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駭的是正在相州和郭子儀對峙的史思明。

作為繼任安祿山之後的大唐第一號大反賊,史思明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越王的討逆平叛檄文之中的頭號叛逆,自然就是他史思明了。

看到這篇李泌親自起草的檄文,史思明讀完之後也出了一身冷汗。

至於為什麼擁有兩萬多玩家的李倓,依然要讓李泌寫檄文,大概是因為這些玩家的文言文都不及格吧。

唐人除了喜歡詩,另外就喜歡檄文這種具有強烈衝擊力的文了。

最著名的自然是駱賓王的《討武曌檄文》,據說李倓的太奶奶讀完了這篇檄文,也是全身出了冷汗,先是要殺駱賓王,後來又下令要活捉駱賓王。

在知道越王打出“討逆平叛”的旗號之後,史思明首先緊張了一會兒。

緊接著他就在軍營中大笑起來。

大唐內亂,最得力的不就是他史思明嗎?

越王要喊著討逆平叛,那也要等他進了長安再說吧?

大唐內亂是河東的機會,史思明立刻喊來自己的屬下,命令他們主動出擊,襲擊正在和相州對峙的郭子儀部,給大唐再添上一些亂。

史思明又讓李寶臣再次去聯絡大唐太子李俶,給李俶上上眼藥,儘快接受自己的條件。

要不然你的皇位就要被弟弟奪走了!

第二駭的是剛剛晉升汾陽郡公的郭子儀了。

郭子儀實在是想不通,為啥每次自己打仗,皇帝陛下總能給自己整這麼多么蛾子。

郭子儀經常在沒人的時候哀嘆,老李家打仗的才能都被太宗一個人佔了去,剩下的水平怎麼都這麼臭?

作為大唐如今的第一名將,郭子儀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在大唐這個時代,想要超越開國的那幫變態,估計是怎麼也不可能了。

且不說第一流的李靖,這種可以進武廟配享在兵聖兵仙邊上的超級大牛,就算是凌霄閣二十四功臣排行最末的秦瓊,郭子儀這輩子也趕不上。

郭子儀對自己的定位算是比較清楚,打仗的才能上,他和開國的那些勐男比差太多了,要不然也不會三年都無法平定河東。

郭子儀唯一能夠值得稱道的地方,大概就是百折不撓,在打了敗仗之後總能很快的站起來,重新組織大軍來繼續作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郭子儀當然知道,這不完全是他的能力,沒有朝堂的糧草兵丁,他郭子儀根本不可能打這麼久的仗。

打了這麼久的仗,眼看著河東就要平定了,史思明突然要投降了。

而皇帝似乎真的要接受他的投降,郭子儀為此堅定的上書朝廷,請求朝廷不要接受史思明的投降。

不過郭子儀也知道大概是沒有用的。

在靈武起兵的時候,郭子儀就提出了捅了河東老窩的計劃,當時他和李嗣業都打到了河東,但是皇帝那時候連續下令讓他們返回鳳翔,就為了儘快奪回長安。

好不容易打下了長安,郭子儀又提出要一鼓作氣打到河東,這時候皇帝反而不著急了,非要儘快從蜀中將上皇迎接回來。

至於太子胡亂指揮,冒進深入導致唐軍在積香寺大敗這種事情,郭子儀甚至都不想吐槽了。

好不容易平叛見到了曙光,老李家又在後面整活了。

這西北竟然起兵,要兵諫皇帝繼續平叛?

郭子儀不理解,杜鴻漸是他的節度留後,算是郭子儀的半個學生,越王胡鬧你怎麼也跟著胡鬧啊!

還有李泌這個老小子,當年你就帶著皇帝在靈武登基了一次,怎麼現在又攛掇越王造反了!

你李泌號稱儒道雙修,合著你不是學的儒道的學問,學的是“屠龍術”是吧?

在得知李倓起兵的訊息之後,郭子儀立刻喊來了自己的副帥李嗣業。

“輔國大將軍那邊怎麼樣了?”

“元帥,輔國大將軍營地中一切如常。”

雖然如今郭子儀不再是天下兵馬大元帥了,但是李嗣業依然習慣稱呼他為元帥。

郭子儀冷哼一聲,他對於李輔國可是太瞭解了,這傢伙在自己面前恭順,其實野心頗大。

入京長安生亂,越王起兵討逆,打出來的可是討逆平叛的口號。

討逆平叛,叛賊是史思明,逆賊是誰不言而明,那自然是要和史思明和談的李輔國了!

而且越王的檄文裡,已經很明確的指名要如何討伐逆賊了,等到越王殺進了長安,李輔國還能有活路?

