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遠,別來無恙。”

“見過軍師。”

官道上,陳謙笑著與張遼打了個招呼。張遼正經的回了一禮之後,同樣笑了起來。

“軍師一去月餘,子敬兄可是早就等的不耐煩了。”

陳謙聞言嘴角一抽,原本笑著的表情瞬間垮了下來。

當初離開時,他和魯肅說最多十幾日便回,可回到徐州後,正巧碰上了法正這一檔子事兒,陳謙索性多待了幾天,安安心心的過了個年。

結果這一推不要緊,當初說好的十幾天直接就變成了四十多天。一想起魯肅忙到快要抓狂的表情,陳謙就心虛的不行。

“那個…子敬他還好吧?”

張遼聞言,強忍著笑意,一本正經的說道。

“聽文向說,子敬兄最近一切安好,就是每日處理完政務之後,都要磨一會兒劍。”

陳謙:!

他只感覺一個大大的“危”字在自己頭頂閃爍,心中開始默默對比起了自己和魯肅打起來的話,有幾分勝算。

可惜,一想到魯肅那一身的肌肉,陳謙就覺得,自己還是直接自盡比較有尊嚴一些。

張遼迎接陳謙等人的地方距離吳縣也就不到百里了,還沒等陳謙決定好自己要不要直接逃跑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到了。

當然,玩笑說玩笑,魯肅自然不可能真的拔劍噼了陳謙,他只是一臉和善的將陳謙拉到了政務廳,溫柔的按著陳謙的肩膀,讓他坐在了主位上,然後將一沓重的能壓死人的卷宗放在了陳謙面前…而已。

“子誠辛苦了,這些都是吳郡太守該處理的事務,肅已經整理好了,請子誠過目。”

魯肅的語氣很溫和,但在他說道“吳郡太守”四個字的時候,所有人都聽出了咬牙切齒的感覺。

“好,好,辛苦子敬了,謙馬上處理。”

發火的老實人惹不得啊!

看魯肅面色稍緩,糜芳等人俱是松了一口氣,不愧是能領軍的大都督,以前怎麼沒發現,子敬發起火來竟如此可怕。

見氣氛終於正常了,陳謙也說起了正事。

“子敬,顧雍等人最近可有什麼小動作嗎?”

魯肅面色一正,每當談及正事時,他總會讓人覺得意外的可靠。

“並無,子誠你雖離開,但文遠興霸他們的大軍尚在,況且主公威勢正盛,他們沒膽子在這個時候主動招惹我們。”

“呵!那個朱同如何了?”

“最近一段時間,雖然他們名義上說是在開墾荒地,其實暗地裡四家都在操練家奴。目前來看倒是沒有什麼衝突,朱同也並未表現出什麼異常來。”

陳謙聞言,不屑的輕笑了一聲。所以說為什麼這幫人老是要首鼠兩端呢?腳踏兩只船的事做多了,註定是要翻車的。

“無妨,本來也沒指望朱同他能起什麼大作用。子方,你配合子敬,將其他豪強全都給我先犁上一遍。”

“諾!”

之前在徐州時已經定好了,像什麼命令俘虜開荒、興修水利、鼓勵生育等事,魯肅已經著手在做,而且頗有成效了。

所以陳謙要做的,就是將之前已經被自己養肥了的世家,拎出來挨個放血。

“子敬,勞你傳令,自今日起,凡我治下百姓,若察覺各地官員有貪汙、強徵等不法事蹟的,皆可上報。若查定確有其事者,舉報人賞良田十畝。”

陳謙這一手,並不算新奇,和漢武帝時期頒佈的告緡令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魯肅瞬間就理解了。

這道令,說白了就是利用了人的仇富心理,讓無數的底層百姓自發的去監視中上層。

不同的是,武帝用這股力量來監視富戶,防止他們偷稅漏稅;而陳謙則用它來查貪官,僅此而已。

當然,以糜芳的手段,想查貪官有的是辦法。陳謙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藉此凝勢。將百姓的勢凝聚起來,以此威逼世家。

