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小寧聊聊吧!”有人開口道。

關鍵問題還在江寧那邊。

他們窮的時候,都要搞廟會,現在富裕了,不可能不搞,會讓其他村子瞧不起的。

江寧被請了過去,一臉懵。

“廟會?要搞就搞唄!我也不懂,大家決定就好了呀!”江寧說道。

在他們這裡,廟普遍存在,幾乎每一個村子都有一座,一般建在村口,廟的門口向著村子裡面。

這意思,就是讓廟裡的神靈照顧自己村。

每一個村子的廟,差不多都是村子的文化和信仰中心。

不過,他們這裡的廟和寺廟不同,裡面供奉的不是什麼觀音菩薩,而是玉皇大帝、文臣武將、何仙姑、土地公等,屬於道教體系的神明。

雙河村的廟,江寧也去看過,外婆帶他去上香,可不止一兩次。

裡面有功德牆,上面刻了一些名字,比如江寧的名字就在上面。

據說,那個面積不大的小廟十多年前被破壞過,是最近幾年才重修的。那段時間,廟祝趕緊提前把神像藏起來,才沒有被砸。

最初的廟會起源於遠古時代的宗廟社郊制度。

為了求得祖先及神靈的保佑,先民們選擇了在宮殿或房舍裡透過供奉與祭祀的方式,與之進行對話。每逢祭祀之日,為渲染氣氛,人們還會演出一些精彩的歌舞,即社戲,也稱廟會戲,廟會便由此形成。

同時,廟會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

民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被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廟會就是這種生活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所以,江寧並不反對搞這些活動。

農村的娛樂活動不多,廟會就是他們的盛會,只要經濟條件允許,搞隆重一點都無所謂。

“不是,也得有個地方才行呀!現在,村裡比較空曠的地方都蓋了大棚。”村長無奈道。

江寧想了想:“我記得村口附近,有一塊草地的吧?把那兒當成舉辦場所,應該沒問題。因為在村口,外村的人來參觀,也近一點,對不對?”

有人提出難點:“那塊草地,路都沒開通,拉電過去也麻煩。”

要知道,廟會也不只是白天搞一搞,而是連續三天的活動,晚上也有節目的。

“這有什麼難?開路唄!把電線也拉過去。以前沒有電,我們村不也點著燈都舉辦嗎?”江寧說道。

現在村裡也不缺錢吧?

總之,動他的大棚,那就沒門。

“嗯!我看就按照小寧說的辦吧!儘快開一路過去,還要佈置場地呢!”村長再一次站在江寧這邊。最主要還是現在村裡不缺錢,一些問題都能解決。

廟會需要準備的物資和工作都很多,如今主要勞動力都沒什麼時間,只能他們老一輩操勞這些事情。

比如要請唱戲的戲班,準備祭神活動需要的物品,邀請道士團等等。

“要用車之類的,我讓人配合呀!總之,都不是問題。對了,啥時候?”江寧最後問道。

“下個月九號。”

“下個月嗎?快過年了呀!”江寧滴咕。

其實,大家也就是過年前後才比較清閒,有時間去舉辦和前來參加湊熱鬧。

廟會每次都會有比較固定的活動,比如祭神儀式、祈福大典、上刀山下火海等這些必不可少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此外,村長他們這次準備增加幾個專案。

不是有錢了嗎?請一些民間藝術團隊過來演出,讓村民們樂呵樂呵,不過分吧?像什麼變魔術等雜耍,大家都喜歡看。

接下來,村長他們還花錢請了外村的人幫忙。

沒辦法,自己村的勞動力有點貴。那些雜事,搬搬抬抬的,還不如花點錢請人做,也沒那麼累。

開路、搭棚,搭建戲臺等等,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此外,還來了一些手藝人,比如扎紙匠。

有人可能會覺得荒唐,扎紙不是給死人的嗎?廟會不合適吧?

其實,廣義的紙扎包括彩門、靈棚、戲臺、店鋪門面裝潢、匾額及扎作人物、紙馬、戲文、舞具、風箏、燈綵等。

狹義的紙扎指的是喪俗紙紮,主要指用於祭祀及喪俗活動中所扎制的紙人紙馬、搖錢樹、金山銀山、牌坊、門樓、宅院、家禽等焚燒的紙品。

最早的扎紙,起源於古代民間宗教祀祭活動,以後逐漸成為慶祝節日的一種裝飾藝術。

明清時遍及城鄉,每逢節日或喜慶之際,民間藝人則充分施展其技藝,扎製成高意詼諧的“老鼠攀葡萄燈“,喜得貴子的“麒麟燈“,望子健康的“鴨(壓)子燈“,祝賀新婚的“鴛鴦燈“,祈求豐收的“金魚燈“,以及名種花草、鳥獸等。

所以說,扎紙的手藝人,人家可不僅僅為死人服務,千萬別把人家的業務範圍給縮小。

手藝人扎了一個猙獰的鍾馗出來,廟會的時候,還有個捉鬼活動,到時候得抬著這個紙紮的鍾馗到家家戶戶去。

這或許有點迷信,但老百姓也就是求個心安而已,無傷大雅。

“大家辛苦了,來,吃飯吧!敞開吃,吃完了還有,千萬別客氣,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村長讓江寧的食堂那邊,多做了一些,用飯桶裝過來。

那些外村來的,看到兩大桶白飯,兩大桶肉菜,差點流口水。

“還是雙河村富,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他們村舉辦廟會,去幫忙的,遠遠沒有這麼豐富,更不能敞開吃。每人幾塊肉,都是規定好的。

“是呀!我聽說,他們村現在是頓頓都有肉,根本不缺油水。”

“唉!要是我們村也有這個條件就好了。”

“你們村?差一個江老闆才是真的。”

“那倒是。”

……

難得吃一頓不要錢的大餐,大家肯定都不會客氣。像扎紙的手藝人,個子不大,愣是造了幾大碗,實在撐不下去,才戀戀不捨地放下碗快。

這一頓,他們吃得太痛快了。

因為吃得有點撐,只能休息一兩個小時,才繼續幹活。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