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州城裡,各個酒樓茶肆都在討論沙州會議,劉宴和楊炎剛進了一家茶肆,就聽到隔壁桌幾個讀書人打扮的人在高談闊論:

“建寧王終於明白,光靠這些當兵的蠻子是沒辦法治理好隴右的!”

“是啊是啊,沙州城都傳遍了韓公子的文章,聽說霸府的那些奸佞們正在苦思冥想,怎麼應對韓公子的雄文呢!”

這幾日楊炎和劉宴都在客棧裡看書,沒想到這幾日沙州的局勢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楊炎喊來茶博士,將一文錢遞給對方問道:“茶博士,這韓公子是誰?”

茶博士是最瞭解本地動向的了,他收了楊炎的銅錢後,立刻說道:“這韓公子是高昌的權門所推崇的文學之士,如今在隴右可是如日中天!韓公子寫了一篇雄文,準備在沙州會議上呈給建寧王殿下。”

“這不是還沒開會嗎?怎麼韓公子的文章就已經傳開了?”

茶博士笑著說道:“這不是高昌的幾位侯爺都覺得韓公子的文章妙嗎,董侯專門請凋版匠人將韓公子的文章凋刻出來,然後印刷了上千套,帶到沙州城裡四處分發,如今全城有點文墨的人,都已經知道韓公子的文章了。”

“你這茶肆裡可有韓公子的文章,可以讓我拜讀一下嗎?”

茶博士笑了笑說道:“有的有的,郎君稍待片刻,我這就拿出來!”

不一會兒,只看到一份裝表好的文章被茶博士小心的拿出來,看來這位韓公子的文章確實寫的很好,茶博士都將文章表湖起來了,準備傳給子孫。

楊炎拿過卷軸,和劉宴一起認真的讀起來。

這篇文章並不是四六駢文,這倒是讓楊炎和劉宴都吃了一驚。

楊炎和劉宴都是文學之士,如今朝廷開科取士,都需要寫對仗工整,格式要求很高的四六駢文。

朝廷下達諭令,官府傳遞公文,用的都是四六駢文,這種文章複雜晦澀,普通百姓根本看不懂。

可能是為了爭取沙州百姓的民意支援,這篇文章反倒用相對好懂的“古文”寫成的。

古文是先秦和漢代的散文,行文不拘泥於格式,古文主要是為了說理,文章的遣詞造句並不華麗,也不要求對仗工整。

楊炎和劉宴作為年輕人,都討厭假大空的駢文。

如今關中的年輕士人,也已經開始提倡用古文寫作,只不過這還都是普通士子之間的倡議,尚未能夠影響到朝廷。

楊炎很快將韓公子的文章讀完,他擊節讚歎道:“果然是一篇雄文,雖然不是駢文,但是那股排山倒海的氣勢絲毫不減!”

劉宴皺眉說道:“雄文是雄文,但是這文章的觀點,宴不敢苟同。”

楊炎也點頭說道:“確實有些偏頗,不過寫出這篇文章的韓公子,必定能隨著沙洲會議名垂千古!”

劉宴雖然不喜歡文章的觀點,但是韓公子的這篇文章,從文學性上來說確實算得上是卓越了。

楊炎說道:“這文章中的觀點,也確實可以辯一辯的。”

劉宴也說道:“確實沒錯,文章開篇說農業乃是國家之本,這倒是沒說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勸耕勸農,這是大義,這篇文章站在大義之上,也算是立於不敗之地了。”

楊炎也點點頭,這就是文章的高明之處了。

文章從農業入手,認為農業是大唐立國之本,府兵授田是大唐能夠從隋末亂世中崛起的根本,提出了農為先的概念。

關於這一點,大唐的讀書人都是認可的,廣大的百姓也都是認可的。

接著文章引申出,既然農業是根本,那麼建寧王命令霸府專營鹽鐵,這就違背了農業為先的國策。

霸府都是如此,那麼百姓只會上行下效,不再從事農業生產,而轉過去參加工商業。

如今在沙州和瓜州,已經有不少百姓放棄耕種,而選擇進工坊打工。

這等於破壞了大唐農業的基石,給百姓們起了不好的表率作用。

關於這個論點,劉宴和楊炎都沒有異議,如今三州工商業繁榮,但是百姓也人心浮動,不願意好好的種田,這也是劉宴和楊炎一路上的見聞,文章倒是沒有誇大其詞。

這時候,文章筆鋒又是一轉,這一次文章講的就是“利”了。

這倒是讓劉宴和楊炎眼前一亮,君子恥於言利,自漢代獨尊儒術後,敢於公開言利的讀書人可是不多了。

韓公子文章的第二段,講的就是這個“利”。

霸府控制山川礦澤,專營鹽鐵,這就是將利抓在官府的手裡,而韓公子認為這就是“與民爭利”。

朝廷爭奪的百姓的利,這自然是和幾百年儒家的理念不符的,韓公子認為,官府控制山川礦澤,壟斷了鹽鐵,官府的參與經營,久而久之貨物的質量必然差,態度也驕橫,甚至還會用這些官府的商品來盤剝商人。

