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杆老煙槍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跟拉家常似的,倒也輕鬆,就是有些費煙。

“陛下。”

徐風雷從懷中掏出一本小冊來,遞了上去,

“您瞅瞅,這是我在民間調研得到的問題。”

“老百姓的訴求,不少哇。”

李世民抖了抖菸灰,接過小冊,一臉訝異的望著徐風雷。

“聽明……你去民間走動了?”

他問道。

翻開冊子一看,上面的小字瞬間吸住了李二的眼睛。

“沒錯。”

徐風雷咧嘴道,

“您不會真以為我這個監國,就是整天偷懶耍滑頭,正事不幹的吧?”

“那您可真是小瞧我徐某人了!在其位謀其政!只不過,我走的不是尋常路子而已。”

政務,他並不熟悉,不如交給業務熟練的房玄齡、長孫無忌等能臣去幹。

他所擅長的,正是走基層,去鄉下調研,傾聽百姓的聲音。

唰唰。

“糧種、水源、賦稅、械鬥、治安……”

李世民不斷翻看著,越看表情越是驚訝,拍著冊子大贊道,

“好,好啊!”

“聽明,是朕錯怪你了,是朕錯了!你小子,是真辦實事啊!”

“你記載的這些民生問題,朝堂上是根本不可能出現的,但確確實實,又是普遍存在的,朕也知道一些……”

“就比如這個爭搶因水源而械鬥,這自古就有之;還有繳納賦稅時候的這些貓膩,朕多多少少都知曉一點,但沒你這邊記的這麼詳細。”

“瞧著這上頭記錄的話,老百姓們的怨氣似乎還不小啊……”

徐風雷點了點頭。

“的確。”

他正色道,

“這些,關乎到底層百姓的生存,於他們不利,他們自然有怨言。”

“我記錄的,都是鄉間農人所口述的,秉承著‘真實’二字,沒有一字刪改,也沒有潤色。”

“農人們的語調,就是這樣的,或許有些粗鄙,但句句都直指核心問題。”

“底層的聲音,是微弱的,但也是最強音。”

李世民不斷的翻看著小冊子,連連點頭。

“你做得對。”

他應道,

“歷來改朝換代,就是老百姓的怨氣過重,最終你也發聲,我也發聲,連成了一片,便形成了最強音,席捲天下。”

“陳勝那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猶在耳畔,不得不謹慎吶!”

“朕也算半個開國之君,得讓老百姓們從戰亂困苦的泥沼中掙脫出來,把日子過好,才能使人心向唐。”

“陛下聖明。”徐風雷恭維了一句。

不得不說,有李二這樣的君主還是很舒服的,有著雄才偉略,也重視小民生計,難怪當政才二十來年,卻能為後世標為帝王模範稱頌。

兩人正聊著,卻見一傳話太監行至院內,行禮恭聲道:

“陛下,河間郡王李孝恭有摺子,請您閱覽。”

李世民微微挑眉。

“河間王?他沒事有什麼摺子上?”

他訝然道,

“遞上來。”

“是。”

太監將奏摺恭敬奉上,

李世民隨手開啟,只看了兩眼,便忍不住笑了起來。

“這個李孝恭,真是愛拍朕的馬屁,沒事就吹捧朕一番,對朕極盡溢美之詞,肉麻死了。”

李二打趣道,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朕的忠實小弟呢。”

事實上,李孝恭比李世民年長不少,是他的堂兄。

“他說什麼?”

徐風雷來了興致,湊過來道,

“讓我看看?”

李世民轉手就遞了過來。

“說前些年老是旱災蝗災的,今年卻是風調雨順,顯然是朕的德行感動了上蒼,上蒼獎勵有德明君,故而今年五穀豐登。”

李二笑道,

“再加上朕還滅了突厥,文治武功皆備,足以行封禪之事,請求朕上泰山去封禪去!”

“你說,這不鬧呢麼?大張旗鼓的跑泰山去封禪?朕哪有那麼閒,這才剛從行宮回來呢!”

