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翻看了這本破舊泛黃的《金粉世家》大概三分鐘的時候,陳雷突然發現了其中的奧秘之處,可謂是讓他如獲至寶,好似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似的。

原本還一籌莫展的陳雷,立馬就眼前一亮,覺得老方遠在千里之外的北平,特意拍電報讓他的學徒趙阿貴送這本老舊的《金粉世家》,定然是有他的用意才對。

從床上坐起身來的陳雷,再次翻閱了一遍這本張恨水在多年之前寫成的成名之作,他仔細地數了幾下,共計有九張書頁的右下角處往裡摺疊了大概半釐米。

不僅如此,在這九張被摺疊的書頁裡面,都有用鉛筆圈了一個字,根據頁碼的前後順序,組成的九個字就是:北平第三區心同福旅館。

在民國時期的抗戰之前,北平作為一個特別市,劃分為六個內區、五個外區和八個郊區,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統治北平的偽政權就把原來的內區、外區和郊區打亂,劃分為十六個區。

再聯想到,老方現在就在北平出差,這個地址極有可能就是老方眼下在北平的住處。

想到這裡後,陳雷立馬就掩飾不住自己的興奮之情,當即就站起身來,他的床上歡呼雀躍了一番,這個時候的他,就跟個幼稚園裡面的小孩子似的。

可是,高興勁兒過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面帶喜色的陳雷,轉念一想,他雖然得知了老方在北平的住處,接下來,他要以什麼方式跟遠在北平取得聯系呢。

寫信郵寄的話,從上海灘到北平路途遙遠,估計信還沒有郵寄到,老方都已經返回了上海灘。

要是拍電報的話,只能夠透過郵局去拍,電報的字數比較少,而且,有些內容又不宜出現在電報上。

最後,陳雷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決定透過打長途電話的方式,跟遠在北平的老方取得聯系,他覺得跟上述兩種聯繫方式相比較而言,還是打電話更加方便快捷。

當然了,陳雷不能夠借用私人電話打,他需要到距離住處步行走大概十分鐘之久,位於霞飛路的上的一處公用電話亭去打,不僅說話方便,而且,也不容易暴露身份。

根據留存在腦袋裡面的記憶,陳雷從臥室裡面的床頭櫃最下面的一隻抽屜裡面,翻出來十枚電話幣。

只見此幣直徑18.5毫米,厚度1.4毫米,重約3克,材質為銅鋼合金。

在電話幣的正面有法文“上海電話公司”的字樣,以及雕刻的電話機圖案,反面則是中法文“可打一次”的字樣。

根據當時法租界電話幣的價格,一枚電話幣大概售價五角錢,兩枚電話幣價格是一塊銀元,也就是說,生活在上海灘的平民百姓,別說在家裡頭安裝私人電話,就是在路邊打公共電話,都是打不起的。

好在,對於收入尚可的陳雷來說,去路邊打個公用電話還是打得起的。

更為關鍵的是,在當時位於法租界的電話公司購買電話幣,只需要到營業廳櫃檯付錢夠錢,並不需要實名登記,這是他最為看重的一點。

另外,使用路邊的投幣公用電話,市內打通話只需要投一枚電話幣,國內長途則需要投兩枚電話幣,從上海灘打往北平,自然算是國內長途。

於是,陳雷就拿上兩枚電話幣,行色匆匆地了出了家門,花費了大概十分鐘的時間,來到了位於霞飛路上的一間公用電話亭前。

這個時候,已經到了晚上差不多七點半許,霞飛路上人流和車流量都比較大,是法租界內比較繁華的一條商業街。

儘管在陳雷趕到之前,這個編號為法租界霞飛路4號的公用電話亭內沒人,他沒有貿然進入,而是站在共用電話亭外,等待了大概有兩分鍾的時間,一直等到方圓一百米之內沒有可疑之人,他這才推開門進入到這間共用電話亭之內。

進入到共用電話亭之內,陳雷看到裡面是一部固定背撐式553A號話機,緊挨著就是一隻格蘭8A號投幣箱。

端詳了兩眼後,陳雷便從上衣口袋裡面掏出來兩枚電話幣,放進了面前的格蘭8A號投幣箱內,隨即拿起了電話聽筒,先是打給了上海灘法租界的電話局接線室。

“喂,你好,幫我接一下北平第三區同福旅館的電話。”接通了之後,陳雷便壓低了聲音,向聽筒另外一端的上海灘法租界電話局的接線員說道。

緊接著,陳雷左手握著的電話聽筒裡面傳來了女接線員甜美的聲音:“好的,先生,請您稍等片刻,馬上為您接到北平第三區同福旅館。”

等待了大概二十秒鐘的時間,陳雷左手握著的電話聽筒裡便傳來了一個略顯沙啞的男中音,問詢道:“喂,我這裡是北平的同福旅館,請問你是哪裡?打這個電話找誰?”

聽到了電話聽筒裡面傳來的聲音,是字正腔圓的北京話,陳雷在長舒了一口氣後,回答道:“您好,我是上海灘《申報》的記者王雷,想要找一下住在你們旅館,同樣來自上海的馮秋遠馮先生。如果馮先生在的話,您能讓他接一下電話麼,我事情找他。”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凡是在上海灘從事地下情報的人員,無論是地下黨,還是軍統、中統,基本上都使用化名,很少有人公開自己的真實身份從事情報工作。

其實,陳雷這個名字也是化名,只不過是已經在上海灘公開了而已,便就在大眾面前一直這麼叫著。

在對外方面,為了不暴露“陳雷”這個化名,陳雷只得再為自己編造了一個化名“王雷”,而老方也是如此,他們倆商議除了見面溝通的方式之外,他們倆都再取一個化名稱呼彼此。

陳雷取的另外一個化名就是“王雷”,而老方取得另外一個化名則是“馮秋遠”,以此來達到掩人耳目的目的,只有他們兩個人知道彼此之間的化名。

隨後,站在霞飛路的公用電話亭內的陳雷,等待了大概有一分鐘的時間,便聽到電話另外一端傳來了一個熟悉的聲音,問詢道:“你好,王先生,我是馮秋遠,好久不見!我在今天幾個鐘頭之前,往上海灘發的一封電報託人給你,現在,你應該拿到那封電報了嗎?”

對於老方的問詢,陳雷來不及多想,就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是的,馮先生,那封電報我拿到走了,還有你送給我的那本書,也在我的手上。”

聽完陳雷的回答,老方直奔主題說道:“王先生,你今天上午往山城老家傳送的喜訊,山城老家已經託人告訴了我。覺得這個喜訊固然可喜,目前還不宜對外聲張。等到三日之後,你在告知山城的孃家便是。”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