兒問得緊,只好把方丈給的那本經書從懷中取出來,在曼兒和何慶山的眼前晃了晃。

“師父給了本經書,說有對付黑衣人的辦法。”蕭洪說道。話雖是這樣說,但他想到高璿方丈方才的一系列表現,心裡很是沒底。

“那太好了!什麼經書?”曼兒面露驚喜,伸手就想來拿那部經書。

“唔……”蕭洪隨手又把經書放回了懷中,但是他怕惹得曼兒不高興,就又解釋了一句,“這部經書重要,我們還是回去細看……”

曼兒倒是也沒再追問。何慶山將信將疑地看了蕭洪一眼,也從打坐的地方站了起來。三人於是一同下山回來。

一路上,蕭洪沒怎麼說話。他在心裡面盤算,師父給了本經書,又說可以找到對付黑衣人的辦法,到底靠不靠譜。拿到經書那會兒,他還挺高興,覺得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但是越想就越覺得不對勁兒。

“都是他說‘老君顯聖’這事兒給鬧得!”蕭洪心想,“現在想到這部經書,我就覺得心裡不踏實。誰知道方丈背後打的是什麼主意?”

蕭洪一邊想著,一邊打量了一下身邊的何慶山。

自從聽到師父再次三番地說何慶山書呆子,他再見到何慶山,心裡就覺得有點兒怪怪的。

“嗯,何師兄……”蕭洪終於忍不住,試探著開口,“不知道,你前幾次見師父,師父都說了些什麼?”

“哦,師父正在這裡修煉,每次我們見面,師父話都不是太多……所以,也沒說什麼重要的事情……”

“哦,是這樣啊……那,師父說過的事情是……”

“嗯,你也知道的,師父這個人啊,遍讀經書,所以對經笈考證,要求得也很嚴。我每次見他,都被他問得很緊張,我們這幾次見面,也不例外……”

“哦,師父問起什麼經笈?”蕭洪又進一步追問。

這一追問,何慶山的話突然多了起來:“唉!師父問起我‘老君顯聖’的事情!你倒也說說,這可讓我如何作答?這老子顯聖的事情,各種經笈裡的記載,那可真是多了去了!我哪裡說得過來?……

“你在那石崖畫廊裡也見到過,那有一幅畫的下面,就寫著,太上老君乃混元之祖宗,天地之父母,能分佈清濁,可以開闢天地乾坤之位啊!那是什麼樣的神通!……

“經書上還說,老子‘自羲農以來,世為聖者作師’,這說的是什麼?說的是老子可以隨時應化,又可以累世轉生啊!你就想想吧,這‘老君顯聖’的事情,經書上面的記載,到底該有多少……”

蕭洪瞥了何慶山一眼,彷彿聽見高璿方丈在自己的腦海中說道——書呆子。他趕忙把目光掃向一邊,生怕何慶山順著那目光聽見他腦海裡的聲音。

“嗯……”蕭洪聽何慶山說了一會兒,又問道,“那你覺得,師父說話的態度,跟以前是不是不太一樣?”

“什麼不一樣?你覺得不一樣?師父一向都很嚴肅,這幾次見面,更是不苟言笑……我想,這黑衣人的事情,對他來說,也是很大的壓力……”

“咳,咳咳……”蕭洪突然覺得,自己差點兒被一口氣兒嗆到,只好連著咳嗽了幾聲。

“你要知道,”何慶山又說,“這玉虛宮上上下下,甚至包括周圍大大小小的道觀,最有威信之人,就是師父!他這玉虛宮方丈一職,也是眾望所歸……不過,這次黑衣人的事情……”

聽了何慶山這些話,蕭洪心中已經基本確定,高璿方丈對自己的態度,與他平時在外人面前的樣子,有很大的差別。

蕭洪告訴何慶山,高璿方丈遣散道眾的安排,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何慶山聽了蕭洪的詳細解說,雖然也點頭認同,但是卻又說道:“這些道理,若是講給其他道觀的道友聽,恐怕他們難能一下就接受……”

這時蕭洪彷彿想明白了一樣,突然說道:“怕什麼呢,現在放棄道觀,那也只是暫時的!等我們按著方丈給的這部經書,找到了對付黑衣人的方法,不就一切都解決了?”

高璿方丈給的經書,蕭洪還沒有看過,到底能不能像他說的那樣,找到應對的方法,蕭洪其實也沒有把握。

不過,有一點,蕭洪倒是突然想明白了——在按照這部經書尋找解決辦法的同時,只要這些道觀願意暫避一時,黑衣人的勢力就不會過快擴張。

三人回到丹房之後,蕭洪將經書取出,交給何慶山。蕭洪與曼兒都站在何慶山身旁,三人一同翻看這部經書。

這一部經書沒寫書名,裡面印著些板刻套印的圖畫,有些圖畫的旁邊,還有附註的文字。

何慶山只認真翻了幾頁,又往後快速地翻了十幾頁,就把這部經書遞還給了蕭洪。

“我看這部經書沒什麼稀奇。”何慶山淡然說道,“這部經書的內容,不就是那畫廊裡的壁畫嗎?”

蕭洪忙又翻了翻,從第一幅圖“起無始”,一直第五幅圖“開天地”,他都還記得。這正是老君洞旁的石崖畫廊裡,壁畫上畫著的內容。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上面說的,是老子的‘化現’過程。”何慶山解釋說,“所謂‘化現’,說的就是,隨著世代變化,老子在這世上,會有不同的化身。所以,這個也叫做‘隨世應化’……”

蕭洪沉默無語。

“唉,我可真是搞不明白……”何慶山說,“師父為什麼老是說起這些?又是‘老君顯聖’,又是‘隨世應化’……”(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