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榮作為皇帝身邊最親近的太監,他是親眼看著李亨的心態一點一點的變化的。

一開始接到兒子李倓的上書,李亨的想法是“此乃倓兒義氣之言”。

李亨還樂呵呵的對穆榮說,是不是李倓在蘭州擊敗了吐蕃人,將史思明當成是軟柿子了。

李亨本來還寫了一封聖旨,準備派遣心腹太監前往隴右訓斥一下越王,讓他不要胡亂對朝廷大事亂髮議論。

可是李亨的使者還沒派出去,雪片一樣的奏書淹沒了政事堂。

先是兵部侍郎,靈州節度使杜鴻漸上書朝廷,表態願意追隨越王,征討史思明部!

緊接著,包括蘭州太守蘇通在內的隴上諸州的太守也一同上書,表示願意追隨越王平定河東。

隴右、河西諸州的太守,也隨著隴上諸州太守一同上書,支援越王。

當這些奏章送到長安的時候,李亨的眼神完全變了。

整個西北的節度使,州太守都上書附和越王,讓朝廷驚悚的發現,整個西北都匯聚到了越王麾下,完全和越王共進退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樣一個巨大的政治聯盟出現在大唐的版圖上後,李亨突然發現整個帝國西北那麼一大片區域,已經悄然脫離了長安朝廷的掌控了!

就在李亨為了西北各州脫離了長安控制,開始坐立不安的時候,更多的奏章送到了長安。

淄州、青州、膠州、來州等山東諸州的太守,一邊上書朝廷,為南章二人求情,一邊表示要和史思明血戰到底。

彭城、臨淮等淮上諸州的太守也同時上書附言,反對朝廷和史思明議和。

正在征討沿海海盜的浙東觀察使張端陽同時上書,表示朝廷若是和史思明議和,那浙東八州的海患嚴重,恐怕無法及時上解今年的綱糧了。

最後淮南節度使高適也上書,表示江南全力支持朝廷平定史思明的戰爭,願意繼續為郭子儀大軍提供軍糧。

這些上書送到朝廷之後,政事堂立刻安靜了下來。

山東是抗擊史思明的前線,這些地方反對和史思明議和還是可以理解。

但是你江南來湊什麼熱鬧啊?

可是江淮是朝廷的財賦重地,江南的意見朝廷也不能不考慮。

而西川節度使韋見素的奏章,則讓長安朝廷恐懼起來。

韋見素的上書旗幟鮮明的表示支援越王!請求朝廷以越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主持討逆平叛的一切事宜!

而皇帝李亨的心情,從一開始的輕視,到逐漸憤怒,現如今只剩下了驚恐之情了。

大唐朝廷最重要的地區,如今都如此旗幟鮮明的表示反對和史思明談判,這若是沒有人串聯,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西北諸州支援越王也就罷了,你韋見素怎麼也支援越王了?

李亨實在是不能理解,為什麼蜀中會站在越王這邊?難道不是應該支援齊王嗎?

就在這個時候,被派往蜀中的齊王的上書也送到了長安。

齊王也認為朝廷平叛需要畢其功於一役,不能和史思明議和,齊王也推薦越王擔任天下兵馬大元帥,全面主持朝廷平叛一切事宜!

李亨被這一系列的上書打暈了的時候,《長安日報》也刊登出了越王親自攥寫的《討史思明檄文》,緊接著國子監兩百多名監生在國子監門口署名,向通政司投萬言書,支援越王領兵平叛。

緊接著,包括二十名御史,長安各衙門低階文官也同時上書,支援越王的平亂策,請求朝廷繼續和史思明決戰到底!

李亨這下子徹底被打蒙了,他召來了穆榮,讓他派神策軍去鎮壓國子監的時候。

平盧範陽節度使府上書,抗議朝廷和史思明議和,屯兵范陽的尉遲信更是直言,自己原是越王麾下將領,是奉了越王詔令前往遼東募兵平叛的。

若是長安朝廷放棄攻打史思明,那尉遲信也會繼續追隨越王平叛!

回鶻、葛邏祿、黠嘎斯等諸胡使節,也向大唐朝廷提出,願意支援一萬騎兵,隨同越王平定史思明之亂!

李亨宮中坐立不安,而穆榮派去鎮壓國子監的神策軍很快來報,長安百姓和神策軍發生了衝突,萬年縣令王成偉請求朝廷廣開言路,大唐未有因言獲罪的士子,帶領萬年縣的縣兵保護了國子監。

長安亂成了一團,李亨突然發現,就連長安城似乎也沒那麼安全了。

李亨急調神策軍入宮,才稍稍有了一些安全感,他實在想不通,在西北的越王是如何收買了這麼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就連回鶻都支援他了?

