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爐啦!”張鐵錚扯著嗓子大喊了一聲,拉開了高爐的閘門。

雖然那位簡大匠說過,喊得聲音再響,對高爐鐵水的品質都沒有影響。

但是張鐵錚依然保留著匠人的老傳統,認為只要扯著嗓子大喊一聲,就能燒出高品質的鐵水。

紅色的鐵水從高爐中流下來,匠戶們一起推動齒輪,履帶轉動將鐵水從高爐裡運出來。

簡夏走過來,看著紅色的鐵水檢查了一番說道:“不合格,送過去打造農具吧。”

張鐵錚父子都傻了,他們也是老鐵匠了,一看就知道這鐵水的質量用多好。

這樣的鐵水用去鍛造軍用武器都綽綽有餘,可是在簡夏眼裡依然是不合格。

這位簡大匠到底要造什麼東西啊,竟然要求這麼高!

此時在大水峽鐵廠邊上,一個大型的鐵匠鋪正在熱火朝廷的打鐵中。

這是建寧王從安楊吳三家手裡解放的鐵匠,李炎又從其他大家族手裡贖買了一批鐵匠,將他們集中安置在大水峽附近的鐵廠。

大唐對於匠人並不像後世那麼歧視,但是匠戶要比普通的百姓承擔更重的徭役。

在丁冊中,匠人的子弟也會另造一冊,匠戶也能夠和普通農戶得到一樣的授田,但是匠戶經常要去附近的官府鐵匠鋪服徭役,甚至還會被要求去兩京附近的軍器廠勞動。

如果本來就住在兩京附近還好,像是隴右道的匠戶,如果去兩京服役就要走上半年,服半年徭役之後一年就過去了。

所以大部分匠戶家裡也沒有人手種田,要麼租給同鄉的人耕種,要麼就賣給本地的大族。

久而久之,匠戶分到的土地也越來越少,像是張鐵錚這樣的世代匠戶,已經喪失田地,變成了州府的專業鐵匠。

還有很多匠戶直接投效大族,成了這些家族的世代匠戶,專門給他們打造鐵器。

就算是安楊吳這樣的大家族,對待有手藝的匠戶也是非常重視的。

在家中嫡出女兒陪嫁的時候,陪嫁上幾個匠人,那也是一份相當厚重的陪嫁了。

但是如今建寧王在瓜州城聲望正隆,這些大家族也害怕被建寧王清算。

李炎徵召匠戶的時候,他們紛紛主動撕毀了手裡匠戶的奴籍,全部交給了李炎。

於是這座鐵匠鋪就在大水峽鐵廠附近建了起來。

將鐵水引入到鋼槽中,還沒等這些鋼槽冷卻,匠戶們推著車送到鐵匠鋪,開始叮鈴哐啷的打造農具。

如今玩家的勘探工作已經完成,鐵廠也已經建設完畢了,大唐玩家施工隊也已經賺到了足夠的貢獻點,準備打道回府了。

不過也有一些玩家留下來,系統給玩家在大水峽提供了幾個工作崗位,幾個生活流玩家選擇留了下來。

雷勐和秦川已經歸心似箭了,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當了半個月的牛馬,他們早就渴望返回繁華的瓜州城了。

在這群玩家中,有一名叫做江倫的玩家。

江倫是經濟學專業的,鬼使神差的進入了《大唐風雲》這個遊戲中,因為沒有什麼一技之長,所以加入了施工隊做牛馬。

這一次大家都賺到了不少貢獻點,上一次瓜州叛亂的大事件沒能參與,大部分三測牛馬都非常的不滿,他們紛紛嚷著要回到瓜州城,儘快兌換屬性點加入軍隊。

不過江倫對於打打殺殺也沒什麼興趣,他也算是一個種田流的玩家。

但是他沒有競聘系統在大水峽設立的幾個職位,而是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準備了一份毛遂自薦的計劃書。

“回瓜州了!”雷勐帶著施工隊的玩家們,返回了瓜州城。

與此同時,在朔方郡,隨著各路勤王大軍的匯聚,皇帝李亨手裡的底牌終於厚了起來。

在“知兵”的宦官李輔國的建議下,李亨決定離開朔方,去扶風建立行在。

帝王出行長期停留的地方被稱之為“行在”,“行在”等於是朝廷的陪都,也是臨時朝廷所在。

離開偏遠且距離邊疆更近的朔方,去往更加靠近戰場但是交通更發達的扶風,這也是李亨朝廷上下的一致建議。

而李亨也迫不及待的想要離開朔方這個郭子儀的老巢,所以李亨都沒等到正旦,匆匆下旨準備將行在遷往扶風府。

在大宦官李輔國的秘密進奏中,李輔國直接說道:

“聖人,扶風府位於關中西部,距離西京不遠,便於陛下親自指揮進攻兩京的戰鬥。”

“將行在設在扶風,陛下再下金碟召郭子儀等將領南下,們就再也沒有理由推脫。”

“扶風府是水陸交通要衝,朝廷籌措的軍資也不需要再轉運偏遠的朔方。”

平心而論,李輔國雖然被朝廷的正直大臣斥之為奸佞,但是他確實是知兵的。

他提出將行在設在扶風,在戰略上也是沒有問題的,如果要堅持南下策略,將皇帝行在遷往更靠近前線的扶風,可以免除軍資轉運的長途勞頓,也能夠更鼓舞前線軍士的士氣。

大唐的財稅,主要來自於江淮和蜀中,而關中地區的扶風府,顯然比朔方更靠近大唐的財賦重地。

不過李亨更看重的是扶風靠近西京,可以集中力量更快奪回西京,迎回上皇。

所以李亨派遣自己的親信太監魚朝恩去扶風府建立行在,準備返回關中,親自督戰西京的戰事。

就在李亨準備離開朔方的是時候,一個身穿綠色官袍的中年官員,請求面前皇帝。

如今的李亨行在官員膨脹了數倍,那些逃離兩京的文臣,各地勤王節度使的使臣,都紛紛來到了靈武。

李亨再也不是剛剛出奔到靈武的窘迫樣子了,本來這個綠袍小官他是不想要見的。

但是聽說這個綠袍小官剛剛在蜀中面見了上皇李隆基,李亨就匆匆讓黃門傳召這個小官入行宮。

身穿綠色官袍的官員大概四十多歲,他跟在小黃門身後神色從容,胸有成竹的踏入了皇帝的行宮中。

“宣監察御史裡行,第五琦面聖!”

------題外話------

Ps,實際上肅宗在至德元年的10月就從靈武遷往了彭原(寧州,今甘肅寧縣),第五琦也是在彭原見的肅宗。

但是肅宗遷行在實在是太多了,實際上發揮關鍵作用的,只有靈武和扶風。所以就簡化一下,改成從靈武直接遷往扶風,這就算是主角穿越的蝴蝶效應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