徐風雷看著奏摺,眼瞧著李孝恭的一連串彩虹屁,也是露出了笑容。

“河間王是個憨直之人,他對陛下的讚美,也不全是吹捧。”

他道,

“畢竟,今年的確是無甚災害,百姓豐收安居。”

“擊滅突厥,也是曠世奇功。”

“與昔日封禪過泰山的皇帝比起來,陛下似乎的確有資格封禪泰山,名垂萬古了。”

“嗯?”李世民驚訝道,“你覺得朕能去泰山封禪?朕以為你會直接貶斥李孝恭呢。”

畢竟,在他心目中,徐風雷一直都是務實不務虛的。

“沒有啊。”

徐風雷澹笑道,

“我只是陳述事實。”

“再說了,李孝恭能上這份摺子,就說明朝中一定已有不少人支援此事了,您瞧,這後面還有一排聯名的小字呢,我瞧著不乏三省六部的大臣,嚯,長孫無忌的大名都在上頭。”

“封禪啊,那將在史書上記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無論帝王和大臣,都會記錄。”

“陛下真的不心動?”

李世民微微蹙眉,沉吟了起來。

他一會兒看看李孝恭和眾臣聯名的彩虹屁奏摺,一會兒又瞧瞧徐風雷的民生小冊,最終,終於還是苦笑了一聲。

“若沒有你這本小冊在前,朕倒會有幾分心動。”

李二感慨道,

“畢竟,表功於上天,彰顯威名於四海,那是每個皇帝都想做的事情。”

“按照李孝恭所言,朕好像夠資格了,但你這份民生小冊卻告訴朕,朕還遠遠不夠。”

“底氣不足,去了也沒意思。”

“若真有哪天,朕能讓天下百姓都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了,再去封禪也不遲!”

譁啦一聲,李世民站了起來,將奏摺重新遞迴給了傳話太監,同時,也將徐風雷的小冊一併遞了過去。

“把這封奏摺,打回中書省!”

李世民吩咐道,

“幫朕問一句李孝恭和那些請求朕封禪泰山的大臣——他們是不是吃得太飽了?還是在朝中無事可做了?”

“若無事可做,就把這本冊子交給他們,讓他們解決民生問題去!”

“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朕便去泰山封禪!”

“下去吧!”

徐風雷聞言,一陣偷笑。

他這冊子上的民生問題,可複雜尖銳的很!縱然是工業化的後世都不曾徹底解決呢。

這幫大臣,有的頭疼了!

“淨瞎搞……”

李世民扔掉菸頭,在地上踩了兩腳,而後又從懷裡掏出了兩根。

“再抽一根。”

他一指頭彈給徐風雷一根,起身伸了個懶腰,嘆道,

“抽完去睡會兒,打明天開始,就又要當那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咯!”

“陪您一根。”徐風雷笑吟吟的接過。

譁。

兩根捲菸同步點燃。

屋內煙霧飄飄,宛若仙境。

……

秋去冬來,雪消春又至。

轟隆隆!

空中劃過一道電弧,卻見那綿密的雨點散落在地面上,草坪裡的綠芽兒開始冒頭。

這一年,已是貞觀五年。

太極宮,兩儀殿前,人頭攢動。

“春雨貴如油啊。”

蕭瑀接著淅淅瀝瀝的小雨,笑吟吟的道,

“開年的時候有瑞雪,現在瞧這雨,看來今年又是豐收之年吶!”

“此全賴陛下聖明德厚!”

眾臣聞言,皆是附和。

“眾臣覲見!”

太監喊了一聲,大臣們這才停止了對話,列好隊伍,紛紛進了兩儀殿內。

玉階之上,李世民正坐。

“參見陛下,吾皇萬歲!”

群臣站定,山呼萬歲。

“眾愛卿平身。”

李世民面帶笑容,心情似乎頗為不錯。

只見他手裡捧著一本書冊,笑道:

“去年全唐的糧產、稅收數目都出來了,令人欣慰啊。”

“一年的產量,比貞觀元年到貞觀三年,這三年加起來還要多!”

“糧食多了,稅收自然也豐厚,若每年都能如此,何愁百姓不安居,國家不富裕?”

眾臣聞言,皆露喜色。

“此皆陛下執政之功。”

長孫無忌出列道,

“自陛下登基以來,災害驟減,人禍亦少。”

“如今的大唐,糧米賤價,一斗米,只需二錢,這是古今未有的底價!”

“大唐百姓,人人都能吃得起糧食,縱然是貧農都能果腹!如此治世,縱然是三皇五帝之時,都不曾有吶!”

