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陽郡,位於涿郡東北,涿郡與漁陽之間,北有上谷,南臨渤海,戶四萬餘,人口二十八萬餘,古之燕國。

劉滄三人放馬而來,一座灰石城牆遙遙橫跨三人之前,此地便是廣陽郡治薊縣,同樣也是幽州刺史治所所在。

簡單來說就是廣陽太守與幽州刺史平日都貓在這座城池中,在這裡做太守大概有點憋屈。

如今,東漢沒有州牧。也就是說,現在幽州只有各郡太守,沒有什麼幽州牧的。

沒錯,州牧這個編制,早在光武的時候,就給廢除了。

而這邊又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便是刺史。

與最初的刺史不同,劉秀廢除州牧之後,原本只有監察職能的刺史,被賦予了一些隱性的地方行政職能。

之所以說是隱性,因為這種職能並沒有明確授權,完全看個人能力。

也就是說,給你配上二三十個秘書,有本事,你一個刺史也能獲州之兵權,封疆一方。沒本事,你還只是個打小報告的。皇帝不會限制你,同樣,也不會支援你。

如今沒有州牧,皇帝統轄中央,而地方也有地方自己的職能與經營。

相比之下,州牧存在的本質便是地方權力收歸皇室,說白了,全天下,皇帝老子說了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兩者利弊不做評論,明白的也就明白,不明白的,論也論不明白。

如今這大漢天下,可謂地方與中央共治,也可以理解為世家與皇家共同治理天下。

而數年之後,劉宏將州牧制再次搬了出來,那時天下世家子弟一窩蜂般紛紛離家,群雄好似一夜間紛紛勵志的情況,大家也就應該能理解的更加清晰了吧?

言歸正傳,如今蹲薊縣的刺史乃漢室劉虞,這傢伙算是個比較有能力,依靠贈予物資,調解矛盾等手段,獲得了幽州邊地附近鮮卑、烏恆、夫餘等外族不少的支援與聲望。

透過這些外族的支援與吹捧,劉虞在幽州百姓這裡又獲得了相當不錯的威望。

因邊關戰事減少,又深受幽州百姓愛戴,雖為刺史,但幽州之內的世家大族卻不敢將其當作擺設。

放慢馬速,劉滄三人接近薊縣城門,十數米高的成牆厚重延綿,其遠超正常縣城的駐防規格,也預示了薊縣城池佔地的遼闊。

城池之所以不叫縣城,便是它其中有不少規模較大的建築,某些富家庭院中的樓閣,在一些大漢之外的國家甚至足以被冠上領主城堡的稱謂。

這其中牽扯到測繪與工程方面的知識技術,同樣也包含了人力與畜力的大量投入。

遠遠看去,城牆上除了立守的士兵,還能看到一些修繕加固城牆的布衣。修城者跟士兵不時亦會交流,卻是沒有所謂殘酷壓榨的氣氛。

徭役,可以看做古代賦稅的一種表現形式,漢時徭役主要是針對二十歲以上的成年人。

無論家境身份,正常情況下,成年人每年都要抽出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服役,或是勞役,或是兵役。

現代人提起古代徭役恨不得將它形容成天已無日,倫常崩塌。其實至少劉滄在這個歷史時段所見,徭役是一種非常普通的另類稅收。

別管賦稅還是徭役,很多都能在未來的近代或是現代社會中看到疑似它們的身影,而且漢代同樣有一些免稅免徭役的政策。

眼前城上那些布衣,應該都是薊縣戶籍之人,跟上班打卡一樣,每年抽出時間,早幹完早了事。

而城上士兵顯然也是本地人,基本都是鄉親爺們兒,若不是性格極端惡劣者,基本不可能存在所謂的壓榨虐待。

東漢繁榮定然是透過無數人常年累月的勞作與建設而來,經年不斷的徭役讓州郡地方平穩的發展繁榮。

本地徭役屬於正常生活中的一個環節,通常都在郡縣之內,作些修繕建設、守城巡邏之類的工作。若是家中妻妾受孕,孩子他爹今年的徭役也就給免了。(鼓勵生育,跟不生育加稅之類不同吧?應該不同吧?)

跟正常徭役相比,反倒是皇帝下令的徵役就比較恐怖了。

那種徭役多是奔赴較遠的地方,沿途行程不算時間,服役之地又背井離鄉,一月徭役分分鐘化作一年半載,沒了鄉兵照應,出了任何事情都不算稀罕。

這也是劉滄一直不太明白,前世為什麼那麼多人提倡搞死地方世家,為什麼那麼多人誇讚想要獨自攬權的皇帝,哪怕皇帝通常也是掠九州之財供養幾塊他看重的地方。

或者是那‘地主老財’千古同之的認知作祟?

文明斷層?世家不再,世家思維同樣不再。剩下的,大概也只有地主老財,人們也只能認知地主老財了吧?這還真有點怨不得人。

“軍人!逃難的匈奴來了麼?”鄰近城門,城門附近一隊著甲的士兵做著日間的出勤,劉滄騎在馬上,朝一名士兵問道。

周圍入城行人不少,有背柴的,有駕車的,士兵抬頭看了劉滄一眼,不耐揮手。

“沒到呢。入城莫要放馬。”士兵對劉滄說道。

“何時能到?”張飛再問。

“府中又沒知會,某哪知道,你。。。嘿,小子,你這被誰揍的?”士兵隨口說著,忽然看到張飛鼻青臉腫,卻是咧嘴笑了起來。

“笑甚,忒你事多,守你的門吧。”張飛反嘴,打馬入城。

劉滄等人與守兵交流隨意,此時民風便是如此,而守兵聽劉滄問起匈奴之事,想來也是消息靈通之人。

這隊守兵並非正規軍,對遊歷在外消息靈通者通常也不會跟他們產生衝突。

劉滄幾人入城,守兵抖抖身上的竹甲,拄著長槍,遠遠不忘朝幾人交代。

“城中莫要放馬!”

卻是看劉滄與張飛年幼,怕他們不知輕重,在城內跑馬,引來騷亂。

“曉得!”劉滄也不回頭,擺手示意。

漢軍有甲,這筒甲造型有點像防彈背心,鐵片、皮革、竹片穿成,普通士兵也會裝備這種較為樸素的筒甲。

當然,扎甲樣式繁多,多是要有些家境的人才能裝配。

鐵片製成的筒甲多制式出征軍隊,摻雜鐵片的皮甲屬於相對精銳的地方守軍配備,底層士兵多會弄些竹甲充數。

厚重竹片油浸火燎,或者直接就用竹片切塊穿繩,穿編甲片有用獸筋的,也有用老藤的,通常都是自家婆娘編織。

漢時大多婦女都對鎧甲有著一定程度的認知,而早前那士兵身上的筒甲沒有刷漆,從而劉滄幾人能夠確認他只是正在服徭役的役兵。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