這傢伙安安靜靜才是最大的問題。

郭子儀頭疼的說道:

“把那幾個忠於李輔國的神策軍從前線撤下來。”

李嗣業驚訝的問道:

“元帥,這是為何啊?這些人和李輔國勾勾搭搭的,如果將他們從前線扯下來,怕是,怕是。”

“怕是要和李輔國一起造反,打回長安去?”

李嗣業愣了一下,然後點點頭。

郭子儀這時候一改之前老好人的和氣樣子道:

“這些人和李輔國牽涉甚深,之前我軍在相州進展緩慢,甚至還經常吃敗仗,就是這些人在前線出力不出工。”

“如今長安生亂,他們肯定更沒心思打仗,若是因為這個讓史思明這個老賊找到破綻,壞了前線軍情,那他們是誅九族的大罪,但是郭某也將會成為大唐的罪人。”

“如今之計還是先把他們從前線撤下來,不能耽誤平叛大計。”

“我乃行營總管,雖然才疏學淺比不上武廟中的那些先賢,如果讓我指揮這些滑頭繼續賣命和史思明打仗,我恐怕是做不到的。”

“但若是讓李輔國從前線帶回一兵一卒去長安,那我這個行軍總管也不用再做了!”

“來人,讓軍法官去各營宣讀本將軍的軍令,臨陣脫逃者斬!”

李嗣業看著郭子儀,連忙說道:“遵命!”

處理完大軍的事情,郭子儀嘆息了一聲。

如今他的職責就是守住相州,皇帝既然沒有下令讓大軍回長安勤王,那郭子儀就繼續在相州待著好了。

第三駭的自然就是李輔國了,越王造反,皇帝鎖宮,長安局勢不明。

對於郭子儀張巡這樣的大臣,其實皇帝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重要。

要知道越王的口號是討逆平叛,郭子儀和張巡這樣的忠臣們,又有什麼好畏懼的呢?

總不能他們都是逆臣吧?

甚至可以這麼說,無論誰當了皇帝,也都要依仗他們。

可是對李輔國來說,皇帝是誰就非常重要了。

之前李輔國要快點返回長安,是害怕穆榮這個小婊砸搶了自己的飯碗,奪了皇帝對自己的寵愛。

現在好了,皇帝還能不能坐在皇位上都不確定了,而這個要把皇帝趕下皇位的還是越王。

越王的檄文中雖然沒有明確指出誰是逆賊,但是字裡行間都寫了李輔國三個字。

李輔國咬咬牙,他派出自己的乾兒子,讓這些乾兒子們拿著自己的手書,去幾個神策軍的將領營地中,讓他們和自己一起返回長安。

可是這些乾兒子入了這些將領的軍營後,都被趕出來,他們哭哭啼啼的向李輔國報告,說郭元帥派了軍法官,又斷了這些軍營的補給,沒收了他們的甲胃和武器,實在沒辦法和輔國大將軍一起返回長安。

李輔國咬碎了牙,偏偏也沒辦法,誰讓行軍大總管是郭子儀呢?

這郭子儀在軍中威信極高,他每日都會巡查軍營,關心受傷的將士。

雖然有人說郭子儀是虛偽,但是郭子儀每天都能堅持這麼做,他甚至能叫出每一個營房裡校尉和旅帥的姓氏。

雖然這能力和兵仙韓信還是比不了,畢竟韓信是能夠記得每一個小兵名字的。

但是在大唐也算是相當了不起了,中低層軍官都非常的敬重這位元帥。

李輔國氣急敗壞,他也沒想到郭子儀的速度這麼快,如今自己帶不出軍隊,豈不是要孤身返回長安?

可是留在相州大營也是坐以待斃,若是真的讓越王進了長安,恐怕就是朝廷的旨意來捉拿自己了。

李輔國咬咬牙,最後只是召集了義子和親信一千人,連夜從相州大營向長安奔去。

郭子儀接到了李嗣業的報告,說李輔國擅自離開大營,郭子儀深深的松了一口氣。

“元帥,是否要派人追捕?”

“追捕就算了,還是好好守衛營寨,不能讓史思明這老賊佔了便宜,靜待朝堂的旨意吧。”

這邊李輔國帶著義子和親信,飛快的向長安而去,在他的隊伍中,幾名年輕人眼睛裡閃爍著不一樣的光彩。

正和南霽雲並排騎馬的章武突然停下了馬,南霽雲也立刻勒緊韁繩,向章武問道:

“章兄,怎麼了?”

章武突然掏出劍說道:

“南兄,欲殺人呼?”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