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逐虎看過一個問題:美帝的國力究竟有多逆天?底下有一個高亮回答是:

在我國還在進行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的時候,美帝人民已經開始看《貓和老鼠》了……

沒錯,就是湯姆和傑瑞那個……

米老鼠和唐老鴨甚至還要更早……

贏得許多人紛紛驚歎:說美帝領先咱們五十年真不是蓋的啊!

不過細想之下,這個答案似乎有那麼值得商榷的地方,因為你覺得美帝人民那年頭就看到動畫片很了不起,可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人民也能看到自己的國產動畫長片,連帶著軍國主義統治下的日本人民也是看的我國的動畫片啊!

因為在電腦動畫技術問世之前,動畫的每一幀畫面都完全靠手工完成,10分鐘的節目大約就需要繪製7000到1萬張畫面,因而耗工巨大,早期的動畫片大都是10分鐘左右的短片,美國的米老鼠唐老鴨是這樣,中國二三十年代早期的詼諧動畫也是如此。

時長增加意味著成本的無限上升和漫長製作週期的巨大壓力,是非常考驗一個動畫製作廠商的技術與資金厚度的,所以早先除了美帝的迪士尼等大廠,全球範圍內鬥沒人敢嘗試動畫長片。直到0年代末,好萊塢開始依靠雄厚的實力開始創作大型長片動畫電影,並於198年推出了投資百萬元的動畫片《白雪公主》,其長度和普通故事片相當。影片推出後,風靡全球,極大地影響了那個時代的人乃至後世的孩子們——不用懷疑,就是你小時候看過的那版《白雪公主》。

全球第一部動畫長片,美帝的《白雪公主》;

全球第二部動畫長片,美帝的《格列佛遊記》;

全球第三部動畫長片,美帝的《木偶奇遇記》;

之後的第四部大型動畫藝術片,美帝的——

啊不,這個是中國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從製作時間來看,也就比白雪公主晚兩三年,和另外兩部是同時期的。)

也就是說,《鐵扇公主》不但是第一部中國動畫長片,也是亞洲當時的第一長動畫片,還是全球範圍內除了美帝外第二個能製作出大手筆長篇動畫的國家!

而與美帝的三部動畫基本都是兒童向不同,1941年出品的《鐵扇公主》雖然選擇《西遊記》中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作為原型,但許多影片中許多內容可不低幼(甚至有芭蕉扇一扇,將女人吹成光著身體的少兒不宜畫面,汗……)影片更是借孫悟空、牛魔王、火焰山焚天大火的具象化,對映對戰的中日雙方,用孫悟空的抗爭形象來表達反抗侵略,號召全民抗戰的鬥志!

無論是畫面、配樂、中國化的表現手法,這部電影都稱得上是當時那種條件下的傑作了,即使嫌棄他民國時配音演員的口音,黑白的畫面——但那也是時代侷限,看看二十年後在新中國不計成本、匯聚群英後,萬籟鳴再度指導的第二部西遊題材動畫,《大鬧天宮》,就可以想象得出能得到全面支援的萬氏兄弟,能將動畫藝術上升到怎樣的高度。就算時至今日,也可以說60年代的大鬧天宮仍然是我國出品的投資最大、製作最精良、藝術成就最高、在世界範圍內影響最大的殿堂級代表作!

葉公子有音樂才華,家裡有資本,若是能對即將揚帆起航的萬氏兄弟助一臂之力,在後世留名——對雙方恐怕都是大有好處的吧!

只是這個時候美帝的《白雪公主》還沒有上映,葉公子不知道動畫長片這種形式具有的驚人魅力和超強收割票房的能力,以為動畫片不過是消遣娛樂之物,自然覺得陸逐虎是在出言譏諷他:依他的能力,只能搞搞糊弄小孩子的玩意是嗎……

連留洋——甚至就在歐洲長大的葉公子都這麼想,普通民眾自然更加不如,陸逐虎不得不感慨,國內如今如萬氏兄弟這樣的人物能有那樣的遠見卓識,真的是了不起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萬氏兄弟很早就有製作動畫短片的經驗,積累了許多經驗與技巧,同時也積極學習歐美的動畫製作經驗,在《白雪公主》大獲成功之後,中國這些早期的電影廠資本家還不精得跟鬼似的,認定這事很有搞頭,也萌生了製作大型動畫的念頭。新華聯合影業公司專門成立了“卡通部”,聘請中國動畫的先驅者之一萬古蟾為主管,決定拍攝大型動畫片《鐵扇公主》。由萬籟鳴、萬古蟾聯合導演。