“小穆子!”

李亨從御塌上驚醒,這幾日他都留在御書房過夜,只有在神策軍重重護衛中才睡得著覺。

李亨做了一個噩夢,越王帶兵殺進了長安,而政事堂的宰相們帶領百官歡迎越王。

李亨喊來了穆榮後問道:

“小穆子!朕的宰相們忠於朕嗎?”

隨著國子監學生和低階官員的上書,大唐朝廷實際上已經處於混亂之中。

朝廷運轉是需要大量官吏來執行的,當那些中低階的官員串聯罷工之後,政事堂和六部都已經停擺。

而萬年縣的獨走,又讓一半的長安城也脫離了朝廷的控制。

皇帝如今連後宮的嬪妃都信不過,更不要說外朝的宰相了。

可是李亨的問題讓穆榮無法回答,宰相們忠不忠?

你皇帝都不知道宰相忠不忠?

穆榮只能低著頭回道:

“大唐的宰相,自然是忠於大唐的。”

李亨對這個回答並不滿意,他一把推開御桉上如同小山一樣的奏章,歇斯底里的說道:

“這些大臣都打著忠於大唐的旗號來反對朕!叛徒!”

“越王!逆子!”

“朕要下旨!奪去這逆子的王爵!押送他入長安問罪!”

穆榮頗有些同情的看著皇帝,這些日子皇帝總是滿嘴的囈語,他全然不知道那封問罪南章二人的中旨發出去後,就已經讓多少人對皇帝失望了。

長安錢法敗壞,長安百姓怨聲載道。

皇帝不嘉獎平叛有功的將領,還要因為叛賊史思明的威脅,懲罰有功的將領。

不僅僅是外朝的文官,就連護衛大明宮的神策軍中,也有人對皇帝的昏聵表示不滿。

到現在皇帝還在問穆榮宰相忠不忠?

很快皇帝你就知道宰相忠不忠了!

果然大殿外傳來了腳步聲,側門吱呀一聲開啟,一名小太監跌跌撞撞的走進殿內。

他本來是要將訊息稟告給穆榮,等著穆榮決定是要搖醒皇帝還是明日白天再說。

但是看到了站在御桉前的皇帝,這個傳遞訊息的小太監一下子跪了下來。

燭火照耀著這個小太監的慘白的臉,李亨就知道這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

“什麼訊息,快說!”

小太監帶著哭腔一頭搶地,顫顫巍巍的說道:

“陛下,是,是西北的訊息.”

小太監的聲音越來越小,李亨聽到西北二字更是如同被重錘搖晃了下,穆榮連忙上去扶住了他。

“說!朕撐得住!”

小太監承受不住壓力,直接說道:

“越王在武威誓師,興兵討伐史思明了。”

“好,好,朕知道了,退下吧。”

這個訊息並不意外,李亨突然覺得有些恍忽,這劇本怎麼和上皇遷播蜀中,自己在靈武誓師討逆差不多?

只是角色變了,自己的兒子成了誓師的那個?

可是小太監還是跪在地上一動不動,李亨問道:

“還有何事?”

小太監只是哭泣,卻不回答,李亨更是覺得煩躁道:

“有事快奏!”

小太監止住了哭聲,小心翼翼的答道:

“宰相,崔,崔。”

“崔光遠怎麼了!?”

“崔相國出長安後,說不願意奉詔和史思明和談,崔相他。

。”

“他怎麼了?”

“崔相去武威了,說是要輔弼越王平叛。”

小太監說完,李亨只覺得頭暈目眩,就連穆榮都攙扶不住了,倒在了御桉之上。

“傳御醫!”

穆榮大呼,御書房立刻喧鬧起來。

後宮之中,皇后張氏聽到心腹宮女的傳話:

“陛下暈過去了?”

“臣妾也沒親眼見到,只是看見御醫進出御書房。”

張皇後來回踱步,勐然抬起頭,對著一名心腹太監說道:

“你速速去輔國將軍的府上,將這個訊息告訴輔國將軍的家人。”

輔國將軍,就是神策軍統領李輔國了。

當日李輔國離開長安的時候,就和皇后張良梯有過密約,一旦長安有變李輔國就會立刻趕回來。

本來張皇後以為李輔國離京打仗這點時間,長安局勢不會有什麼變化。

現在看來,長安是真的有變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