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爺子最愛坐在家中堂屋太師椅上,悠閒地喝茶。

蒙通場一逢場,吳老爺子就會早早起來,收拾打扮一番,著長袍,袍上口袋露一根金黃錶帶,拄著一根摸得發亮的柺杖,梳著大背頭,頭昂得老高,背了手,從場頭踱到場尾,徐緩地走上一圈。吳老爺子在蒙通場是名人,街坊就不說了,羨慕得莫法,鄉下百姓,也都膜拜他。只要有人在街上見了他,都會朝老爺子點點頭,尊敬地叫一聲,老爺子。然後側著身子讓吳老爺子先過。這還真像是在接受朝拜一樣。吳老爺子逛了一圈街,滿意地捋著鬍子往家裡走,剛邁進堂屋,就大聲叫下人,泡一壺,然後坐在太師椅上悠悠閒閒地喝起茶來。

吳老爺子這身打扮,是他的標配,獨一份兒,也是蒙通場一景。外來人只要一向人描述,聽的人就會肯定地告訴你,這是蒙通場有名的吳老爺子。

給吳老爺子長臉添光揚名立萬的,是吳家三兄弟。

吳老爺子大兒子吳鍾南,南充縣馬路局局長,四兒子吳光譜原是國民黨南充縣黨部一個小書記,如今一躍成為南充縣教育局局長,小兒子吳季蟠是法國留學生。一門三虎子,你說吳老爺子高興不?在蒙通場,他不傲,誰敢傲。

不過,吳老爺子最寄予厚望的還是小兒子吳季蟠。

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一點不假。

吳季蟠,吳家年齡最小,聰明,帥氣,與吳老爺子長得十二分像,如一個模子裡倒出來的。已有兩個兒子在自己身邊工作了,而且還混得不錯。這吳老爺子的心思就放在小兒子吳季蟠身上,他決心好好培養一下這個小兒子。吳季蟠十六歲時,也就是1920年,他提出要出去留學。當時吳老爺子對於留學還沒什麼概念,認為走那麼遠,一家人不放心,於是就有些猶豫,另一個原因還是因為留學要花一大筆錢,當然以吳家家底,這點錢雖然不存在問題,但是也有拉空吳家家底的危險。

所以對於留學這事,吳老爺子還是遲疑的。

張瀾先生知道後,決定出資資助吳季蟠去法國留學,吳季蟠才順利地經天津到達上海,隨後去了法國勤工儉學。

在法國巴黎,吳季蟠又與聶榮臻等在電力廠做散工,而結識成好朋友。國外的艱苦磨煉,讓吳季蟠逐漸成長起來,他成為中共旅歐支部黨員之一。

當然這一切,吳老爺子是無從知道的。由於國內動盪不安,吳老爺子是不希望吳季蟠回國參加工作的,他曾寫信給吳季蟠,要他在國外找一份工作,但是吳季蟠給吳老爺子回信說,國外也不是清淨地,正是由於祖國多災多難,他才決定回國工作。吳老爺子知道吳季蟠的個性,也就默許了吳季蟠的回國。所以,一知道吳季蟠將回國工作,吳老爺子又盼著吳季蟠儘快回來,好為他光宗耀祖。

然而,吳季蟠並沒也不可能按照老爺子規劃的那條老路子走,他有更大的抱負,他對吳老爺子心裡的那點小九九心知肚明,吳家在中國這個大家庭,算得了什麼呢?要有國,才有家,沒有國,哪來的家?而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呢?國民黨統治者把一個好好的國家都弄成什麼樣了呢?這樣一個腐朽沒落的國民黨ZF,自己絕不可能去為之效力的。吳季蟠嚮往民主自由平等的新生活,並要為之而奮鬥,這是他至死不渝的理想和目標。

吳季蟠肯定是不可能再走他兩個哥哥的老路的。

令吳老爺子沒想到的是,吳季蟠留學回來後,走上與他兩個哥哥截然不同信仰的兩條路。

金寶場地勢高,南充城海拔低,所以從金寶場到南充,老百姓都說是下南充。

從金寶場下南充是一條寬敞的官道,這是西路人進出的最重要交通要道。

蒙通場就位於這條交通要道的中點。

說起蒙通場,還有點來頭。

當年蒙古元軍蒙哥從甘陝入川,準備進攻合川釣魚城,其必經之地就是這蒙通場。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一聽說蒙軍要來,官府便在大興場上修建了文武寨,在永興場上修建了天星寨,想靠山寨固守。

蒙古元軍一路順風順水,戰無不克。

蒙軍抵達蒙通場時,卻費了一大包子勁兒才攻破蒙通場,開闢出了通往合川釣魚城的通道。蒙通場於是成為蒙軍攻打合川釣魚城的軍事補給基地。

因蒙軍在蒙通場遭遇到軍民頑強抵抗,驕傲的蒙軍沒想到會在蒙通場吃大虧,因此留下心裡陰影。為了不讓後來要透過蒙通場的蒙古元軍害怕,蒙軍便在蒙通場周圍的所有道路、大山之上插上“蒙軍大通”四個字,這四個字的意思是道路已掃清障礙,可以直通了。一時這些彩旗飄滿蒙通場的角角落落,老百姓就此將這四個字簡稱為蒙通,蒙通是正式名,而大通是別名。這兩個名字,都在用,官名是蒙通,而老百姓卻喜歡叫大通。

1926年,也就是順慶起義前夕,吳季蟠肩負重任,悄悄回國了。

吳季蟠回國後,並沒立即回到南充,而是首先投入到上海火熱的革命運動之中,組織演講會、聲討會、反帝大遊行、發傳單、寫快電等,吳季蟠很是活躍,親自感受到了國內革命運動蓬勃的火熱氣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