在那個時代,想做如此巨大的工程還是很困難的,何況上海已經淪陷了。正值抗日戰爭的艱難歲月,萬氏兄弟動用了100多名工作人員參加製作,繪製了難以計數的手稿,結果在影片進入製作的關鍵時期後,出現資金的短缺,幾乎使製作工作夭折,差點半途流產。幸虧上海財團“上元銀公司”進行了投資,才得以最終完成。費時一年半時間,在1941年9月最終攝製定稿,形成達1小時0分鐘、膠片長9700尺的今天仍可見的版本。

電影於1941年底在上海的三個影院同時放映,反響熱烈,獲得空前好評,票房收入甚至超過當時所有真人拍攝的故事片,11月才在上海上映接近年終,票房收入卻排名當年第八!

之後又在香港、東南亞上映,所到之處無不一票難求。這之後萬氏兄弟與電影公司本打算乘勝追擊拍攝、續集《大鬧天宮》,但日軍悍然進入租界,制作方新華公司卡通部被迫撤銷,耽誤了整個一代中國人的動畫創作激情,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從香港請回萬籟鳴,他和唐澄在上海美術製片廠合作導演才彌補了當年的缺憾,並在藝術上登峰造極。

《鐵扇公主》創作的初衷是號召“抗日”的,後來《大鬧天宮》的半途夭折也是因為日軍高壓統治——結果很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恰恰在日本大受歡迎,甚至要遠超中國,為幾代日本動畫製作人指明了方向——

基本上電影上映後沒多久,該片大賣的資訊就傳到日本,於是在次年的194年《鐵扇公主》被引進登陸日本院線,成為第三部在日本上映的中國電影,票房口碑上雙雙成功——在日本也取得了194年上半年票房第五位的絕佳成績。

後世日本的動漫產業自然是非常發達咯,巔峰時期與美帝並駕齊驅,雙分天下,但在這個時候,日本的動畫文化還相當矇昧,雖然也有製作動畫的先驅,但在美帝動畫成熟的技術和藝術表現力下,完全沒有抵抗的餘地。日本人也都批評本國動畫動作單調,表情呆板,劇情莫名其妙。日本動畫人只能開始對美式動畫的盲目模仿,又招來“有形無神”的批判,逐漸完全被美式動畫侵蝕,陷入迷茫。隨著戰爭深入,膠片供應受限,本就弱勢的動畫製作更是分不到膠片拍攝。四面楚歌之際,迎來了所謂的“支那映畫”——給他們一盞指路明燈。

雖然是同行,也都學過美帝的經驗與技術,但中國的這些大佬們可就會玩多了,許多別出心裁的創意都是極具民族風格,令人耳目一新的。

他們除借鑑了美國動畫片中的許多元素,還大膽吸取了中國古典繪畫的元素,使中國山水畫的風格被成功地搬上銀幕。比如雖然是黑白畫面,但用了中國水墨上色的技巧,細緻而濃淡不一的灰色背景畫面增加了“立體感”,分鏡中屢有人物橫跨螢幕的演出,又是中國戲曲的颱風了。人物的細小動作、配音中自然流暢的“粗鄙之語”,更是傳達出中國人獨特的幽默感。就算因為技術限制,做不成全綵動畫,但中國人也有鬼點子——萬氏兄弟在電影放映中嘗試用紅色玻璃紙擋住鏡頭,使片中的火焰山放出紅光,在黑白動畫片中創造了彩色動畫的效果……

這些怎麼不叫完全跟隨美國後面東施效顰的日本動畫人大開眼界!

