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哥高見!”姜瑄喜道:“阿濟格雖然號稱十萬之眾,但韃子八旗兵雖精,數量卻不多,加上蒙古人和漢軍八旗,滿打滿算不到二十萬甲丁,眼下四方紛亂,到處用兵,能讓阿濟格帶出來的八旗兵估計不會超過三萬人,餘者都是蒙漢旗丁。只要我山西鐵板一塊、萬眾一心,各州各府堅壁清野,齊心守禦,阿濟格必定寸步難行!我們再派一支精兵,待他疲憊思歸時,斷其糧道,則阿濟格除了狼狽逃竄,小弟想不出他還有什麼辦法!”

“不過萬事先慮敗,後慮勝,方可保得萬全。”姜瓖摸著短鬚,思索道:“我們雖然佈置妥當,卻限於大同周邊十三州府,遠點的就有些靠不住了,如果頂不住,我們要考慮考慮後路。”

姜瑄一聽,收起笑臉,凝神道:“大哥說得不錯,我姜家雖強,但只有山西半省,萬一韃子舉北方之兵來襲,我們抵擋不住韃子大軍,我們往哪裡安身,倒是個問題。”

姜瓖看看他,問道:“喀爾喀部有什麼條件嗎?”

姜瑄皺皺眉頭,搖頭道:“蒙古人都是些貪得無厭的傢伙,小弟在和林跟他們打的交道多了,跟他們上層有些交情,縱然如此,還是費了不少功夫花了許多錢財,才說服他們如果一旦有事,給我們一條退路。”

姜瓖將玉如意在手心一拍,恨恨的說道:“野人都是一個德行,貪慾重,不過這僅僅是條備用的後路,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用上,且先敷衍著,等到大局已定,這些蒙古人我不會給他們好臉色的。”

他又道:“我們的精力,要放到太原方向來,吳惟華這廝在山西待的時間雖然不長,卻極為精明,收買拉攏了不少騎牆派,這鳥人在我舉事時看著不對,換衣服裝作平民跑了,現在太原和巡撫祝世昌據城固守,等著阿濟格的到來,這廝是個麻煩,得先把他拿下,方才穩妥。”

說著這話,姜瓖的目光瞪向姜瑄,等著他接話。

姜瑄心頭明白,這是要讓自己去打下太原,他可不願去做這種高風險的勾當,眼珠一轉,立刻有了主意:“大哥,太原城高地險,非大將不可克之,小弟推薦一人,一定能成。”

姜瓖有些不滿,但還是耐著性子問道:“哦?何人?”

姜瑄道:“正是我倆的侄子,大哥麾下的參將姜建勳是也。”

姜瓖摸了摸短鬚,沉吟片刻,點頭同意道:“姜建勳倒是不錯,有勇有謀,可以擔當此任,不過我原本讓他去忻州一帶策動當地軍兵造反,讓他回來,何人能去做他的事?”

姜瑄拍著胸脯站了起來,凜然道:“為大哥分憂,小弟義不容辭,就讓我去吧,保證讓忻州歸到大哥麾下!”

姜瓖大喜,忻州是太原和大同間的一個大州,素有“晉北鎖匙”的稱呼,境內有天下九塞第一的雁門關,關隘緊扼大同與太原之間的長城要塞,地勢緊要,得之可斷絕從太原到大同之間的官道聯絡,只要忻州穩妥,阿濟格要想打太原就得從蒙古繞道。

於是姜瓖歡喜的重重拍了姜瑄肩膀,讚道:“果然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還是賢弟可靠,大哥就拜託你了!”

姜瑄肅容受了他大哥的稱讚,面不改色,一副慷慨激昂的表情,其實在他內心中,想的卻是另外一回事。忻州是大城,地處交通要道,城內有諸多晉商商行,這些大商家早就投靠清廷,家中富可敵國,過去搶掠一番,可大獲而歸。

一想到忻州堆積如山的財物和皮膚白嫩的婆姨,姜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和林乃塞外苦寒之地,他早就垂涎關內的富饒奢靡,苦苦不能得之,如今機會難得,不可錯過!

兩兄弟商量議定,愁緒皆去,復又坐下,細細商量具體的抵敵方略。

……

大同城內的兄弟密謀,又隔了千里之外,北京城內一座宏偉壯闊的宅院裡,另外兩兄弟也在閉門細談。

這座宅院佔地寬廣,位於北京城東帥府花園一帶,面闊五間的高大正門,雄偉大氣,門前一對石制臥獅有一人多高,赫赫生威,彰顯著宅院主人不可一世的權威。朱漆大門厚達半尺,沉重牢固,門上一溜的泡製銅釘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與站在門前郎衛官兵手持的長刀相映生輝,寒氣逼人,無人敢近。

進入大門,迎面就是一排同樣面闊五間的大殿,與紫禁城一般的規制,不過要小上許多,大殿之後,就是一個廣場,兩側有東西翼樓,雕樑畫棟,華美非常,白玉石的欄杆配上畫工精細的樑柱窗框,與地上石雕的龍騰圖一道,表明了這裡是愛新覺羅皇家的宮殿。