聽上去好像很簡單,但真想做到這一步,卻是難如登天。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想讓百姓信任,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不過陳謙既然敢說,那就有把握能做的到,他的秘密武器,早就悄無聲息的撒下去了。如今,也是時候開花結果了。

李家莊位於吳縣向北四十裡處,莊中有六七百村民,向來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不論是之前在孫策治下,還是現在歸於劉備,他們的生活模式並沒有什麼改變。

作為一群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地道道的莊稼人。比起何人統治,他們更關心每年收成如何,今年是不是又要漲租子了這類問題。

不過,李家莊的村民們對於那位素未謀面的劉皇叔,其實還是抱有相當的善意的。因為自從劉皇叔佔領此地後,他們竟然能吃上平價鹽了。

那細密如沙,潔白如雪的精鹽,要是放在以前,可是連地主老爺們都吃不上的好東西,現在只需要花上一點微不足道的錢財就能買到。單憑這一點,就足以讓百姓們對劉備感激了。

更何況,劉皇叔派下來當官的人,那可真是為民做主的好人吶!而且一點官架子都沒有,對他們這樣的泥腿子,人家也極為客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憫是徐州學院中早期畢業的學子,窮苦出身的他原本是沒有名字的,但在畢業時,因為學的比其他人用心,故而主公親自為他取了個“憫”字為名。

主公說,自己出身貧寒,如今雖學有所成,日後卻不可忘記初心,需時時對百姓懷有憐憫之心。李憫很喜歡這個名字,也同樣不曾忘記主公對自己的教誨。

這幾年,他從徐州走到豫州,又從豫州走到江東。眼看著百姓們逐漸變得豐衣足食,他的心裡就有一股濃濃的榮譽感。

“李小哥兒,稍微歇一歇,喝口水吧。”

李憫微笑著點點頭,坐在了來人身邊,拿起水壺喝了起來。

這些百姓分不清官職,自己雖一再解釋自己只是小吏,並非官員,可在他們看來,這好像沒什麼區別。

李憫索性便讓大家喊他姓名即可,那些百姓哪裡敢如此?最終推來就去,“李小哥兒”這個稱呼,成功被雙方接受了。

李憫在村中,每日不是幫人種地,便是帶著當地百姓開河渠,建水道。這樣的舉動,加上精鹽開路,短短不到半年,便已經讓當地百姓們徹底信任了他。

事實上,李憫並不是什麼特例,他的諸位同僚也同樣是這麼幹的。當初在畢業時,陳謙就告訴過他們所有人,政務之事不用他們管理,他們要做的,只有兩件事。

第一,將劉備的命令,完整又準確的傳達給下層每一個人,當然,順帶著也要宣傳一下劉備的仁義之名。

第二,將百姓們的訴求以及苦楚,詳細的記錄下來彙報給劉備。

而要做到這兩件事,他們就必須融入到百姓當中去,索性這一點,李憫和他的同伴們做的都不錯。

和身邊給他遞水的大哥聊了幾句閒,李憫起身,正準備組織大夥兒繼續開河道,忽然就聽到了一陣喧鬧聲。

眾人回頭看去,發現原來是官差來了,領頭之人對著李憫點了點頭,快步向他走來。

“李兄,此乃陳侯親筆所寫之告示,有勞李兄了。”

這人是吳縣縣衙中的公人,論地位,至少要比李憫高兩級。但李憫這些學子官職雖不大,卻可以直接向劉備上書,哪裡是他們能得罪得起的。

故而這人也不敢託大,直接尊稱了一聲“李兄”。

李憫施了一禮,雙手接過公文,這才仔細讀了起來。

只是剛看了兩眼,李憫就變了臉色。一旁的百姓見狀,有些忐忑不安的問道。

“李小哥兒,這…這告示上說的啥?莫不是…莫不是又要漲稅了?”

“不,是好事,天大的好事。快,快去將鄉親們都叫來。”

李憫有些激動,曾經在徐、豫兩州做過小吏的他,太瞭解接下來要發生的事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