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手持越王諭令,進了禮部之後,和禮部上下長談了一日。

無論是中書舍人們,還是禮部上下的官吏們,都對於長談的內容閉口不談。

但是有風聲從禮部傳出去,越王有意向改變科舉和國子監制度。

很快禮部就開始忙碌起來。

六部是大唐最核心的部門,本來長安的官吏們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情,越王就藩在隴右,一直以來隴右也沒說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人才,最後這朝廷大事還不是要依仗著咱們當官的。

就算是越王要建立自己的班底,那也要等到幾次科舉考試之後,積攢到了忠於自己的人才,才能完全掌控朝堂。

李亨就是這麼做的。

迴鑾長安之後,大部分的六部官員還是上皇時期的班底,李亨手下根本沒有足夠的人才掌控六部。

唯一李亨能夠控制的,就是第五琦任職度支的戶部,這還是因為第五琦在江淮改革鹽法,在財計之事上擁有了巨大的名聲,而第五琦本身就是財計之臣,李亨才能控制住戶部。

朝堂這個破敗的機器,也只能給卡住的齒輪上上潤滑油,能勉強運轉起來就是萬幸了。

可誰也沒想到,越王手下竟然有這麼多的人才!

越王的中書舍人們打得六部措手不及,像是戶部、工部、刑部這些部門幾乎是清掃一空,而越王的中書舍人們順勢接管了這些部門的公務,這三部如同換了全新零件的發動機,飛快的運轉起來。

兵部則直接被越王的中書舍人們接管,內廷的參謀司直接凌駕於兵部之上,兵部尚書就成專門負責蓋章的機器,徐俊掌控了兵部之後,立刻按照隴右的軍制開始了關中軍隊的改編。

禮部還維持著原狀,但是越王的中書舍人們也經常出入禮部,整個禮部充滿了討論的聲音。

最後就是最敏感的吏部了,越王的中書舍人們每天都泡在吏部的勘磨中,而朝堂對於吏部一直都沒有大規模的動作。

原因也很簡單,吏部實在是太重要了。

吏部不僅僅關係到朝堂,也關係到大唐整個官員體系。

越王重組戶部、工部、刑部,對於大唐的地方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戶部對地方的主要考核是地方上繳的租庸調,這些年來天下動亂,朝廷對地方上繳賦稅的控制力大大不如以前,戶部如今能夠控制的就是關中地區和漕運沿岸的地區。

在上皇時期,朝堂大修宮殿,工部那時候負責向地方攤派營造所需,權勢也是極大。

但是李亨繼位之後,連大明宮和太極宮內破敗的殿宇都捨不得修,工部唯一的工作就是修葺了南衙的官署,對地方也是毫無影響力。

刑部禮部和兵部這些部門更是如此,地方和他們只在專業領域打交道,論公事就可以了。

但是吏部不行,吏部掌管了朝廷所有官員的考核、晉升、罷黜,和地方上每一個官員的命運息息相關。

所以吏部的處理結果遲遲沒有下來,越王又派了一批中書舍人去吏部整理官員檔桉。

中秋前,長安的使者抵達了相州前線,將皇帝的詔書交給了郭子儀。

看到詔書之後,郭子儀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長安沒有發生劇烈衝突,皇帝和越王幾乎是平穩的交接了權力,這對於前線就是最大的好消息!

“父帥!”史朝清走進了史思明的帥帳,只看到史思明鬍子拉碴,蓬頭垢面的樣子,虛偽的說道:

“父帥還在為兄長哀傷嗎?父帥可是河東的主帥,還是要快點振作起來啊!”

史思明站起來說道:

“那個逆子死就死了,為父是心疼他葬送了範陽軍!”

“不談那個逆子了,當年將范陽交給他,是為父最大的錯誤!”

史思明這個人本身就為人薄情,別說史朝義是他的兒子了,就算是他爹,為了個人前途和富貴,他也會毫不猶豫的放棄的。

史思明站起來,在帥帳中走來走去說道:

“李寶臣還沒回來嗎?”

