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場辯論的地點在大內,因此參與的人數有限,佛教方面出席兩人,那位帶回來轉世佛祖的老方丈,以及轉世佛祖本人。

道教則要多上一些,除了代表正一教的那位天下第二,還有兩個負責幫助完成法事的道盟長老,每一個都是道教北派的顯赫人物,權柄極重。

至於他們身後,還站著四個青年一代的道教英才,濟濟一堂,顯得那一老一少的組合略微寒酸。

不多不少,正好七人的佈置,飽含深意,七,一向是個神奇的數字,聯絡到道教,則首先所有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那赫赫有名的北斗七星陣。

此陣法與趙勾十絕羅天陣並稱以弱博強的最強陣法。

論威力還是那十絕羅天陣更勝一籌,但北斗七星陣勝在變化和人員精簡,一向是大道教當仁不讓的第一陣。

這也是啟元皇帝敢於讓那轉世佛祖進宮的底氣之一。

有這七子在手,自己的安全若再沒有保障,這皇宮也許就早就不姓司馬了。

更何況,在接見這位轉世佛祖的明堂內外,更是潛伏著趙勾十位隱姓埋名的翡翠碟子,一明一暗的兩重保護,平添啟元皇帝的安全感。

閒話暫不多說,正題開始。

時間到了未時又半個時辰,吉時已到,皇帝宣佈,比試開始。

一道明黃色的綢布被掀開,上面是司馬仁出的一道題,也是佛道雙方的論題:七。

單單一個‘七’字,命題已定,有專門的天官監督,雙方按照抓鬮的結果決定先後辯論的順序。

一場大戲,就此拉開帷幕。

大晉朝的風氣是開明的,尤其是學術,一代又一代的哲學家就此誕生,他們其中大多數人是道士,因為這個職業自從誕生的那天起便擁有了溝通天地自然的使命。

皇帝乃是天子,如何將天子與世間萬物的關係變得協調而合理,是道家千年以來一直的努力。

處理皇權與天地百姓的關係,也是當道教成為國教之後,道教眾人畢生奮鬥的目標。

一直以來,正一派作為諸多道門學派裡,最受皇權喜歡的,自然是因為他們的學術,親近皇權。

一直以來,正一派的主張都甚得皇帝喜歡,尤其是當下這種國家被一場持續五年的贅戰拖到一個並不樂觀的境地,休養生息,依法治國,寬刑簡政,兼濟百家,拱垂而治等等一系列的道教宗旨,都被人們認為是當下社會的救世良方。

這也奠定了道教的地位,更加穩固,以至於已經讓啟元皇帝感到不安。

於是便有了這個七的命題,七之一字做何解釋?

誰能揣摩到司馬仁的心思?

作為佛道兩派的執牛耳者,自然難不倒他們。

於是,一場龍爭虎鬥就此開始。

根據抓鬮的結果,先出場的是佛教。

對於小光頭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訊息,文試當中,最忌諱先出手,因為文試不存在一招制敵,先開口固然能給大家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使自己的對手陷入被動。

但卻也限制了自己的出手套路,如果起手太過鮮明,便會被對方慢慢玩死,而自己卻輸個莫名其妙。

因此,這個開頭,極難,太輕,傷不到對方,太重,自己就會騎虎難下。

更何況,這命題是臨場發揮,考驗的是即興的表演,這也是最能考驗一個人是不是有真材實料的辦法。

啟元皇帝這一手,確實漂亮。

於是,一切麻煩便落在了小光頭的肩上,所有人都等著看小光頭的笑話,狠狠地羞辱一下這狂妄的佛教中人。

各懷心事的期待中,那黑瘦的小光頭,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卻只見他雙手合十,站起身來對著啟元皇帝司馬仁彎腰施禮,然後端正的坐在自己的蒲團之上,稚嫩的聲音帶著莊嚴和不容置疑的天經地義的語氣,一字一頓的說了起來。

“七者,圓滿也,東,南,西,北,上,下,中間,七者囊括宇宙,故七者,圓滿也!”

俗話說,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小光頭圓滿也的話音剛落,坐在他對面的正一派老道便眼前一亮,這小禿驢,似乎真的不簡單。

於是,這位老道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那些徒子徒孫們非要自己出山。

如此巧拙相濟,出招無痕的對手,確實不是他們那些年輕人可以對付的,雙方的眼界並不在同一高度。

不過也好,自己已經低調多久了?李天材的名號,已經快被這個世界忘記了吧。

想到這裡,老道的眼前浮現了那個始終壓自己一頭的齊養神,是了,有這樣強大的師兄,自己再優秀,也只能在角落裡站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今天,或許自己有機會做些什麼?老道安靜的聽著對面的小光頭一字一頓有節奏的論述,心裡漸漸活泛起來。

而作為觀眾的司馬仁,聽到小光頭的立意,不禁心裡一震,呵呵,剛開口便是宇宙,便是圓滿,看你怎麼接著圓!

不過卻也對那小光頭的講演帶起了興趣,安安靜靜的聽了下去,一旁的太監們忽而看到皇帝陛下悄悄坐直了身子,作為最瞭解司馬仁的他們知道,皇帝陛下已經真正重視起那個小光頭了,想到這裡,他們也心底打鼓,這小光頭,真的是那轉世的佛祖嗎?

“七者,地火水風空見識,七法也;七者,口,鼻,眼,耳,身,識,意,七觀也;七者,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也;七者,釋迦出生而行七步,一步越一道,六道踏過,七步超脫也,”說道這裡,小光頭低下了頭,雙手合十,說了一聲法號,之後言:“故,宇宙圓滿而予七法,七法定而演七觀,七觀感而生七情,七情皆往而超脫六道,既超脫天地也,又說,修得七層浮屠。”

浮屠兩個字彷彿具有某種魔力,場間諸人似乎親眼看到了這圓滿的大世界,尋找到了完整的成佛之路。

尤其是皇帝司馬仁,彷彿親眼看到那從洪荒而來,最後超脫成佛的佛祖釋迦。

一個美好的大世界在他的眼前浮現,那裡沒有煩惱,皆是智者,每個人都擁有大智慧,那裡沒有心計,沒有這世襲罔替的沉重包袱,司馬仁心思恍惚,似乎親身經歷了那一切,更彷彿自己便是從那裡而來,神往之情從司馬仁的腦海中誕生,面色潮紅,司馬仁心底頓時激動起來。

待他終於回過神來,發現那小光頭已經垂下了眼,默默的轉動著手裡的骨珠,而坐在他對面的道教老人李天材,已經是滿臉的嚴肅。

司馬仁深吸了兩口氣,他知道,這個轉世的佛祖,多半是真的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