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蘋果也沒料到事情談的這麼順利,見面沒多久,楊銘就表態了非常樂意合作,蘋果正巧也是奔著這個目的來。很多人還在納悶,不是說中國人含蓄,需要輾轉很多才能得到具體嗎?

就在他們為這個直接的結果感覺到喜悅時,楊銘準備好的轉折來了:“但是你們也明白的,我公司的主要精力在於動力電池,我們正準備要跟全世界的汽車巨頭合作並打造生態圈,這方面耗費了太多資金。”

庫克開始感覺到,他是在要錢了……楊銘繼續說:“在生產線和產能上,想要專門針對手機研發電池,這意味著我們公司還需要專門設立新的部門,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發,之後才能進入到驗證階段,然後擴大生產規模踏入另一領域。”

“所以你們需要錢!我們可以提供,並可以參與到這個專案的投資中,幫助你們更快的完成!”庫克率先表態。

楊銘笑著:“我不是這個意思,錢我們還是有的,最主要是我的重心是在電動車上,所以你們需要讓我覺得,有必要專門展開這個專案。”

旁人在庫克耳邊說了幾句,他瞭然:“所以該怎麼來?”

楊銘先把價格往天上喊:“具體專案要看成本,但我的心理預期是,單塊電池的供應需要到一千元,或者你們的148美元,才能填補我的研發成本。”

“這個價格……”庫克琢磨一下,“我研究過你們的電池成本,即便相對來說也是太過高昂了。”

楊銘有恃無恐:“所以我之前才說,要看值不值得。我並不一定想要展開這個專案,我完全可以等到技術更成熟,成本更低廉時,再推出。”

“或者,有別的企業會願意負擔這個價格,會更希望它們的主力旗艦作品,更好的裝備上尖端的電池,重新定義手機市場。”

“價格我們可以商量!”

庫克當機立斷,他深知自己能談判的空間不多,技術都在對方手裡,你愛買不買,客戶可不僅僅是蘋果一家!

但是他也有籌碼:“在高階手機領域,我們的銷量一直以來都位居世界第一,我們需求量也足夠讓貴公司對銷量毫無後顧之憂!這是個雙贏!”

“是的沒錯!”楊銘同意。

“如果你們缺乏時間和產業鏈的鋪設,我們更願意提供資金參與……”蘋果依然不忘了要插足一腳。

“我的朋友,我並不缺乏資金,我有一整個銀行都是為我服務的。”楊銘笑著說道。

庫克轉到產品上:“或許我們能更進一步的商討,我願意讓蘋果全部消耗你們的產品,但反過來我希望能夠擁有一個產品供應的優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想要單獨供應給你的話,那不太現實。”楊銘搖頭。

“如果可以獨家供應,我們願意付出足夠讓你滿意的費用。”庫克想要交保護費,在對未來市場拓展和競爭方式上,他跟著利益走。

因為一旦自己能夠獨佔電池容量的大領先,其它品牌高階手機的市場,會全部都被他們搶走,在600美元以上價位,還有誰能與之爭鋒?

“你知道我最喜歡商量了!”楊銘很誠意的說。

比如減少三星這一個強勁的對手,我收你十個億保護費!減少五個對手,就收你五十億,然後打八折,沒毛病的!

只要把這種保護費,變成獨家合作協議,再弄上詳細的合作條文、數量和合作期限……這就是一個典型商業大單。

……

蘋果能夠最先發覺並抓住機會上門,雖然免不了要交保護費,但在眼界上也領先了對手很多。

楊銘一直在經營動力電池,體積更小更便攜的電池過去沒什麼興趣,之前國內某些企業有過詢問,沒得到確切結果後就淡忘了。

但隨著最近的不斷刷屏,高成本電池在技術的不斷更新下,成本逐步走低,這個應用的機會已經重新到來。

蘋果最先衝上來並願意交保護費,還千方百計想要形成高階壟斷局面,趁機把其它對手都踩在腳下。

只是談到這裡,楊銘就變得有點為難了。

一方面蘋果真心有這個實力砸錢,為了保住市值和優勢,兩千多億美元儲備摳出一點幾十億,並不算難事。

但另一方面他並不想形成寡頭局面,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電池成本提高了,最終花費還是要轉嫁到消費者手中,市場上只有這一款高容量,你不花錢誰花錢?

楊銘就不太喜歡沒有良性的競爭,雖然他不生產手機,但想看到更多蓬勃的局面,或者國內品牌在競爭上的綻放,這有利於兩種體系的競爭制衡,最終利於他靈活和定價。

如果只是蘋果一家獨大,幹掉了所有對手,它們會斷絕自己的選擇面!萬一楊銘中斷了合作想找別家,就面臨著沒人能補的局面!

如果公司是多股東的局面,甚至還會以為這個決定,讓董事長下臺。當然他目前持有大部分股份,但也不想跟錢過不去。

“從長遠來看,有競爭才是對我們最有利的。”李薇明白他的心思。

“那我們要不要收保護費了?”楊銘問。

“收!但不能收獨家的!合同文章很容易做,你可以針對不同的平臺展開不同協議,讓蘋果知道對手始終存在,也能給我們避開壟斷的麻煩。”

“對的!”楊銘確實感覺到後者是需要防範的,因為有些國家技術玩不過,確實就喜歡摳法律條文。

“該找誰?”他的下個問題。

“讓它們自己來表現。”李薇說。

……

之後業內就有訊息傳播,蘋果庫克親自到了中國造訪麥克斯韋公司,分析其在手機電池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步,不再侷限於大塊頭的動力電池。

能夠具備便攜性、小型化,這第一要影響的就是移動裝置,手機、平板、筆記本……都是受益的一批。

這之後的情形如同魚食撒向了湖面,一大幫品牌都瘋狂湧來了上來,各種電話打來、各路司高層上門,各種商討不斷。

隨之而來就展開了李薇的補充戰略:他們選取國內的一個合作的夥伴,並且以更低的價格,供應蘋果一千,那麼國內只要七八百。

這可以打個好名聲,樹立民族企業形象,但這些都是次要!不是關鍵!他們是做生意而不是做慈善,這麼做的原因是扶持競爭。

如果有兩家在市場上激烈角逐,作為電池公司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對於電池的定價、對於市場的選擇,完全由他們來操作!

就能避免了蘋果一家獨大,它幹掉所有對手後讓電池公司沒有第二客戶可選,反倒受制於蘋果的需求量,不得不為利益讓步。

雖然不一定會發生,雖然發生了他們依然可以扶持別的,但既然可以順暢的賺錢,就沒必要中途給自己找不愉快!

兩種陣營展開,讓你們任何一家都得裝孫子!

-- 上拉載入下一章 s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