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笠很快給了馬睿答覆,討論將在兩天後進行。

克勞德茲從QQ上傳給他一個程式和一套密碼,馬睿用殺毒軟件分析的結果是“未知程式”,但他還是擔心有木馬,擔心自己電腦上的檔案被盜取,於是他專門買了一臺筆記本,一個外地的未記名的上網卡。

那個程式是一個自制的聊天工具,功能很簡陋,馬睿猜想它在保密和安全上應該是有獨特的地方才會被選用。

討論的時間是中午1點,馬睿早早的上了線,發現聊天工具並不允許自建暱稱,所有人的代號都是按照上線順序給的數字。

馬睿是“01”。

沒有人發言,也看不出到底有多少人線上。

接近一點的時候,一個陌生的號碼打來了電話。

“你上線了麼?”電話那邊是林笠。

“對。”

“幾號?”

“我是01。”

“我是03,你準備好說服他們了麼?”

“我儘量。”

“不要試圖激怒別人,也別用激將法,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抨擊別人。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而且他們都是和你一樣正義感很強的人。”

“知道了。”馬睿簡短的回答道。

“最後一點,想好了再發言,我們從不刷屏。”

馬睿忍不住笑了起來。

電話結束通話的同時,螢幕上跳出了一行字:“(03):大家注意了,我是牧師,現在我們開始討論。”

它繼續寫道:“(03):首先發言的是01,他是新人,但已經透過了試煉,是可以信任的人。這次討論也是由他發起的。”

“(03):我重申一下,我們的討論是完全私密、平等和坦誠的,我們都知道我們將決定什麼,我們也都知道可能面臨什麼。每個人都有責任保守秘密,同時保證安全。在進入這個系統以前,每個人都要保證身邊沒有其他人。離開電腦前,不管時間有多短,一定要退出系統。”

“(03):有人有任何問題麼?”

沒有人發言。

“(03):01,你可以開始發言了。”

略微猶豫了片刻之後,馬睿重重的按下了回車鍵。早已經打好的內容瞬間佈滿了整個螢幕,馬睿上傳著畸形人的照片,忽然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雖然遠隔著層層網路,但他卻好像是在一個空蕩蕩的房間裡接受著拷問。

房間裡沒有人,但你知道那面巨大的鏡子後面站滿了對你懷有惡意,不信任你的人。

他們用最挑剔的目光注視著你的每一個最細微的動作,懷疑你的每一個音節。

但你終究會打敗他們。

有人開始提問,馬睿冷靜的回答著,回應著那些預料之中和預料之外的質疑。

螢幕上終於停頓了下來。

馬睿看了看錶,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分鍾。

“(03):還有人有疑問麼?”

沉寂了片刻。

“(03):現在我們開始表決。”

聊天視窗自動關閉,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簡單的選擇框。

“請慎重的做出選擇:他有罪麼?是(yes)/否(no)”

馬睿按下了“是(yes)”。

然後是另一個選擇框。

“請慎重的做出選擇:你願意作為執行者麼?是(yes)/否(no)”

這一次他選擇了“否(no)”,他隨即發現自己退回到了桌面,程式自動關閉了。

當他再次登入時,介面卻是簡單的對話方塊:“本次討論已經結束。本視窗將於10秒後自動關閉……”

他撥回剛剛林笠打來的號碼。

“結果是什麼?”

“全票透過。”

“下一步要怎麼做?”

“我會再和你聯絡。”

掛掉電話以後,馬睿開始整理自己的思路。

組織上給人的感覺很嚴密,而且應該操作過很多次。每個人都不知道其他人的身份,意見和選擇。

作為召集人的林笠知道所有人的身份,但他應該不會說出來。

克勞德茲應該知道一部分人,但是沒辦法和他直接聯絡。

另外,程式的製作者也應該可以知道所有人的ip地址,他們的伺服器應該在國外,馬睿對網路不是非常熟悉,但他猜想應該有辦法從ip地址得到真實的地址。就算大家使用的都是移動網路,也能從訊號基站的資訊推測出網路使用者大致的位置。

存有影片的人應該也是這個程式的製作者,一個小團體內有多個電腦高手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馬睿更相信自己的直覺。他也應該是林笠組建這個團體的最早的成員之一,而一切行動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不會有那麼多注意事項,在現實中也一定有著某種聯絡。

此外,林笠昨天並沒有否認他們存在為成員復仇的事實,由此也有可能確定一些成員的身份。比如鄧升的案子,馬睿幾乎可以確認張天卓就是成員之一。

迷霧依舊層層疊疊,但線索已經漸漸展露了出來。

******

馬睿抽時間去網監大隊取回了前不久請他們幫忙查的張天卓的上網記錄,果然看到了那個熟悉的網站。

這進一步讓他確定了自己思路的正確性。

他動用警校同學的關係查詢了5年前在寧安市委工作的領導幹部的死亡情況,結果發現曾任寧安市委副書記的鄭成祥在1年多以前因駕駛的車輛剎車失靈而墜入山谷死亡。

當時定性為機械故障導致的事故,但馬睿從中感覺到一些不尋常的東西。

他開始在心裡勾勒整個事情的脈絡。

團體的創始人無疑是林笠,也許還有其他人,但直至今日,他仍然是最主要的組織者和實施者。

這個小團體的創立初衷也許並沒有那麼偉大,也許只是因為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訴求無門,絕望之下的一種歇斯底里的報復行為。但不知在什麼時候,因為什麼原因或者什麼人而轉變了初衷,給自己披上了神聖的外衣。

馬睿在刑事偵查課程上學習過一種被稱為“交換復仇”的案例,有一個案例發生在日本:兩個想要擺脫婚姻生活,但又不願付出高昂離婚代價的中年男子突發奇想,約定殺死對方的妻子。因為兩人都能有完美的不在場證明,而另外一方則完全沒有作案動機,所以應該能夠逃避法律的制裁。但在執行過程中,他們卻被人發現而殺人未遂。

林笠的小團體無疑是透過網路實現了“交換復仇”,這種多人之間的多重交換大大增加了被偵破的難度,甚至可以說讓人不可能把案子聯絡到一起。只要在其中牽線的林笠不犯錯誤,整個團體就不會有任何危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換一個角度,這也意味著從林笠那裡就能獲得所有成員的資訊,而任何一個成員出事都有可能引到林笠身上。

他的意志真的能有那麼強?

馬睿回憶著兩人第一次在酒吧會面時的情形,林笠自稱在精神病院接受過兩年非人的虐待,他那時候說:“等你經歷過那種治療,你就不會再害怕任何刑罰,你也不會再屈服於任何人任何事。”

真的如此麼?

馬睿對此深表懷疑。

審訊的手段很多,從**到精神的折磨有非常多的辦法,他還沒見過哪一個犯罪份子挺得住不招的。

但問題是,他不能冒險將林笠的犯罪證據交給警方,至少在他把自己脫罪以前不能。

而他又沒有把握依靠自己就能逼迫林笠供認一切。

一切還是只能從長計議,但無論如何,他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