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血狼帶著修洛特爾軍團在深林中潛行的時候,他並不知道就在白天裡,斑鳩已經批准了‘閃蝶’計劃!

他現在所執行的行動,不過是見機行事,想要從白人的手上咬下一塊肉來,還遠沒有到讓所有英國人都滾出北美大陸那麼高的高度。

關於‘閃蝶’計劃的草稿他也是參與討論過的,那是一項涉及到整個印第安聯盟,需要調集目前幾乎所有的力量,從修洛特爾到託納提烏,甚至連東邊的紅雲民兵團都需要參與的一場大會戰。

這一場會戰的規模,將遠遠超過三百年以來,所有印第安人進行過的反抗戰爭。

無論是特庫姆塞戰爭,還是塞米諾爾戰爭,都無法與‘閃蝶’計劃相媲美。

可以這麼說,以前的白石城,還可以靠著陰謀詭計和幾個資本家的貪婪而隱藏蹤跡,一旦‘閃蝶’行動開始,白石城將在也無法藏匿了。

它將正大光明地袒露在華盛頓的眼中,就像是從地底鑽出來的幼獸一樣,再也沒有空間給它躲藏了。

實際上,白石城發展到了現在,已經到了藏無可藏的地步了!

不過好在,當‘閃蝶’計劃開始之後,血狼現在的行動,依然是閃蝶計劃的一部分。

任何一項戰略,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別無選擇。

看似是人在制定戰略,其實是戰略在推動著人。

在這同一時期,大西洋對岸的不列顛再推進‘離岸平衡’,德意志在推進‘鐵血政策’,法蘭西在迎接拿破崙三世的過來,美利堅在執行西進和美墨戰爭……不是因為他們的宰相或者國王有多麼賢明,而是他們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

歷史的河道看似蜿蜒又隨意,但它的方向從它發源的時候其實便已經註定了。它只會向著更低的方向流淌。

‘閃蝶’計劃也好,血狼的見機行事也罷,它們殊途同歸,最後都決定,要拔除英國人的格裡芬要塞!

不同的是,血狼以拔除格裡芬要塞為目的。

斑鳩以拔除格裡芬要塞為開端!

……

格裡芬要塞,是不列顛留存在北美大陸上的最後一個據點。

作為一個稜堡建築,格裡芬要塞先後見證過荷蘭人、西班牙兩大強國的輝煌,隨著海上馬車伕和無敵艦隊的衰亡,日不落帝國成為了他如今的主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稜堡這種東西,在拿破崙的大炮還沒有徹底將它掃進軍事歷史的垃圾堆之前,它是屬於防禦戰中的巔峰作品。

而且即便是在火炮越來越犀利的19世紀中葉,稜堡的存在依然是防禦戰爭的利器。

格裡芬要塞歷經兩百年的改造,呈現出典型的沃邦式稜堡的特徵。

向前突出的稜形堡壘向著四面八方散開,彼此之間又用傾斜的城牆連接起來,從空中俯瞰的話,就像是一朵長滿了重重疊疊花瓣的食人花一樣。

城牆的高度達到10米,架設有炮臺的稜堡更高一些,大約在12到13米左右。

城牆的厚度平均約5米,因為歷史原因不斷修繕,有的地方厚一些有些地方薄一些,但即便是最薄弱的地方,也不是普通炮彈可以輕易擊穿的。

要塞的外堡上分佈有36門重炮,內堡上有24門重炮,各種能發射霰彈、鏈彈以及實心彈的輕型大炮更是不計其數。

要塞裡面彈藥充足,地下有一個巨大的儲存室,據說還儲存著荷蘭人時期的黑麵包!

要塞常駐軍隊有1000多人,如果算上野外巡邏的偵騎和東奔西走的商人的話,要塞實際上可以動員的人手高達1500餘人。

而且這一座要塞並不是孤立無援的。

圍繞著格裡芬要塞散佈著十多個印第安人部落,他們靠著撿拾英國軍隊遺漏的麵包屑過日子。作為日不落帝國在美洲大陸上唯一的一支軍隊,格裡芬要塞士兵是極其幸福的。

工資高,補給多,而且每服役三年就可以申請調換防區,官升一級。

雖然從印度橫跨太平洋的艦隊每年只能來一次,但是每一次都會送來讓所有人都滿意的補給。金幣帶著咖哩味依然是金幣,黑美人結實耐用還會講英語,都是好東西。

在正常情況下,這是一座不可能陷落的要塞。

……

弗裡蒙特作為美利堅聯邦俄勒岡地區全權代表,坐擁上萬兵馬,依然拿這個格裡芬堡無可奈何。

就在新年前的最後一週,雙方不得不簽訂了《俄勒岡協議》。

以北緯49度為界,北邊的區域全部送給了英國人,換取和英國人撤離格裡芬堡,從此兩國和平友好,代代相傳。

不是美國人好心,而是一個格裡芬堡聳立在哥倫比亞河畔,弗裡蒙特打不過,又繞不開,沒辦法。

當此之際,總統波爾克已經對南邊的墨西哥宣戰了,如果弗裡蒙特還拿不下加利福利亞,他在北邊這些年的經營就統統白費了!

他那位當議長的岳父現在已經退位了,但是人脈依舊寬廣,為他傳來了白宮裡的絕密訊息:少將斯蒂芬-科爾尼即將率軍西進!

弗裡蒙特已經不能再等了!

再等下去,斯蒂芬-科爾尼馬上就要來摘桃子了!

這一座格裡芬要塞到底有多強大,沒有人比弗裡蒙特更清楚——他曾親自用100門大炮轟擊了一個晝夜,城牆只脫了一層皮!

反而自己的炮兵陣地被對方轟了個稀巴爛。

打不開這個稜堡要塞,弗裡蒙特所有的謀劃都是白搭。

好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談判桌上是可以得到的——利益交換嘛,作為世界第一和美洲第一的大國,雙方都有足夠的籌碼可以交換。

從南美到歐洲,從非洲到印度,甚至是菲律賓、日本、清國,雙方的共同利益有很多。

……

1846年1月13日,這是英軍打算撤離格裡芬要塞的前夜。

他們覺得13這個數字不太吉利,所以又推遲了1天。

在這一天夜裡,他們開始燒燬要塞中的檔案和紙張,將不能帶走的糧食和武器統統銷燬。

士兵們開懷暢飲,軍官們也早已經喝醉了。

“維瓦爾第!”一個醉醺醺的軍官闖進舞會大廳,將同樣醉醺醺的同僚從一具醉醺醺的身體上拔出來,換自己上。口中含含湖湖地吩咐到:“去門口看看,那幾個印第安使者又來了!”

維瓦爾第想發怒又不敢,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對方在格裡芬將軍下個月回國述職之後,將接替格裡芬將軍成為西北公司的頭,自己根本得罪不起。

他只能將怒火發洩在那幾個印第安使者身上。

於是他抓起衣架上一件不知是誰的風衣,裹緊了自己,提著一杆來復槍便出了舞廳的大門。

“該死的印第安人!我要把你們的腦袋像西瓜一樣轟爛!”

上週他們才和白石城籤了和平協議,顯然,他也已經忘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