正門上方,用滿漢兩種文字,大大的懸掛著一塊牌匾,“豫親王府”幾個金字端正尊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大殿後面,有一片後寢宮,一眼望不到邊,層層疊疊的房頂彷彿一直延伸出去很遠。

在其中居中的一間最為寬大的寢殿內,面闊三間的房門緊閉,門外有郎衛遠遠值守,閒人勿近。

寢殿內,大清國眼下最有權勢的兩兄弟,一個躺在床上,一個坐在床邊,隔著一道薄薄的帷幔,正竊竊私語,說著悄悄話兒。

陽光從窗戶上薄薄的窗紙中照射進來,灑滿室內,將窗邊銅盆裡擺放著的寒冰融化,騰起解暑的冰爽,空氣中有一股淡淡的中藥味兒,在薰香的味道裡摻雜著,混合成一種特別氣味,

床上的,是因感染天花,臥病不起的豫親王多鐸,與他一幔之隔坐在凳子上的,正是當朝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

中間的幔子,是用來防止疾病傳染的隔斷。

多鐸的容貌,與兩年前在南京叱吒風雲、一力覆滅南明弘光朝時比起來,憔悴了許多,基本上看不出原本的模樣了。

此時多鐸年不過三十有五,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他機智勇猛,上馬能殺敵下馬能治國,在努爾哈赤諸多戰績斐然的兒子中,算是出類拔萃的一個,與多爾袞一母所生,感情深厚,是多爾袞倚重的左膀右臂。

此刻他躺在床上,腦袋後面靠著一個軟枕,勉強撐起了他的頭,一張本是極為方正的臉頰深深的凹陷下去,雙目陷入眼眶中,半睜半閉,面色發白,氣若游絲,渾身散發著一股死亡的味道。

多爾袞皺著眉頭透過帷幔看著自己的弟弟,兩眼含淚,一代雄主竟然罕見的露出了悲傷痛苦的表情,沉默著不做聲。

也許是感受到了什麼,多鐸緩緩的睜大了眼睛,費力的扭過頭,看向了床邊,定睛看了一會,欣然輕聲道:“九阿哥,你來了。”

多爾袞排行第九,俗稱九王,多鐸排行第十,稱作十王。

多爾袞點點頭,柔聲道:“弟弟,你感覺怎麼樣?”

多鐸搖搖頭,勉強做出一副輕鬆的表情,道:“無妨,只是不能起身,誤了阿哥的大事。”

看他作勢要強自坐起,多爾袞急忙制止道:“別起來!你這病可不能見風,傷了身子,就更不能為阿哥出力了。”

多鐸費了半天勁,也不能坐起來,只得徒然的放棄,傷感的說道:“只怕我這一病,今後就不能再為九阿哥效力了,不能看到九阿哥登上九五至尊,我不甘心啊!”

多鐸與多爾袞之間,無話不談,無話不可說,這等大逆不道欺君罔上的話語,兩人間不知說了多少回了,所以多爾袞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表情,不過還是朝門口望了一眼,才回頭搭話。

他壓低聲音道:“皇帝的位子,如今還不是阿哥坐的時候,你有病在身,就不要多慮了。”

多鐸搖搖頭,輕聲道:“九阿哥百事纏身,今天時日尚早,還不到阿哥休朝的時候,你就來看我,一定有事煩惱,阿哥不如直言,我雖臥病,但腦子還清醒,可以為阿哥出出主意。”

多爾袞深深的嘆一口氣,目露痛惜的眼神,搖頭道:“滿朝文武,八旗貴人,唯有你能懂我心中所思,明我所想,偏偏你卻生了這場病,莫非是天妒英才、要奪我這最為可貴的弟弟?”

多鐸卻笑了,笑得慘烈:“阿哥不必介懷,旗裡可用之人頗多,十二阿哥阿濟格,譚泰、剛林、何洛會等人都是一時人傑,可堪大用,阿哥何不提拔?”

多爾袞閉目想了一想,搖頭道:“這些人要麼勇謀有餘智謀不足,要麼優柔寡斷缺乏魄力,都不是能獨擋一面的人才,阿濟格莽夫一個,粗魯直率,不是我想要的人。”

他低頭定定的看向多鐸,悲聲道:“唯有你啊,能助我登上大寶。原本預計,待各地初定,我們軍功無可匹敵、威望攝於天下之時,就是我登基之日,卻不曾想如今你重病垂危,廣東、江西、山西三鎮齊反,亂成一鍋粥,徒嘆奈何啊!”

多鐸聞言,凝眉一皺,問道:“山西姜瓖反了?”

多爾袞沉聲道:“對,我已經派阿濟格領兵出征,征討山西;江西和廣東,我準備派譚泰和何洛會去,只是四方火起,軍力有些吃緊。”

多鐸閉上眼睛,思索片刻,睜眼道:“阿哥何不起用漢軍三王?他們現在遼東圈養,徒費糧餉。”

多爾袞道:“原本我也有這個想法,但漢人居心叵測,安知三王是不是跟我們一條心,那姜瓖我待他不薄,李成棟也任他為廣東提督,這些人仍然反了,如果三王領兵,一出門也反了,如何卻之?”

多鐸又笑了,笑得有些費力:“阿哥糊塗。”(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