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是自愈,在灰黑色的外殼形成後,傷口處突然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直到長出來一根新“布條”。

姜宇立即下令:“停止肢解。”

這東西絕不是外星文明的探測器那麼簡單。

面壁者辦公室,立即找來了許多科學院的專家支援。

經過了一個多小時地討論和爭吵,專家們得出了兩個結論。

當今的科學院院長李子輝向姜宇、魏翔等面壁者彙報道:“一部分教授認為,這是一種彷生機械。

“類似於我們開發的神經元計算機,是對彷生科技的利用。

“我們也嘗試著開發過彷生機械,但是效果不佳,很難適應外太空的環境,所以幾百年前這方面的研究就停止了。

“但是這個代號為‘幕布’的結構,完全符合我們對彷生機械的設想。

“可以在極端的環境下工作,不會發出電子、量子訊號,很難以被敵人觀察到,最重要的是,可以再生。”

頻道裡的小柒順著這個話題道:“我到想起來之前一個假說,說人類就是一種高階的彷生機器人。

“人類可以生長,可以自己維護自己,零件老舊之後就會影響能量的攝入,最終被迫永久關機。”

姜宇點了點頭,這個假說產生於開始重新建設太陽系的時代。

很多人都認為,人類其實是更早一次建設起太陽系的高階文明,在地球投放的智慧生物。

後來人行智慧的出現,讓這個假說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傳統意義上的智慧機器人,都是指主要為金屬結構的智慧產物。

有沒有這種可能?在某種高階文明的眼中,人類就是智慧機器人!用血肉組織堆積起來的機器人!

畢竟沒有人規定,智慧機器人就只是金屬機器的結構,肌肉組織組成的智慧生物只自愈性這一項,就比智慧機器人更強悍。

況且人類還能自己繁殖,在古代“生產”就是指生孩子,這是不是在語言上留下的一些暗示。

暗示人類自己就能完成對自己的生產,擴大自己的族群?

如果真有這樣一個高階文明,那他們給地球輸送一批人類,什麼也不用管,幾十萬年後豈不是會“收割”一批人類?

正是基於這個假說,有一段時間,太陽系國的彷生技術受到熱捧。

直到幾個世紀後,彷生科技遇到了久久無法突破的科技屏障,才有人開始指出這個假說的漏洞。

首先就算高階文明對時間的流逝已經沒什麼概念了,就算他們初期向地球投送一百人,幾十萬年以後可以“收割”一百億人類,收益率是一億倍。

可是這樣還是不划算,在人類文明的現階段,能量問題已經是很微不足道的問題了。

一艘戰艦上所儲存的暗物質,足夠它用一千年以上,而且戰艦上還有蒐集暗物質的裝置。

高階文明的能源結構,應該比人類更發達才對,他們還差那點生產克隆人的能源和能量麼?有必要滿宇宙的“種植”人類麼?

第二個明顯的漏洞是,如果人類真的是智慧機器人的話,這麼精密結構的科技產品,就這麼說投放就投放出去了,絲毫不怕這項高科技產品被其他的文明學去?

太陽系國可是連機械義肢都不會往太陽系扔,廢棄不用的太空城拆起來太麻煩,乾脆用暗物質炮來上一下,立即化作塵埃。

人類有這樣的意識,其他文明就沒有麼?

於是這個假說漸漸消失在了歷史長河裡,像姜宇和小柒這樣的“老人”才聽說過。

李子輝繼續道:“還有一部分教授認為,這是一種第二紀生命體。

“在很久之前,我們從七號菌那裡得到過一個情報,第二季生命體可以在太空的環境下生存。

“後來面壁者姜宇做出過一個經典的假設,認為跟人類朝夕相伴的植物,就是第二季生命體在地球環境下退化的產物。

“那麼在廣袤的宇宙裡,是不是還有很多第二紀生命體,就生活在太空環境當中?”

姜宇回想起七號菌的事件,那確實是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了。

“第二個猜測還是比較靠譜的。”姜宇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植物有再生能力,而‘幕布’也有再生能力,這一點也比較像。”

他長出了一口氣:“叫更多的生物學家進組,如果這真的是第二紀生命體的話,這可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生物樣本!”

接著姜宇又命令第二兵團:“你們那邊也不要鬆懈,現在我們還不知道這是一個第二紀生命體,還是一群。

“調集更多的力量搜尋這個古戰場,就算是沒找到歌者文明,找到一群第二紀生命體也是一個巨大的收穫。

“我們很可能透過對他們的研究,對三維生命的起源有更近一步的認識。”

這個發現,可把太陽系國的生物學家們樂瘋了,正如姜宇所說,這是不可多得的生物樣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填補了人類生物學很大一片空白,畢竟第二紀生命體,之前只在其他文明的口中,或者大家的假設中出現過,現在終於見到活物了。

大家都以為,這個事件就這麼結束了,哪知道五天後,姜宇又得到訊息,“幕布”竟然“越獄”了。

其實在捕捉到“幕布”的第二天,有工作人員就發現了不對勁。

小型實驗室內部的溫度,一直在零度左右徘迴,沒有上升。

一般而言這類實驗室在密閉的環境下,就會達到十攝氏度左右的溫度,如果實驗需要溫度才會更高或者更低。

可是奇怪的是,實驗室內部的溫度到了零度就不往上漲了。

一開始科研人員還以為是裝置壞了,也沒太往心裡去。

直到第四天的時候,小實驗室都回到母艦上了,科研人員才發現不對勁。

“幕布”的外殼發生了明顯的軟化,它的速度越來越快,而實驗室內部的溫度,依舊是零度左右。

有教授猜測,會不會是實驗室內部的“幕布”,把所有的熱量“吞噬”了?

這個猜想多少有點扯,一般而言生物吸收熱量的過程,是當溫度達到十攝氏度後,因為周圍都暖和了生物也就暖和了。

還沒聽說過,可以把小區域內零度以上的熱量,精準得吸收掉的。

當人們多次檢查過小實驗室的空調系統無果,“幕布”又在第五天的時候暴力“越獄”後,科研人員才發現,熱量真的是被它吸收和積累了起來!

------題外話------

感謝【死侍】的100點打賞。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