長孫無忌上來就是一頓彩虹屁,吹的李二眼睛都眯起來了。

“好,甚好,哈哈哈……”

李世民大笑道,

“這不光是朕一個人的功勞,也全賴諸位愛卿輔左,才能有此番傲人的成績!”

“加俸,朕要給你們加俸!”

這會兒,他可太高興了!

“謝陛下!”

眾大臣皆俯首行禮,神色喜悅。

漲工資了,這誰不高興啊?

“去年秋日,臣等請陛下封禪泰山,陛下以民生未決,將之駁回。”

長孫無忌拱手朗聲道,

“而現在,如此低賤的糧價,實在是一張極好的答卷!如今治國有了如此大的成效,以陛下之文治武功,當往泰山封禪,上告皇天,下明地母,以昭我大唐皇帝治世之功!”

“請陛下準允。”

他這一說,左右兩列不少大臣皆是站了出來,拱手恭聲道:

“陛下功蓋三皇,德超五帝,當行封禪之事,昭告天地皇祇!”

“請陛下準允!”

群臣,請求封禪!

李世民的身子,微微繃直。

去年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沒有底氣,所以不敢去。

但現在。

就憑大唐這賤到底部的糧價,就憑再貧窮的老百姓都能吃上一口熱乎飯……

他覺得,自己有底氣了!

或許……

是該去一趟泰山,彰顯一下自己的功績?

這世上到底有沒有天地皇祇,他不知道。

但他知道,只要他去封禪,那史書上一定會留下極其燦爛的一筆,自己的威名,也能更一步傳遍四方!

不得不說,李二有些心動了。

旋即,他將目光落了下去,先是瞅了徐風雷一眼。

嗯,徐風雷神色如常,看上去不像是要反對的樣子。

再看魏徵一眼……

不好!

這魏徵又要壞事!

就在李世民看向魏徵的那一剎那,魏徵的目光也是勐地昂揚,盯住了李世民。

四目相對!

“陛下!”

魏徵出列,大聲道,

“臣以為,糧食賤價,並不是一件值得稱頌的事情,也決不能當做功績。”

“反而,這其中存在極大的隱患!”

此言一出,無數道目光都落在了魏徵的身上。

“魏徵,你這不是胡說八道麼?這怎麼能不算是功績?這是更古未有的大功!”

“正是!糧食低價,能讓老百姓都吃得飽飯,這不好嗎?難道你希望糧食貴?”

“真是,胡言亂語,你不能為了貶斥而貶斥吧!”

“……”

大臣們抱著樸素的思想,開始對魏徵口誅筆伐。

這麼漂亮的政績,到你這成了隱患了?

胡咧咧!

然而,就在魏徵快被這堆唾沫淹沒的此刻,位列文臣之首的徐風雷卻忽然開口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臣,也同意魏公的看法。”

“糧食賤價,並非好事,朝廷應該出面管控,將糧價提上去。”

眾臣:“?!”

李世民:“?!”

徐風雷身為當朝太師,那說話分量可是很重的!

故而,他一般不說話,平時上朝都是摸魚。

可他要是發表了議論,哪怕在大家眼裡是‘暴論’,也會馬上受到重視,甚至會有人反思——

難道真有這種事?

李世民眉頭蹙了起來。

“太師,你有何見解?”

他低聲道,

“說來聽聽。”

徐風雷一笑,指了指魏徵。

“還是請魏公說吧。”

他道,

“魏公先提出來的,臣只是附和,不好搶了魏公的風頭。”

李世民撇了撇嘴。

魏徵這傢伙說話難聽直白,所以他不愛聽魏徵的,特別是在朝堂上。

但徐風雷既然這麼說,他也只得朝著魏徵點了點頭。

“魏愛卿,說說你的驚人之論吧!”

魏徵神色凜然,沉聲道:

“陛下可聽說一個詞,叫做穀賤傷農?”

“糧食價格低了,這聽上去自然是好事,但陛下可曾想過,辛辛苦苦種地的老百姓,得了大豐收,最終只換來這麼一點點錢,他們會怎麼想?”

“田,不光可以用來種糧食,還可以用來種許多作物,如果糧價跌到了令人難以接受的地步,那麼農人們一定會放棄種糧,改種菜、種果、種瓜等等更賺錢的作物。”

“如此一來,來年的收成,必然大幅度減少!如此,若是再來一場不可預測的天災,那可就……”

李世民嵴背一涼。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