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祖可語的質詢,馬儀哈哈笑道:“這又算得上是什麼大事了?若不是馬某今日實在抽不開身,恐怕今日會親自和這幾個客商會面,又有何妨?”

祖可語聽馬儀把這樣一件要緊事說得如此稀鬆平常,很是惱怒,他輕輕咳嗽一聲清了清嗓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據這幾位客商的供述,”,他特別挑選了“供述”這個含有傾向性的字眼,促使馬儀注意到事情的嚴重性,“是貴方使節主動提出要扇動在江西的動亂。”

扇動動亂,一個擔負出使任務的使節竟自在私底下要扇動叛軍繼續做大,還有比這個更嚴重的事情?

祖可語等人好不容易做了這麼一個局,滿以為可以在它身上大做文章,將主動權拉回到自己這方來,再不濟至少也要把馬儀的氣焰大大壓低一下,以便他們在談判中取得比較有利的地位。

他們設想的是馬儀失口否認其事,或者說得吞吞吐吐,他們就好當場拿出提前準備好的人證、物證,叫他抵賴不得。

這樣,這個局的效果便達到了。

但哪知道馬儀完全沒有按照他們的希望行事,他不但不心虛膽怯,反而直接承認了此事,還理直氣壯地主動挑釁,這一下子讓祖可語犯起難來。

……

中國有數十個省,但唯有一個省被稱之為兵家不爭之地。

沒錯,這個省份就是福建。

至於為什麼稱之為兵家不爭之地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第一點便在於其交通問題。

在商周上古之時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當時的中原人都以為福建是個島。

原因是上古時代的福建人去中原,大多都是搭船前往,中原人見得多了,就以為福建與中原是沒有陸路相連的而是在一個海島上。

當然後來隨著文明的發展,解鎖的地理更多之後,中原人意識到福建並不是島,但中原人同時也意識到,走陸路到福建相當之麻煩。

因為入閩的陸路就是一座座看不見盡頭的山頭,你得一直翻翻翻,這也是傑書大軍入閩被伏擊的主要原因,實在是走的又累又不好防備。

故而古代別的省的人前往福建一般都走海路,又快又方便,當然在明鄭的水師面前這條進攻路線是偽清來說是行不通的。

從春秋到秦初,北方政權的大軍在福建的武夷山西側多次發動試探性攻擊,但總是找不到能走大部隊的大道。

就比如當時的楚國,它的勢力範圍都已經滲透進了雲南,但對離自己統治核心區域距離更近的福建愣是滲透不進去。

等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憑藉強大的威懾力,逼迫當時佔據福建的閩越和東越臣服,並且在福建地區設立了閩中郡。

但秦朝對閩中郡的統治政策並不是像治理南越(兩廣)那樣指派郡守、縣令進行垂直有效的管理,而是實行的羈縻之策,即委任當地土著首領管理,讓他們各管各的地盤。

這也就是說,福建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仍然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王國,雖然名為郡,但實際仍是一方諸侯,擁有相當大的自主權。

直至漢代後,尤其是唐晉代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後,中原王朝對福建的管理越來越加強,福建半獨立地位漸漸消失,與其他省份一樣也變成了中央管理,但交通不便仍然是一個大問題。

當時除了走海路,福建陸路基本上不通,即便打通了幾條閩道,也是如蜀道一樣,運輸很是不方便,還不如走海路。

甚至相比於蜀道,閩道之難更甚,李白是沒有走過閩道不然肯定會留下“閩道難,更甚於蜀道”的評價。

李白一生瀟灑恣意,好任俠,喜縱橫,仗劍遠遊,他的足跡遍佈中國,去過100多座城市。

另外兩位大文豪杜甫和蘇軾同樣好遊歷遠方,這三位大文豪的足跡加起來遍佈了當時中原王朝統治的所有區域,江西、浙江、兩廣都到過,但就是沒去過福建,可見交通之閉塞。

除了交通閉塞外,讓福建成為兵家不爭之地的第二個重要原因便是戰略上極不划算。

福建以七山二水一田著稱,平原地形很少,都集中在沿海一線。

具體來說就是閩江入海口的福州-馬尾地區、晉江入海口的泉州-晉江地區和九龍江入海口的廈門-漳州地區。

雖說福建還有“一田”存在,但這些區域的缺點是都沒有縱深,沒有上游腹地,不可能形成珠三角,長三角那種大集散地。

離開了沿海,福建內陸就全部都是山區,路也是難走的轉山路,經濟帶小,商業農業都不發達,最重要的是農耕潛力小,重農抑商的朝代自然是看不上眼的。

當然像南宋、元朝重視商業的朝代,福建曾有一段時間很風光,被統治者所看重。

但到了明朝清朝,恢復重農抑商政策後,福建就再一次被統治者所忽略了。

總結起來,福建多山少田,不盛產糧食,也缺乏自然資源,中原王朝對其重視程度不高。

通常來說,中原統治者佔領幾塊經濟價值較高的區塊後,就不會再往深山腹地繼續延伸勢力了。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侵華日軍也主動避開了這些地區,這也是這些地區會形成客家人聚集區的主要原因。

福建的這些特點在中原王朝看來可能是劣勢,但如果反過來看,站在明鄭的立場上卻全部都是優勢。

陸路不通,那簡直太完美了,在東寧有海峽阻擋,在福建有重重大山阻礙,這都是明鄭用來抵禦清軍的天然屏障。

這次對傑書大軍的抵禦就是很好的體現,在重重山區中行軍苦累,清軍的補給跟不上,士氣持續低落,體力不斷消耗。

同時崎區的丘陵山地中只能分兵而行,大軍極難聚合通行,這些在明鄭的立場上看都是優勢。

海上的優勢就更明顯了,依靠強大的水師戰艦,明軍進可攻擊偽清其餘沿海省份,退可阻止清軍從海路入侵福建,西山東海,與中原腹地隔離,堪稱是完美的根據地。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