史朝清低著頭說道:

“還沒有。”

史思明焦慮的如同一頭困獸,他手上還有幾十萬大軍,但是稍懂軍事的人都知道,他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三鎮丟了兩鎮,只剩下河東一鎮苦苦支撐。

這幾十萬大軍已經快要拖垮河東了。

范陽是河東三鎮的糧倉,丟了范陽對史思明軍心打擊非常大,如今大軍的糧草都供應不足了。

李輔國離開前線的時候,唐軍的陣線也出現了一些混亂的。史思明也抓住了一些機會,殺入唐軍營地中。

但是史思明擔憂糧草不足,沒能夠再深入敵營,郭子儀反應過來立刻派出援軍,又將史思明的軍隊趕了出去。

仗到了這個份上,已經不是比誰打的好了,而是比誰犯的錯誤少,誰犯錯後能很快糾正錯誤。

大軍團作戰就是一個比爛的過程,對手只要比自己更爛,那仗基本上就贏了。

這時候又有親衛進入帥帳,送上了前方探子送來的最新軍情。

史思明這些年眼睛日漸不好了,這些重要的情報都是史朝清讀給他聽的。

史朝清拆開情報,情報開頭就讓他大驚失色,“越王入玄武門。

。”

等到史朝清唸完,史思明頹然的坐在地上。

“父帥?”

史思明茫然的說道:“我等恐怕死無葬身之地矣!”

史朝清連忙說道:

“父帥手上還有四十萬大軍,如何談敗啊!”

史思明頹然說道:

“若是長安內鬥,我軍尚有一絲機會,如今越王順利接管了長安,唐軍前線安定,我軍再無機會了!”

史思明說完,果然聽到了警戒的號角聲,對面郭子儀的大軍動了!

隨著朝堂安穩過度的訊息傳到了前線,又有越王使者宣佈了對李輔國同黨既往不咎的態度。

朝廷的糧草和補給隨之送達,前線士氣為之一振,郭子儀趁勢發動了一場突襲,打的史思明措手不及,唐軍的戰線再次向北推進,幾乎要將史思明的部隊壓縮到相州邊緣了。

就在前線的史思明大軍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一支小型商隊進入了史思明的老巢太原城。

雖然處於戰時,但是太原城的守軍並沒有對這支商隊太過於盤查,主要原因是這個商隊的主事人是太原王氏的旁支。

太原也稱晉陽,晉陽王是天下聞名的大族,雖然如今的太原王氏不願意出仕史思明,但是史思明也沒有勉強他們,依然對他們保持尊重。

太原王氏也讓旁支和姻親出仕史思明,如今河東的官吏小半都和太原王氏有關聯。

歷史上,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太原王氏依然沒有被清算,還活躍在河東的政治舞臺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王峻是遷居到武威的一支,不過依然和本家保持著聯絡。

原本王峻這支遷出之後,已經不怎麼和太原做生意了。

但是自從大迂迴戰略執行以來,武威王氏又開始了和太原的貿易,王峻這一年來不斷的往返太原和武威,就連城門守軍都和他廝混熟了。

這次王峻送來的還是寶石香料之類的隴右特產,看門的守軍只是例行公事的檢查了一下,就讓他的車隊進了城。

秦川騎著馬上,打量著太原城,忍不住讚歎道:

“不愧是高祖起兵的地方!果然是天下雄城啊!”

“慎言啊!”

王峻連忙打斷秦川,這一路上秦川土木工程的職業病發作,不斷品評這一路上的堡壘關隘。

雖然王峻有太原王氏的招牌,但這裡也是史思明的老巢,王峻可不想被抓到大牢裡。

如今太原城相州前線失利,范陽的尉遲信不停的發表檄文,向河東施加壓力。

各方包夾下,太原城內的氣氛相當的緊張。

王峻拉著商隊,來到了晉陽城內的太原王氏的祖宅,將貨物安頓完畢,王峻拉著秦川進了老宅。

“老王,沒想到你家還是土豪啊!”

王峻捂著腦袋,太原王氏乃是天下望族,秦川竟然說自家是土豪。

不過王峻也不敢得罪這位隴右的將軍,更何況這一次秦川來太原,也是肩負了重要的使命。

不過王家的家規森嚴,王峻雖然是支脈的嫡子,但是要求見王家家主也要老老實實的等著。

好在秦川倒是沒覺得無聊,開啟遊戲攝像頭不斷地拍攝著,作為土木專家,這座老宅可太有研究價值了。

終於等到王氏家族面見王峻了,王峻連忙拉著秦川來到會客的大堂。

見到王氏家主後,秦川立刻說道:

“太原王氏即將大禍臨頭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