雖然陸逐虎慫恿葉公子去給《鐵扇公主》製作電影音樂,但本身《鐵扇公主》配樂也不錯。當時配樂方面就被日本評論家大加讚賞。看過三四十年美國動畫如貓和老鼠、唐老鴨等都知道,裡面的“主角們”往往“不說話”,而是代以爵士樂,這甚至讓當時的人認為動畫電影就得配爵士樂。可中國人偏不,背景音樂被視為與美國動畫不同的表現手法,完全不同的中國風格,這一點在後來的《大鬧天宮》中尤為明顯,戲曲式、鑼鼓嗩吶的配樂成為永恆經典。而《鐵扇公主》的作曲者是後來星海音樂學院的創校校長陸仲任,被業界認為可能是為中國電影音樂創作最多的作曲家,他巧妙地以西洋樂器長笛、單簧管、大管、長號等對答、配置,將唐僧、沙僧、孫悟空、豬八戒的抑鬱質、粘液質、多血質、膽汁質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匠心獨運,充滿民族特色——這位陸逐虎的本家創作這些音樂的時候也不過才二十多歲,還沒有從上海美專音樂系畢業。

葉公子同樣是年輕人,對於他音樂極高的感染力陸逐虎是很認可的,放在電影的高潮出一定特別出彩,他與陸仲任先生若能合作,也許能繼續拔高下電影的表現力。

總之,那時的日本評論家們抓住所能切入的每一個角度,毫不吝惜地吹捧該片。專業人士尚且如此,普通日本民眾怎能不看得如痴如醉!在這其中就有一個14歲的中學生,看過該片後大受觸動,堅定了他原本就有的動畫、漫畫夢,放棄了醫生的職業,成為了一位漫畫家。

這位就是被譽為日本最偉大的漫畫家,代表作《鐵臂阿童木》(日本第一部TV動畫片)《三眼神童》《火之鳥》的手冢治虫。

在一些國內慣有吹捧中國的說法中,似乎手冢本來對動畫沒興趣,看完鐵扇公主後第二天跑去畫漫畫了……日本動漫產業的起源都是從中國這裡來的……

這自然是給自己貼金了,但該片確實給手冢的影響很大。因為這時候的日本政府推行“國策映畫”,限制海外電影的引進,動畫同樣也在其列,《白雪公主》與《匹諾曹》等迪斯尼長篇動畫一直等到戰後才在日本公映。而《鐵扇公主》的成片質量高過此時呆板的日本動畫也是沒問題的。

手冢治虫自己後來曾說:抱著輕視的眼光去看中國第一部長動畫片的人們,看到這部電影如此有趣,如此豪華,驚得目瞪目呆……我也有機會弄到了一部電影複製……

後來手冢治虫來華專門拜訪過萬籟鳴,並互留過畫有孫悟空和阿童木的畫稿,並在自己的遺作《我的孫悟空》的後記中明言該作品系參考《鐵扇公主》而創作。

陸逐虎很清楚國人那種阿Q心態的“我祖上也曾闊過”的想法,也知道計劃經濟時代如《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小蝌蚪找媽媽》那種“鴻篇鉅製”是不計成本、不計時間、不計人工、不計效益才生產出來的(60年的《大鬧天宮》製作費超過了100萬人民幣,而當時一個中國人一個月可能也掙不到5塊錢),到《葫蘆兄弟》後取消對動畫廠的補貼,要求自負盈虧後中國動畫就暴露了本來面目,迅速衰落——可能中國動畫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繁榮過。

但,在他萌芽初生的這個時代,一面世就能如此優異、美好,不能不讓他心裡無比感動與自豪。

可問題在於,葉公子又不是看著《黑貓警長》《天書奇譚》長大的,他對國漫不但一點沒感情,甚至不認為動畫片有什麼了不起的啊!中國動畫誕生於0年代,發起者正是萬氏兄弟四人,一開始只是當成新鮮玩意,第一部作品也只是做成了打字機的廣告,去年(195年)萬氏兄弟又推出了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片《駱駝獻舞》,葉公子是看過的,就是講了伊索寓言裡一個滑稽故事,完全就是滑稽戲,沒什麼內涵,也不一定能賣錢——他是完全不覺得他的音樂跟這種滑稽玩意搞在一起有什麼前途。興趣缺缺,為了表示尊重,敷衍了陸逐虎幾句,就要告辭——

陸逐虎急了,他是真的覺得葉公子這人雖然清高,但音樂是真的不錯,你說現在國民政府不讓拍怪力亂神你的“神魔音樂”用不上,等過個十幾二十年你那些就更用不上了……何況雖然這是動畫片,可無論是藝術性還是價值都比你們搞到歐洲的啥《盤絲洞》《大戰金錢豹》那些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