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因緣起孽像生【第四幕】錯身(5)
"約蘭塔,這一路真需要這麼多零食嗎?"車內,面對手中長長的購物清單,雨薇不可置信地張大嘴,喚著克裡斯蒂娜的暱稱,"其實柏林的各大店面也可以購買這些。所以我們沒必要像即將逃命的盧安達難民【45】,大肆搶購吧。"
什麼"盧安達難民"?克裡斯蒂娜很是疑惑,含笑搖頭,接過清單解釋道:"米婭你有所不知,從慕尼黑去柏林至少要十個小時的火車,所以我們必須準備充足。況且柏林物價昂貴,不得不儘量節省開支。不然我那'傢伙';獲悉後,非狠狠數落我不可。"她指著清單上的某行物件,嚷道,"對了,這種麵包烤得很鬆軟,櫻桃醬很濃!這次必定多買些,米婭你也應當買些嚐嚐。"
雨薇苦笑著頷首,握緊袋裡的錢包。暗忖自來到這個時代,吃住一律由校方供應,根本不需自己破費。但此番一出校門,便切身體會了身無分文的窘迫。她不由想起那時在政治書裡讀到的某則美國民諺,不禁喟然誦道:"這是摩根,這是摩根,巨大的金融至尊;除了空氣,世間一切都屬於摩根。"
'有什麼不能有病,沒什麼不能沒錢';。這話可真是至理名言啊!
"哈,那個猶太佬喬治·皮博迪?【46】"克裡斯蒂娜輕蔑一笑,揚起精心修整的秀眉,"這老雜種早年貪婪無度,多少人被他壓榨得傾家蕩產?若不是猶太佬投機倒把,肆意放貸,怎能引發那場199年的金融危機?怎有多少人失業甚至被迫自殺?我一想起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裡那貪婪無度的猶太佬夏洛特,便覺得元首驅逐他們真是一點也不為過!"
雨薇苦笑著嘆口氣,暗想正如孔子所言,'民不患貧而患不均';【47】,自那場金融危機波及德國以來,經濟凋敝,失業人口劇增,猶太資本家們卻利用金融投機而愈發富裕,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日趨拉大,德國百姓怎能不怨?加之一戰後所簽訂的《凡爾賽合約》讓德國損失了百分之十的領土,民族尊嚴盡失,無疑給積壓已久的民憤火上澆油。
註釋:
【45】非洲之國盧安達原名為"盧安達",二戰結束前被比利時佔領。196年7月1日宣佈獨立後,將國名改為"盧安達"(TheRepublicofRanda),所以克裡斯蒂娜毫不知曉。
【46】:喬治皮博迪摩根銀行與摩根家族的創始人,早年為謀取獲利而吝嗇貪婪,晚年卻慷慨大方。時人稱他"晚年的行善就像早年的貪婪一樣無度"。
【47】民不患貧而患不均:出自孔子《論語季氏第十六篇》,原文為"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丘"即孔子(名丘,字仲尼,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和武學家),斗膽改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