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報紙

上海法租界是上海灘最老牌的租界,和公共租界一起二者構成了帝國主義在上海的橋頭堡。(手打)

在這個租界中,有來自於法國本土的大洋行和興業銀行等巨頭,有法蘭西教堂的傳教士,更有罪惡累累的鴉片販子和軍火販子,可以是法國資本大商家進入中國的最佳根據地。

而從1914年開始,為了更方便的向歐洲戰場輸送那總數高達數十萬的參戰華工,法租界的工董局對這個橋頭堡進行新一輪的大規模擴張。

這次擴張的影響極大,其最主要的影響就在於,加大的法租界的開放程度。

逃到上海的白俄,中國人,黑幫分子,這些人在上海日益發展的情況下,逐漸站穩了腳跟,一度成為了法租界的支撐,佔據了一大半的空間。

也正因為法租界這種相對開放的氛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聚集到這一塊,把這個工董局管理下的“飛地”當成了一個安全的平臺。

在這種情況下,現如今的法租界也成為了更多知識分子所青睞的地方,即使法租界在1943年就被“歸還”於中國也不能改變這種情況。

法租界,貝當路32號。

這是一個用來出租的公寓,精明的商人在一棟20年的三層樓上,用磚石隔出了十多間房子,每一個房子不過七八平米左右,只能擺下幾張床和桌子,沒有衛生間,沒有洗澡的地方,不允許生火,甚至於連自來水管也只按到了院中,需要用水的時候你要自己提著桶去排隊。

簡陋的居住條件,四處亂搭的電線,昏黑的室內光線,嘈雜的噪音,一切看起來是那麼的惡劣。

這裡唯一的優或許只能是那“相對”便宜的價格,但一個月卻也需要2塊大洋。

上海的高生活條件可見一般,因為這裡是寸土寸金的法租界。

早上七多,太陽的曦光從窗外照進,灑落一片耀眼的金黃。

早已經起床的彭於北手拿著一塊巴掌大的鏡子,努力整理著身上那件洗的分外白淨的襯衣。

彭於北畢業西南聯大,絕對的名牌大學的高材生,所學為土木工程專業。

在兩天之前,他來到了上海,同時住進了這棟出租“公寓”,現在他需要再上海找到一份工作。

抗戰剛剛結束的中國百廢待興,更可以是滿目瘡痍。

這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同樣也充滿了機遇。

剛剛從西南聯大畢業的彭於北原本有機會參與到國民政府的外派留學中去。

這是在抗戰中國民政府和美國政府達成的一項合作計劃,公派留學生們可以以相對低廉的成本到美國的常青藤名校學習。

憑藉他在西南聯大的成績外加系中那幾位老教授的面子,這似乎完全不是問題。

可這世上也許最不缺的就是意外,日本人的投降一下子讓懸在國民政府頭上的劍撤了下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隨著最大威脅的消退,公派留學,這個雖然被美國人免除了許多費用的計劃,在這日本人投降的日子裡就不那麼重要了。

更確切的對於這個有助於加強中美兩國關係的次要計劃,政府要員們不那麼熱心了,他們更關心把錢撈到自己腰包中去,於是在不知不覺間,公派留學計劃被縮減了一半。

再加上抗戰勝利之後,西南聯大這個招牌也要到了散夥之時,這一切都導致了這45屆西南聯大畢業生在接近半年的時間裡處於動盪之中。

彭於北在一個禮拜前,正式畢業離校,而在三天前,他到達了上海。

不同於其他同學要麼託關系進入政府機構,要麼進入國民政府那僅有的幾家大工場,乃至於自費留學,彭於北沒有那個本錢。

在到上海的兩天時間裡,彭於北一直在找工作,今天他還將繼續。

“於北,你看看這個”門外傳來一聲滿是興奮的聲響。

重重的腳步聲,更以極快的速度來到門前,似乎等不及。

這是和彭於北一同來上海的趙延河,同樣西南聯大的畢業生,和彭於北一樣,在這45年,他必須要自己去找工作。

只不過他還沒有選定目標,對於報紙上登的那幾個洋行的工作,民族情感強烈的趙延河無論如何也是不打算在那裡面幹。

這是一個立志於要把中國建設成為強國的愛國青年,彭於北也是如此,不過在為了生活,為了自己遠在四川住著茅草房的家人,彭於北在無奈之餘選擇了妥協,他必須要先填飽肚子改善生活,在這個中國經濟接近於崩潰的年代,他的選擇似乎也只有那洋行

趙延河滿臉興奮的推開門,手中緊緊拿著一份新出的報紙,“這是今天剛出的報紙,你猜猜著上面寫著什麼?”

把報紙往桌上一拍,忙頭大汗的他伸手撈過水瓶打了開來,“我保證看到這個訊息你一定會高興”

彭於北笑著拿起報紙,“難道是日本人又挨了一顆原子彈嗎?”

趙延河倒了一大杯水,急急地灌了一口,任由那水從嘴角滴落,揚起頭,“這種情況是最好不過,但作為對社會有著清楚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以現實的態度來看待和解決問題,你認為我有這麼無聊嗎?”

彭於北笑了笑,飛快的翻動報紙,迅速的找到了一個佈滿整個版面的招聘資訊,“是這個嗎?”

“對你看看,這個招聘怎麼樣?現在整個上海看報紙的人幾乎都在議論是誰這麼大手氣用一個正版來登廣告”放下搪瓷水杯,趙延河兩隻眼睛亮起了光芒,嘴巴飛快的動著。

他的語氣更加興奮了。

“你看看這裡,他們需要建築工程師,機械師,高階技術工人,應屆畢業生和工人都不設限制,只要是你認為自己有技術有專業知識都可以去報名。”

趙延河畢業於西南聯大的機械專業,很明顯在這張報紙上,他找到了自己的需要的,也許正因為是如此他才更加的興奮。

彭於北卻是沒有聽清這些話。

亦或者他的注意力已經被報紙上的幾行大字吸引住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