而百姓也需要為鹽場和礦場來服徭役,這又是進一步的壓榨百姓。

所以韓公子提出,官府應該放開對山川礦澤的掌控,放開鹽鐵的專營,讓百姓來承辦鹽場礦山,將“利歸於民”。

曾經做過河西節度使府掌書記的楊炎說道:“朝廷做事,確實和韓公子所說的一樣。河西節度使府下的鐵礦,每年徵發上百的徭役,礦場每年死傷者無數。”

“而且管理鐵礦的官吏上下盤剝,年年虧損,產出的鐵礦石根本無法冶鐵,節度使府的軍械監都要從別州購買鐵礦石鍛造兵器。”

“而節度使府的軍械監也是,打造的武器粗糙,甚至有些武器一砍就碎,還不如民間打造的殺豬刀鋒銳。”

劉宴也點頭說道:“第五琦大人去了江淮主持鹽業專營,將鹽場化為朝廷所有之後,也造成了江淮鹽荒。官辦的鹽場確實內耗嚴重,產出的鹽質量也不高,還經常會攤派鹽商購買。”

不過劉宴還是支援第五琦在江淮實行的“鹽場歸公”的政策的,也正是有了鹽這個斂財的手段,第五琦才能在江淮百姓沒有感覺到稅賦加重的請款下,籌措了大量的軍械糧草金錢,然後源源不斷的運送到鳳翔府,供應大軍打仗。

可是韓公子的文章都是從大義入手,處處以百姓為中心,卻也讓劉宴挑不出錯來。

這才是楊炎和劉宴覺得恐怖的地方,這文章明明哪裡不對勁,可是偏偏又找不出反駁的地方。

所以說這篇文章論述嚴謹,最後提出了最終的結論。

朝廷掌控“山川礦澤”,專營鹽鐵,這些都是與民爭利的事情。

那麼建寧王作為一名賢王,就不應該利用鹽池礦山盤剝百姓,應該將“山川礦澤”重新發還給百姓,開放鹽鐵的專營,讓普通百姓也可以參與到鹽鐵的經營中來。

看完了文章,楊炎將字軸交給了茶博士,對著劉宴說道:

“有如此的雄文,建寧王霸府那不妙了啊。”

劉宴也點點頭,很顯然文章中提出的兩個問題,可以說是圖窮匕見直指要害,現在就要看霸府如何拆招了。

隨著這篇文章的傳播,沙州的輿論也逐漸變化,甚至連一些百姓也覺得,朝廷掌控這麼多東西不好,如果能夠開放山川礦澤,那麼普通百姓就是隨意進入森林裡噼砍薪柴了,而不用被看守森林的官府守衛追趕。

四月十一日,在三州上下的關注中,沙州會議終於要召開了。

因為這一次參加會議的人遠遠超過了李炎和玩家們的預期,刺史府是肯定放不下這麼多人了。

李炎乾脆決定在沙州城外的雷音寺廢墟上舉辦這次沙州會議。

雷音寺的僧房還保留完好,可以作為參會人員休息的地方。

雷音寺的後寺在僧人叛亂的時候被燒燬了大半,現在乾脆平整出來,鋪上了木板作為辯論的場地。

為了這一次辯論,李炎還召集了瓜州刺史張銑、西州刺史李秀章、沙州刺史賈思順,一起在雷音寺旁聽這場會議。

霸府司馬崔濤、霸府司馬、判鹽鐵事江倫作為代表,和賢良文學辯論土地分配,鹽鐵專營的大政。

另外參加會議的,還有在官府中任職的玩家八十人,擔任里長的玩家七十人,在軍隊任職的玩家二十人,商人玩家代表三十人。

而原住民這邊,三州的豪門大族派出七十人參會,本地舉薦的賢才六十人,高昌舊族的十二名族長全部到齊,再加上僧道摩尼教景教等各個教派上師二十人。

而雷音寺靠近沙州城,為了保護建寧王的安全,專門有一支玩家軍隊駐紮在雷音寺附近。

同時為了及時向沙州城裡的百姓“直播”這次會議,建寧王還准許了全沙洲的說書人和茶博士進場,他們可以將辯論的內容記錄下來,然後向百姓轉述會議中發生的事情。

四月十二日,建寧王的車架從刺史府出來,在精銳玩家的護衛下,驅車前往雷音寺。

站在道路兩邊的楊炎和劉宴,看到建寧王車架後,終於見識到了這位大唐郡王的威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