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星期天。

京城報業集團的訂戶們,開啟任意一張報紙,裡面都有一張整版廣告。

先是四個大字:五一開盤。

然後再是八個次大的字:盛世中華,如若一家。

版面分為二部分,上半版詳細的介紹了盛華地產,然後是戶型,裝修情況,小區佈局,周圍環境,公共設施,學校,醫院,交通,購物,公園休閒等情況的介紹。

最後是開盤價格。

九千九百九十九元/每平。

這個價格,謝文是經過仔細考量的。

首先,這個價格有賺,剔除所有成本,每平還有一千的盈利,這是底線。

其次,這是盛華地產第一次亮相,必須用親民價格打響第一槍,以便快速的進入京城市場,為二、三期鋪平道路。

京城,俗稱“四九”城,所以以四個九開盤。其實四個九只是起售價,樓層戶型不同,價格也會有所變化。

同期上市的其他樓盤,價格都在九千(毛坯)到一萬五(精裝)之間,盛華地產的價格是偏低的,具備極大的市場競爭力。

最主要的一點,在謝文心裡,最重要的還是房屋租賃這塊,房子賣出去了,以後漲多少,跟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了。

可公寓樓不同,是自己的房產,自已可以一邊收租金,一邊坐等升值。

以銷售樓盤賺的錢抵銷建造公寓樓的費用,以樓養樓,以樓賺樓,這就是謝文的想法。

在紙媒體釋出整版廣告的同時,戶外廣告也同時釋出,無數的公交車站臺都有一幅巨大的廣告,地鐵站門口也同樣如此。

一夜之間,盛華地產的廣告就到處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之中。

四月十日,盛華地產廣告登陸央視。翌日,京城衛視與央視一樣,幾乎所有節目的後面都出現了盛華地產的廣告宣傳。

盛華地產開始了視覺上的疲勞轟炸。

“拎包即住,盛華如家。”

“盛世中華,如若一家。”

兩句廣告語,一日之間,就傳遍了京城。

一時間,在京城迅速掀起了一股盛華熱。

去盛華購房或租房,一下就成了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

報紙整版廣告出來的當天晚上,盛華一號小區售樓部前來參觀探盤的人就絡繹不絕。

電視臺廣告開始密集轟炸之後,看樓的場景更加火爆。從早到晚,每天樣榜房擠得水洩不通。

很快就有人看到了公寓租賃的訊息,找上門來。

“請問,是劉曉梅總經理嗎?”

“我是,請問?”

“是這樣,我們是……”

“請問,是盛華如家公寓的劉總嗎?”

“我是……”

…………

四月十日至十二日,劉曉梅接到了單位想租賃住房的諮詢電話十數個。

劉曉梅把來電作了一下統計。

計有公司十一家,大部分都是中關村的高科技公司,企業二家,其中有一家是市內急送快遞公司。

劉曉梅約他們十五,十六號來四合院商談。

現在的四合院,已經掛上了深創盛華房地產公司京城分公司的牌子。

中關村,起源於80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

中關村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第一個國家級人才特區,也是京津石高新技術產業帶的核心園區。中關村科技園是我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被稱為“中國矽谷”。

十五號上午,劉曉梅接待了如約而來的五家公司相關負責人。

“你好,劉總,我是聯想後勤部的,鄙人姓王。”

“你好你好。”劉曉梅看了眼前的王女士一眼,很禮貌的請她坐下。

“劉總,我們公司在深圳福田保稅區也有公司,對貴公司是早有聽聞。

知道貴公司到京城建樓後,我公司特的留意了貴公司的開盤時間。

看到貴公司釋出的資訊後,我們第一時間就找你來了。”

“貴公司我們也是早聞大名了,我們公司使用的辦公電腦,有一部分就是貴公司生產的。”劉曉梅說道。

“真的呀,沒想到貴公司這麼支援國產品牌。那我們就更要好好合作了。”

“說說貴公司的方案吧。”劉曉梅不太想廢話。

“盛華地產這次推出的房源有多少?”王女士問道。

“四棟一千二百套。”

原來是計劃與肖氏地產合作,二棟六百套的。肖氏地產併入盛華後,謝文調整了一下,把二棟改為四棟。六百套變成了一千二百套。

“房租是怎麼算的?”

“單身公寓每個月一千八百元,一房一廳每個月二千二百元。每年增加10%,物管費2元/平。”

劉曉梅說道。

這個價格,是根據京城的房價及租金來定的,比市面上便宜了近20%。

“如果租得多,價格還能談嗎?”

“當然有得談,這要看你租多少,租多久。”

“劉總,既然你們公司在使用我們公司的產品,那我們公司想必你們也有所瞭解。

我們京城總部主要是以研發銷售為主,生產企業不在京城。因此,相對來說人員住得比較分散,加之研發人員主要以年輕人為主,單身的也較多,個性化追求也更多,公司不太好管理。

因此,我們打算取消住房補貼,集中居住,統一管理。

現在我們公司的研發與銷售人員在全國有二千五百多人,其中京城研發中心有七百多人,因此我們計劃租二棟樓,六百套。另外,我們還有一個要求。”

“什麼要求?”劉曉梅問道。

“希望能提供一間辦公室,我們要派人協助管理。”

二棟,六百套。還派人協助管理,這當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啊。

“這個沒問題。”劉曉梅說。

“那這費用能減免多少?”

“籤多長時間?”

“首籤三年,以後再協商。”

“在我的職權範圍內,最多就是免除物業管理費,其他的不能減免了。”劉曉梅想了想,房租不能降,只能降這個。

聯想的王女士是看過樣榜房的,房裡設施一應俱全,確實做到了拎包即住,而且租金幾乎與城中村的農民房一個價。

“行,那就這麼定了。”

“好,先草簽一個協議。”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